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精,是如何引起房颤的?

 yxg2516 2022-03-24

房颤(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目前随机AF事件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既往研究表明酒精可增加随机AF事件的风险,但酒精改变心脏电生理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

近来,来自美国的学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试图明确酒精暴露期间心房电生理的急性变化。该研究发表在《JACC: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上,为探索AF的电生理效应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大家借鉴学习。

这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纳入了接受AF消融的患者,通过静脉注射酒精滴定患者血酒精浓度至0.08%并与血容量和渗透压匹配、掩蔽的安慰剂组进行比较。在酒精输注前后测量左、右及肺静脉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s)和传导时间,并通过输注异丙肾上腺素和心房起搏评估心房颤动的可诱导性。

表1:随机接受酒精或安慰剂输注的患者的基线特征

Image

数值为均值SD、n(%)或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

研究共纳入2013年2月8日至2019年5月30日期间的100名患者(图1)。安慰剂组纳入更多糖尿病(22% vs. 4%;p=0.007)或之前接受过AF射频消融(36% vs.22%;p=0.005)的患者(表1)。输注酒精组肺静脉AERP平均减少12ms(95%CI:1-22ms; p=0.026),安慰剂组没有变化(p=0.98)(图2)。虽然连续评估AERPs没有统计学差异,但输注酒精组测试的AERP下降位点的比例(中位数:0.5;四分位间距:0.6-0.6)大于安慰剂组(中位数:0.4;四分位间距:0.2-0.6;p=0.0043)(图3)。组间传导时间及AF可诱导性无统计学差异。

Image

图1:研究纳入流程图。AF=房颤;AFL=房扑;EPS=电生理检查。

Image

图2:酒精和安慰剂输注期间心房有效不应期下降的比例。

蓝色方块表示酒精组的变化,红色方块表示安慰剂组的变化。误差线表示 95% 置信区间。

Image

图3:输注后心房有效不应期与基线相比的变化。

(A)每行代表一个单独的参与者,每列代表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红色表示与基线相比输注后AERP下降,蓝色表示没有下降,白色表示均值测试未进行。(B)箱式图表示输注期间与基线相比AERP测试点百分比下降的中位数(中间水平线),第25和第75百分位数(方框)。CSd=冠状窦远端;CSp=冠状窦近端;HRA=高位右房;LUPV=左上肺静脉;RUPV=右上肺静脉。

总    结

急性暴露于酒精会降低AERP,特别是肺静脉的AERP,从而可能更容易诱发包括房颤在内的房性心律失常。本研究数据表明,酒精与房性心律失常之间存在直接的机制联系。确定酒精与短AERP间关联的分子机制,可为AF预防和治疗提供新靶点。

文献来源

PMID:34964367

责编 | 审校:杜先锋

编译:徐    怡

编辑:方任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