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瓜果(八十七):茨菰

 二班毛豆 2022-03-24

茨菰花

今年过年期间,在云南茨中张老师家吃了次火锅,印象十分深刻。

火锅是旧式烧炭的锅子,小时候我家有个黄铜的,比这个小,一看锅子,便彷佛回到了童年。

鸡汤锅底,里面有鸡肉、排骨、牦牛肉、山药、茨菰、土豆、甘露子、豆腐、粉条等十几样食材,还有几碟等着下锅。很久没吃过这么地道的火锅了。

每年喜欢到张老师家过年,无非就是想吃点土菜,鸡、猪是自家养的,能吃出小时候的味道。

张老师家的火锅

火锅里的茨菰很好吃,不大,也不太苦,很好味,不知是否用鸡汤煮的缘故。

我的家乡茨菰比这个要大一倍,且苦,我从小就不爱吃。《花镜》曰:“至冬煮食,清香,但味微苦,不及凫茨(荸荠)。”

记忆中冬天家里常吃茨菰,茨菰不容易煮粉,妈妈就直接放入饭锅,饭好了,茨菰也粉了。看到爸爸吃得津津有味,很不理解,大人为什么喜欢吃这个。

小时候我以为茨菰是荸荠的又一个品种。后看到南北朝陶弘景《名医别录》载:“藉姑,生水田中。叶有桠,状如泽泻。其根黄,似芋子而小,煮之可啖。疑其有乌者,根极相似,细而美,叶乖异,状如苋草,呼为凫茨,恐此也。”

陶弘景也曾疑心藉姑(茨菰)为凫茨(荸荠),可见不是我一个人觉得它们像。

茨菰为泽泻科。茨菰花很像泽泻花,但叶子不像,泽泻叶椭圆形,茨菰叶像燕尾,有个剪刀。明代三才子之一徐渭《侠客》曰:“燕尾茨菰箭,柳叶梨花枪。”

燕尾茨菰箭

茨菰原产中国,古称藉姑、乌芋,又称慈姑、茨菇、燕尾草等。

最早记载茨菰的是三国时期魏人张揖撰著的《广雅》:“藉姑,水芋也,亦曰乌芋。”

茨菰后来被称为慈姑,是有典故的。

《本草纲目》载:“慈姑,一根岁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以名之。”

说慈姑一月生一个果子,十二月生十二个,就像一位慈爱的妈妈哺育众多的孩子,因而得名。

茨菰的生长期很长,一年365天,它要生长200多天,到了冬天,叶子枯萎了,果实才成熟。

唐代张潮《江南行》曰: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

茨菰性味甘平,有生津润肺、补中益气的作用,对劳伤、咳喘等病有独特疗效。

《本草纲目》载:“慈姑味甘、性寒。主治百毒,难产胎盘不出,捣汁服。叶,主治诸多疮肿,小儿丹毒,捣烂涂于患处即可消退。又可治蛇、虫咬伤,捣烂擦患处。”

大概因茨菰对身体有益,爱吃的人众多,徐渭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渔鼓词》中写道:

“洞庭橘子凫芡菱,茨菰香芋落花生。

娄唐九黄三白酒,此是老人骨董羹。

湖边饮酒,就时令果品,令人口舌生津。

白居易更是将茨菰种在自家池里:“家池动作经旬别,松竹琴鱼好在无。树暗小巢藏巧妇,渠荒新叶长慈姑。”

许是长大后胃口长开了,小时候不爱吃的食物,都渐渐吃了。

广东人称生男孩为生了“慈菇丁”,形象有趣。大概是慈姑很能生孩子,而且都生带“慈菇丁”的男孩,因而在广东,慈姑是年夜饭必备的菜肴。过年吃慈姑,寓意早生贵子。慈姑还用来赠予新嫁娘,祝愿:“来年生个慈菇丁”,多子多孙、延续香火。

茨菰红烧肉是道常见菜。烧肉用茨菰比用土豆好。红烧肉需文火焖炖,若配土豆,时间一长,就会化为没骨的糊糊,放晚了又不入味。茨菰则无论怎么烧,粉了依然有形,既有肉味,还有自身的清香。

汪曾祺说:“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菇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情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菇、土豆。”

茨菇红烧肉

云南有道茨菰片炒酸菜,味道别致,虽是全素,却不输荤。

姐姐自己腌的酸菜,每年都会送些给我们

茨菰切片,爆炒将熟,放入酸菜,加调料起锅。干爽、脆香,下酒送饭,别具一格。

酸菜茨菰片

少年不知人生味,一苦就拒绝,岂不知茨菰先微苦、后甘甜,回味悠长。

......火锅还在加炭,张老师招呼大家将锅里的食物捞起,下新菜。

我看看锅里,茨菰已被我吃完了。

您若喜欢此文,请点赞与“在看”,让我知道。

上篇推荐:人间瓜果(八十六):乌梅

视频推荐:穿越长江第一峡

跬步之行

昨日睡觉时间12:3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