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治胃下垂,先去“胃中水”!这张方子,国医大师用过,值得借鉴

 人老颠东 2022-03-25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中医对胃下垂的治疗经验。

提起这个病,很多人会想到中气不足、气机下陷。中气不足,脏腑位置兜不住,它就下垂了呗。

我跟你说,有些时候,事情也没那么简单。

给你说个真实的医案故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是一个退休的小学教师。

初诊时间,为1992年的5月23日。

她什么毛病呢?就是最近这十年来,经常胃痛、胃胀。饭后加重。她总感觉啊,自己的胃里好似一个水囊,里头有水,还不少,根本不被消化吸收。一走路,逛里逛荡的。

另外,她还感觉大便干结。

她曾经到医院检查过,说是有重度的胃下垂。

怎么办?她后来决定,投中医治疗。

图片

找的谁呢?是周仲瑛。他是我国的中医名家,首批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其它的,我就不多说了,你可以自己查阅一下。

刻诊,见患者脉细,苔薄。

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周师给写了一张方子。但见:

炙桂枝6克,茯苓10克,焦白术10克,炙甘草3克,枳壳10克,党参10克,干姜3克,砂仁3克(后下),花椒壳3克,制香附10克,高良姜6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以后,胃脘疼痛大大减轻,胃中振水之声没那么明显了,大便有所改善。

此后,周师根据原方,稍作加减,继续调治。

最后,患者诸症悉平。胃下垂的事儿,几乎就没了。

这是1994年,在《南京中医学院学报》上刊发的验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这里头的道理,其实显而易见。

你看,这个人,胃里头总是有水声。

中医管这个现象,叫做“胃中有停饮”。

你也许会奇怪,胃里的水,这谁都有啊!此人怎么就逛里逛荡的呢?

你呀,身在福中不知福。你喝下去的水,之所以没有变成停饮,关键在于脾胃运化得好。脾胃运化不佳的人,喝多少水,就存多少水,根本不能被身体利用。久而久之,全都憋在胃里,形成了停饮。

也是由于这个患者,胃中有停饮,津液难以疏布,所以他大肠干燥,便秘。

当然了,也是由于胃中有停饮,脾胃不能很好地生化气血。中气日渐不足,于是固摄之能失常,患者就出现胃下垂。

图片

因此,要想解决这个人的问题,当务之急,就是化解胃中停饮,让脾胃之气恢复如常。中气足,则固摄之能恢复,胃下垂的毛病也就跟着好了。

现在,我们分析,当时医家用的什么配伍——

炙桂枝6克,茯苓10克,焦白术10克,炙甘草3克,枳壳10克,党参10克,干姜3克,砂仁3克(后下),花椒壳3克,制香附10克,高良姜6克。

这里头,显然是苓桂术甘汤和理中丸的加减。

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这就是苓桂术甘汤。它出自《金匮要略》。桂枝温化水饮,茯苓健脾利湿。焦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补中益气。如此,就有了温化水饮、健脾利水的功效。

在这个基础上,党参、干姜搭配,这是理中丸的意思了。理中丸的原方,是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其中人参健脾益气,干姜温中化水饮。

在这些基础上,用高良姜温中,使得水饮之邪得阳则化,用香附、砂仁和枳壳来行气,使得气行则湿去。花椒壳,辅助温中化饮。

总之,这么一来,患者胃中水饮为之化散,中阳得以恢复,脾胃之气可以生化如常。她的包括胃下垂在内的一身毛病,就都可以改善了。

图片

我这么说,你看懂了吗?

文老师觉得,周仲瑛前辈的这张验案,还是挺有现实意义的。因为这个胃下垂,确实就有很多患者,胃里头常年逛里逛荡的,有水振之声,胃胀,食欲不振,饭后不适感加剧。对这个情况,单纯的补中益气法,就难以奏效了。当务之急,是温化水饮。水饮没了,脾胃之气恢复,胃下垂自然就改善。可以说,这是临床经验之一,是中医大家切实用过的办法。这样的经验,无论是医家还是病家,都应多少了解一些。

当然了,文老师这么说,也只是一家之言。您对文中的配伍,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才能借鉴、应用。坦率讲,文老师就是一个店小二、端菜的。中医先贤有什么好东西,我拿出来给你看。文老师没法给你开方子,文老师只是一个中医小学生。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