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锋、笔笔中锋、屋漏痕的理解误区

 吕剑藏书 2022-03-25

中锋行笔是篆书的核心笔法,在楷书中也常用,甚至大多数书家都强调要“笔笔中锋”。但这一观点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这一篇我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中锋,'笔笔中锋'是否正确?

中锋、笔笔中锋、屋漏痕的理解误区

什么是“中锋”

有种观点认为,“中锋”在明代之前称之为“直锋”、“正锋”,如“正锋则无飘逸之气”。明代王绂在《书画传习录.论书》中首提“中锋”。

有人一提到中锋就溯源到蔡邕《九势》所说:“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但《九势》的原文说的是藏头,它和中锋概念不同。

蒋和《蒋氏游艺秘录》对中锋给了比较具体的说明,他认为中锋为“使毫尽含墨,按下运行,而毫端聚墨最浓处,注在画中,乃得中锋之道。锋在画中者”。

中锋、笔笔中锋、屋漏痕的理解误区

“笔笔中锋”争议

沈尹默在谈到中锋用笔的好处在于”这样形成的点画,自然不会有上重下轻、上轻下重、左轻右重等偏向的毛病,就做到了书家所一致主张的'笔笔中锋’。

张宗祥《书学源流论》则认为“至于中锋,余实病之,中锋者使锋常居笔之中,不使倾倚挫折而无力,非形诸于书之谓也。古今书家有一字其点、画、撇、捺皆锋在中部乎?慎伯求其说而不得,则强为说曰'中间有一线之墨最后干’,此则神妙莫测之谈,不足为训者也。故余以为锋必使居笔中,方能挥洒自如,至其作书不必使锋居画之中也”。

中锋、笔笔中锋、屋漏痕的理解误区

张宗祥的观点把笔锋在笔中心笔锋在画中心进行了区分,笔锋聚拢时自然笔锋在笔中,就算是笔锋在画的一侧也是笔锋在笔中,但不等于者这时笔锋在笔画中。

中锋、笔笔中锋、屋漏痕的理解误区

章祖安在谈苏轼《论书》“方其运也,左右前后,不免敧侧,及其定也,上下如旨绳,此之谓笔正”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锋”其实是“中 zhòng 锋”,也就是说“不管毛笔如何敧侧,只要始终能用到锋就是“中锋”。

中锋、笔笔中锋、屋漏痕的理解误区

除篆书外,其余书要想做到“笔笔中锋”不太容易和现实,没法避免“偏”、“侧”。个人认为能用中锋时就得有用中锋的意识,但不是不能出现偏锋和侧锋。

“屋漏痕”的争议

古来书家一提'直锋’、'正锋’、'中锋’常引“屋漏痕”为例。“屋漏痕”出自《释怀素与颜填卿论草书》。

中锋、笔笔中锋、屋漏痕的理解误区

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古人在谈“屋漏痕”时见解不一,有的认为“欲其横直匀而藏锋”,有的认为“不露圭角也'

中锋、笔笔中锋、屋漏痕的理解误区

有在农村呆过的就有体会,老的房子墙面是用泥土夯实,然后在表面涂一层白石炭,年月久了雨水顺着墙面渗漏下来带着黄泥土在白墙上形成一道很自然的痕迹。有时漏水不急则缓慢下渗不一定能留到墙脚处便在墙面上就参差的结束了,有的因墙面不平整光滑缓慢下行而显得苍劲。

中锋、笔笔中锋、屋漏痕的理解误区

清末民国时期的徐谦在《用笔法》认为元《董内直书诀》解释为:“写字之点,如空屋漏孔中水滴,一点圆正,不见起止之迹”是种谬解。把他“屋漏痕”定义为“盈中”,是篆书中的笔法。他把侧重点放在了运笔行程的中间段,而不只是起笔和收笔处。

中锋、笔笔中锋、屋漏痕的理解误区

屋漏痕乃言笔画之中段,岂谓点乎?雨水由屋之罅隙流于壁上,成长痕,善书者笔画之中段即类此。此非仅言漏成之痕也,其用意之精,尤在「漏」字。盖水之流也,不盈科不行,漏滴之中盈中而下注,如笔之藏头,圆笔而徐进。如是成画,自成漏痕,其中段处处皆如藏头之头,无处不活,无处不动,此法无以名之,名曰「盈中」。言笔锋两面界纸,若水糟,而笔心含墨盈满其中,徐徐进行,自成屋漏痕。以此法作篆,谓之「春蚕食叶法」,是为篆法金针。

中锋、笔笔中锋、屋漏痕的理解误区

个人认为屋漏痕不止是藏锋、中锋那么简单,所谓藏锋、中锋只是实再屋漏痕这种效果的方式方法但不是追求目标。真正应追求提屋漏痕那种自然的苍劲感,不是通过有意抖笔、顿挫来实现,而是一种长时期熟练成熟后的自然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