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秘境之旅(二):路遇

 二班毛豆 2022-03-24

那坡

第二天一早,前台退房。见酒店不远有家早餐店,遂将行李放好,步行过去。

那坡县城依山而居,建筑看起来年代久远。一条小河穿城而过,不慌不忙;两边花草恣意生长,无刻意修剪,如同这座小城,悠闲,略带随意。

我以为那坡是少数民族语言直译命名,翻看资料方知,那坡原名睦边,1965年因毛泽东一句“还是'那坡’好!”而改名为那坡县。这是全国唯一由毛主席亲自拟定的县名,与周边那桑、腊咱等地名相当契合。

龙葵(白花菜)

经过一个小菜场,摊子上的青菜还带着露水。有几样野菜不太认识,便问旁边买菜的妇人。

“这个,我们叫白花菜,这个是一点红,这个是苦藤。”

白花菜就是龙葵。性凉,燥热上火吃特别好,味偏带青涩,类似辣椒叶和枸杞叶,烫火锅、清炒都可。

名为白花菜好理解,顾名思义,开小白花。然而为什么叫龙葵呢,像是个卡通人物。

一点红

一点红路边常见,紫色花,枯萎后有点像蒲公英的种子,一吹可飞散开去。

一点红我没吃过。妇人说有点苦,只吃嫩梢嫩叶,炒食、作汤都行,脆爽。我问味道跟什么类似。说有点像茼蒿,有清热解毒、活血散淤等功效。

许是南方天气湿热,人们对清热解毒的野菜特别青睐。

苦藤

苦藤有点像佛手瓜苗,我就以为就是。老板娘过来纠正,“这个有点苦的,清热的”。

又是清热的,有点苦。似乎但凡清热的菜,都带苦味。

应该不是佛手瓜苗,佛手瓜苗吃起来甜丝丝的。

那坡的早餐

早餐店南来北往的早点都有。点了茶叶蛋、肠粉、河粉和豆浆油条。吃得干干净净。邻桌俩小伙看得目瞪口呆。他们一人只要了碗河粉。那怎么够吃?

沿山坡驶出那坡县城,越往郊区,房屋越奇特。

窄窄的一栋楼,有六七层。家家如此,一路过去,如一根根擎天柱拔地而起,四下并无相邻辅楼柱子前面贴瓷砖,两侧皆是水泥毛坯,瓷砖也省了。

走了这么多地方,这样建房屋,还是头回见。

那坡郊区房屋

看了一下导航,四小时到达平远街,刚好午餐时间。午餐自然是吃平远街的牛肉火锅,每年必经之地,必吃美味。平远街牛肉曾介绍过,详见《云游(二):飞凫画卷至故乡》,这里就不赘述了。

从小稼依下高速,走一段省道,视野渐开阔。田地里农作物,除了玉米,还有一种高高的植物成片蔓延开去,延至远处山脚,仔细辨认,却是不太认识。

忽一个念头冒出,莫非是烟草。此乃云南,必烟草无疑。问陈同学,果然。车遂靠边,下来探个究竟。

烟草

一株烟草有一人多高,一片叶子长如胳膊,拖下来,叶片向里弯卷,摸上去粗粗涩涩。

烟草花一根茎上七、八个骨朵儿,开粉色的小喇叭花,一簇簇的,娇艳迷人,柔弱无力,似乎一碰即蔫。

烟叶

烟草在云南种植历史悠久。明代李京《云南志略》记载:金齿百夷(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有“嚼烟草的习俗和嗜好”。

云南明代医生张景岳在其《景岳全书》中记载:

明军士兵“师旅深入瘴地, 无不染病, 独一营安然无恙, 问其所以,则众皆服烟”。“由是遍传,而今则西南一方,无分老幼,朝夕不能间矣。”

烟草花

烟草在古代原是用来治病的药材。

清代汪昂《本草备要》记载:“烟,辛温有毒,宣阳气,行经络,治风寒湿痹,滞气停痰,山岚瘴雾,辟秽杀虫。闽产者最佳。中医盛赞烟草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然而后来人们渐渐吸烟成瘾,烟草的命运也由有益变为无益。

牛肉火锅

在平远街吃完午餐,正付款,忽见一老乡担了两筐菌子进来。

餐厅老板娘仔细查看后,磅秤,付款,还让老乡自己拿点桌上的桃子。

店里的服务员抬了菌子,倒进大盆,三、四个人围着盆便清洗起来。

青头菌

我走过去拿起一只,菌子盖如女子着的绿裙,菌肉白色,很俊雅。问什么菌。

“青头菌。”

“这么多,是种植的吗?”

“不是种植的,是野山菌,山上采的。”

“好吃吗,”

“好吃呢。”老板娘笑了。

可惜吃饱了,要不岂能错过这青头菌。

不过,此次云南行,目的之一便是吃菌子,好戏还在后头。

我且忍忍。

您若喜欢此文,请点个赞与“在看”,让我知道。

上文推荐:

秘境之旅(一):一日千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