分享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知识点梳理及课后习题解答

 中小学阅读写作 2022-03-24

一、文题解读
“各拉丹冬”指的是唐古拉山山脉最高的一组雪山群;“长江源头”对“各拉丹冬”做修饰,突出了各拉丹冬在中国地理上的独特位置。课文标题揭示了文章描写的主要内容——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
 
二、作者简介
马丽华,山东济南人,一级作家、编审。著有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报告文学《青藏苍茫》,散文集《终极风景》《追你到高原》,诗集《我的太阳》,长篇小说《如意高地》,等等。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
 
 知 识 重 点
一、字音词义
黧lí黑:形容黑。
气势磅páng礴bó: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尊容:尊贵的容貌,特指佛像、神像;也称他人的容貌(常含讽刺意味)。
草坝子:平坦的草地。
接踵zhǒng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砾石:经水流冲击磨去棱角的石块。
虔qián诚:指恭敬而有诚意的态度。
腈jīng纶:合成纤维的一种,从来纺织成毛线、布料等。
 
二、主题概述
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述了各拉丹冬的壮美景色和冰塔林的神奇,抒写了自己在不同地点的见闻和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雪域高原,礼赞、敬畏自然的感情。
 
三、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2段):总写各拉丹冬的特点,交代时代背景。
第二部分(第3—11段):详写第一天在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12—15段):略写第二天再次进入冰塔林的经过。
 
四、思考探究
1.“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一句运用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棱角多、层次分明,富有雕塑感的特点。
 
2.第1段的结尾句“短短几年,先后有十多位探险者壮烈献身于这项人类事业”有什么含义?
交代长江考察热及有探险者牺牲在这项事业里,说明“认识长江”是一项既危险又伟大的事业。这次“我”随摄制组接近各拉丹东也是一件危险而又伟大的事情,为下文描写各拉丹东作铺垫,引起读者的关注。
 
3.第2段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了各拉丹冬严寒气候停留的时间之久。增强了各拉丹冬的神秘感,为下文描写作者爬各拉丹冬山的艰难埋下伏笔。
 
4.写安托师傅“力大如牛”,而做活时却“气喘吁吁”,有什么作用?
“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都“气喘吁吁”,从侧面衬托出各拉丹东环境的恶劣。
 
5.作者把走路比作“霹雳舞的'太空步’”有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幽默风趣的笔调把活动时缓慢的动作比作霹雳舞的“太空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高原反应带给作者的痛苦。
 
6.“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请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卖弄”本是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的意思,这里是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峰、冰河、冰谷等景物令人目不暇接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冰塔林奇美景色的赞美之情。
 
8.“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运用短句,富有节奏感,具有音律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改变冰体形态的惊讶、赞美之情。
 
9.第11段中“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褶皱,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此处的想象有什么作用?
由冰川的裂纹和皱褶想象到漫长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并由此而发出“是否就是年轮”的疑问,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力的赞美。
 
10.结尾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和作用?
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交代了作者在各拉丹冬发现流水声,暗示各拉丹冬是长江的源头,寓情于景,赞美各拉丹冬作为长江源头哺育了西藏,哺育了中华文明。
 
 课 后 习 题 解 答
第一题
作者首先描述了各拉丹冬的神秘及神奇,然后重点描绘了冰塔林奇观的景象。隆冬将尽时,作者远眺各拉丹冬,看见各拉丹冬云遮雾障,密云磅礴,主峰难现真容,作者感觉到神秘;来到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作者出现高原反应,身体、行动不适;走近冰塔林,看见冰塔林的冰峰、冰河、冰谷及冰的庄园、冰的院落,听到风声川流不息、看到形态各异的冰体,作者感叹于如此美丽的奇观。
 
第二题
作者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奇观是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踪顺序进行描绘的。首先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然后沿冰河接近冰山,发现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最后置身冰窟里,听到四周都是川流不息的风声,看见了形态各异的冰体。
 
第三题
作者反复叙写自己在各拉丹冬糟糕的身体状况,从侧面写出了各拉丹冬自然环境的艰险,突出了本文“所至”和“所见”的独特性。通过写自己的感受,表现了探险者坚强不屈的意识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第四题
1.“眩晕”指美景多得让人目不暇接,令人陶醉的意思;“卖弄”指故意展现。这里表达了景物带给自己的强烈震撼以及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2.删去后,不能表现大自然的风是亘古存在的,不能表现冰窟的历史悠久。
3.作者并不去详细描写冰山裂纹和褶皱的形状,而是由此写到关于冰川、冰山形成变化的想象,把冰山的褶皱想象成树的年轮。这样能让读者联想到眼前景物“背后的故事”——大自然漫长、反复的变化,并由此认识到:这冰山、冰川其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第五题
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