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术语-大肠主津

 文炳春秋 2022-03-25

解读

“大肠主津”,是与“小肠主液”相对而言的。液较稠厚,津较清稀。小肠在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过程中,将饮食物消化成糊状的较稠厚的液态,其吸收的水液多为富于营养的水谷精微;而大肠多为吸收清稀的水分,故称“大肠主津”。

应用领域

1、“大肠主津”的生理病理
大肠属于六腑,作为“传导之官”的大肠其主要功能就是传化糟粕,虚实交替,处于实而不能满的状态,以降为顺,以通为用,而大肠传化糟粕的作用能否正常发挥,是以肠道润滑为前提的,这与大肠主津的功能也密不可分。现代研究表明,肠道是吸收水分的重要场所,约有1-2L的水液随食糜进入结肠,但粪便中所含的水分仅有150ml,其中大部分水分都经大肠的燥化作用而被重吸收。大肠主津功能失常,则大肠中的水液不得吸收,水与糟粕俱下,可出现肠鸣、腹痛、泄泻等症;若大肠实热,消烁津液,或大肠津亏,肠道失润,又会导致大便秘结不通。
2、肺通调水道功能与大肠主津功能的关系
肺通调水道功能与大肠主津功能在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相互影响。一方面,肺宣发肃降、布散津液、濡润肠道; 另一方面,肺通调水道,使体内津液平衡,保证大肠燥化有度,大肠传导糟粕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大肠主津功能正常,一方面将重吸收的水液上输心肺,促进肺的宣发肃降; 另一方面,保证肠道润滑,大便成形,使腑气通畅,保证肺气运行正常。病理上,外邪侵袭或者肺气虚耗,导致肺失通调水道,邪气下移,进而影响大肠传导功能,引起便秘或腹泻。大肠主津的功能异常,水液代谢失衡,腑气不通,也会影响肺气功能,出现咳嗽喘闷等症。因此津液代谢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伯讷.《中医学问答题库·中医基础理论分册》: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年
2、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3、孟庆岩、张庆祥,从“津液相关”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11月,36(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