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临床运用 (四,素问•阴阳离合论)4.1.

 昵称1Z7nN02j 2022-03-24

宏五学堂 2022-03-04 04:29

内经临床运用 (四,素问·阴阳离合论)4.1.音频:00:00/10:34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四节 素问·阴阳离合论

题解 阴阳,指三阴经、三阳经。离,谓经脉循行部位、路线、功能各不相同。本篇分论了三阴经、三阳经各有不同的循行部位及功能,此为"离";指出了之间的密切联系,属于一个经脉系统,此为"合",故名"阴阳离合论"。

提要 本篇经文主要论述了阴阳的可分性及四时阴阳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指出经脉虽有三阴三阳之分离,但合则为一阴一阳所化,具体来说,讲了以下几个问题∶三阴三阳之数与天地阴阳的关系;三阴三阳的分布及离合关系;三阴三阳相互协调,不得相失。

原 文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

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1】。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21,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3】,名曰阴之绝阳【4】。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5】,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6】,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帝曰∶愿闻三阴。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7】,名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8,名曰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9】,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10】。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L11】。厥 阴 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 曰 一阴。阴阳锺霾【12】,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注释】

【1】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指阳主生发,阴主成形,阴阳各司其职。

【2】命门∶指目精而言。《灵枢·根结》云∶"命门者,目也"。

「3】 厉兑;此后《灵枢·根结》、杨上善《太素·阴阳合》有"结于颡大"四字。

「4】阴之绝阳;原作"阴中之阳",与太阳经名重。按后文厥阴经云;"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盖"阴之绝阳"乃为本经之名而误书于厥阴,故移此,而删"阴中之阳"四字。阳明为阳之尽,故曰绝阳。

【5】 窍阴∶此后《灵枢·根结》、皇甫谧《甲乙经》卷二第五、杨上善《太素·阴阳合》均有"结于窗笼"四字。

6】开;杨上善《太素·阴阳合》作"关"。开、阖、枢之论见后注。

7】隐白∶此后《灵枢·根结》、皇甫谧《甲乙经》卷二第五、杨上善《太素·阴阳合》均有"结于太仓"四字。

「8】泉∶此后《灵枢·根结》、皇甫谧《甲乙经》卷二第五、杨上善《太素·阴阳合》均有"结于廉泉"四字。

「9】大敦∶此后《灵枢·根结》、皇甫谧《甲乙经》卷二第五、杨上善《太素·阴阳合》均有"结于玉英"四字。

【10】名曰阴之绝阴∶此前原有"阴之绝阳"四字,已移于前阳明经。

【11】开;杨上善《太素·阴阳合》作"关"。林亿等《新校正》云;"按《九墟》云;关折则仓廪无所输隔洞,隔洞者取之太阴。合折则气弛而善悲,悲者取之厥阴。枢折则脉有所结而不通。不通者取之少阴。皇甫谧《甲乙经》同"。据此,则林忆所见《九墟》、皇甫谧《甲乙经》卷二第五俱作"开",与本经同。按∶关于三阴三阳"开、阖、板"与"关、阖、枢"的问题。历代有许多争议。从"开、阖、枢"者。乃从经脉生理而言,以太阳、太阴居表,故为开;阳明、厥阴居里,故为阖;少阳、少阴居中,故为枢。从"关、阖、枢"者,乃以户门喻之,关谓门关,主禁者也;阖谓门扉,主开闭也;枢为门枢,主转动也。考《灵枢·根结》有"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合而走"之文,则作"关、阖、枢"似是。

【12】阴阳等重事重(音冲冲)∶指阴阳经脉气血往来不息。

经文分析

《内经》吸收了汉以前阴阳学说的思想,认为万物都可以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就天地而言,天为阳,地为阴,这是最基本的。进一步看,事物包含阴阳的数目无限量可分,正如本

篇经文所言,人体经脉可以分为三阴经和三阳经。而且,每一事物中的阴和阳还可再分阴阳,脏腑、气血、精神等都如此,这就是所谓阴阳在人体"亦数之可数"。

这些朴素的认识反映了古代自然哲学对医学的渗透,使医学走上了唯物辩证的轨道。毋庸讳言地是,由于古人对事物具体认识的能力有限,对人体的认识困难尤多,不得不把复杂的事物变化规律归结于阴阳的变化,用阴阳的概念来说明和认识复杂的人体结构、生理和病理等,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和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

(一)三阴三阳之数与天地阴阳

"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这是从最明显的天地、日月分阴阳开始,讨论人与阴阳的关系。一年365日为一岁,人也与之相应,这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文中提出"三阴三阳不应阴阳",是说黄帝认为天地为一阴一阳,日月为一阴一阳,而人为三阴三阳,与天地日月的一阴一阳不一致,这是为什么?

原因就是后文所说的阴阳之中又可分阴阳,阴阳之数虽不可胜数,或不尽相同,但实质是一样的,即"其要一也"。阴阳是对事物对立统一关系的高度概括,"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段原文明确指出宇宙间一切相对的事物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和说明,而任何一个事物的内部,都可再分阴阳两方面,这就是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三阴三阳之数就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主要是根据经脉中所行阴阳之气的多少以及表里层次的深浅、部位而进一步细分的结果,如同样是阳,有太阳、阳明、少阳之分,同样是阴,有太阴、厥阴、少阴之分,但归根结底仍不出阴阳的范围,所以说"其要一也"。因此,人体中的三阴三阳经脉仍是与阴阳理论相符的,故说三阴三阳亦应阴阳。

(二)三阴三阳的分布及离合关系

三阴三阳经脉的循行和起始部位,一一般是阳经在表,阴经在里。因为从部位分阴阳来看,一般是"外者为阳,内者为阴"。阴、阳经又根据其所居部位、路线的前后、深浅分为太阴、少阴、厥阴和太阳、少阳、阳明,这是三阴三阳经在部位上的"离"。但三阴三阳经又有表里联系,阴阳之气血运行其中,组成了六经系统,如环无端,把整个人体联系起来,故篇末说∶"阴阳等霾,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这就是三阴三阳经气血往来不息,相互联系,以达到气形相合,表里协调的状态。这指的就是三阴三阳在部位上的"合",即张介宾所说的"并而言之谓之和,表里同归一气耳"。

(三)三阴经、三阳经相互协调、不得相失

三阴经、三阳经在作用上可以分之为三,如三阳经中太阳经如门户之开(在表,在外),阳明经如门户之阖(扉,如扉之栏隔),少阳经如门户之枢(运转灵活);三阴经中太阴经如门户之开(在表,在外),厥阴经如门户之阖(扉,如扉之栏隔),少阴经如门户之枢(运转灵活)。三阳合为一阳,搏而勿浮,三阴合为一阴,搏而勿沉。

三阳三阴作用虽各有别,但必须协调一致,才能使经气出入运转正常,所以原文指出三者的作用是"不得相失也",相失则疾病丛生。只有离合联系正常,才能保证机体健康,这是三阴三阳经在作用上的离合论观点。

图片

图片

已无更多数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