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陈万里先生系民国至建国初期国内最为重要的陶瓷史学者之一,摘北京故宫官网中陈先生简介如下: ![]() 陈先生此文不曾被收录于其文集中,于国内多家学术网站中亦不易被检索到,故知之者甚少。而本文之重要性不仅在于充分反映了陈先生敦促台北方面归还故宫收藏瓷器之主张,亦富有学术性,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个人的瓷器鉴赏观。先简要罗列陈先生于本文中所提及的器物如下(本文所有器物之定名、断代与窑口均沿用陈先生之说,无特殊说明,不作改动,而陈先生对每件器物的介绍则附于括号内):
(底有奉华二字故名。) 归愚按:该器之时代已为台北故宫的学者改定为清代。 ![]() ![]() 2.汝窑天青色三牺尊 (造型特殊,釉色润泽,确为汝器中极稀罕的立体物品。) 归愚按:此器已为台北故宫的学者改定为清代宜兴窑产品。 ![]() ![]() 3.官窑粉青色花觚 ![]() ![]() 4.官窑三登方壶 (官窑的粉青色花觚及三登方壶,也是不经见的式样。) ![]() ![]() 5.龙泉窑葱翠青带斑点三足花囊 (此种龙泉带斑点的制作,过去郭葆昌说是由于匣钵经火锻炼,溶汁溅于器上所致,因此定名为龙泉葱翠青窑变匣钵油斑点三足花囊,这是错误的说法。其实此种斑点,在晋代越窑的青釉器上,如天鸡壶之鸡眼,四系罐的边缘,是经常可以见到的。龙泉窑继承此种传统的制作方法,因而在青釉器上,小件如有盖罐、圆碗等,较大之件如花瓶之类,现出极美丽、有规则排列的圆斑,红色程度不一,有如玫瑰紫的,有作深棕红色的,有作赭褐色的。此种龙泉有斑点的器物,流传最少,为国内仅有的重要器物。) ![]() ![]() 6.定窑白釉柳斗杯 ![]() ![]() 7.定窑白釉柳编鱼篓瓶 (式样均属别致。) 归愚按:以上两件“定窑”器之时代已被台北故宫的学者改定为元明时期。 ![]() ![]() 8.定窑白釉盘口鹅颈瓶 (这是一件立体的物品,也是定瓷中少见的。) 归愚按:此器之时代已被台北故宫的学者改定为十六至十七世纪。 ![]() ![]() 9.钧窑浅蓝色月白尊 ![]() ![]() 10.钧窑蔚蓝带紫色的丁香紫尊 归愚按:以上两件官钧出戟尊之釉色显然与陈先生之定名不符,而陈先生又是根据《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出品图说》(以下简称《图说》)写成此文。将《图说》所记两件出戟尊之尺寸和铭文与台北故宫收藏官钧出戟尊相比对,可确定《图说》收录器物为此二件,而两器釉色相反当是《图说》一书误记所致。 ![]() ![]() 11.钧窑玫瑰紫渣斗式花盆 (至于宋瓷中最著名的钧窑器,故宫博物院所藏甚丰,都是国宝性的重器。) ![]() ![]() 12.永乐窑翠青釉三系罐 ![]() ![]() 13.永乐窑白釉三系把壶 ![]() ![]() 14.永乐窑白釉划花缠枝莲梅瓶 ![]() ![]() 15.宣德窑红釉莲瓣滷壶 ![]() ![]() 16.宣德窑青釉莲瓣滷壶 ![]() ![]() 17.宣德窑青花缠枝莲镂空花熏 ![]() ![]() 18.成化窑青花斗彩鸡杯 ![]() ![]() 19.成化窑青花斗彩鸡缸杯 归愚按:该器应为雍正年间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郭葆昌先生于《图说》一书中将真正到代的成化斗彩鸡缸杯称作“鸡杯”,却将雍正年间的仿品定作“鸡缸杯”,而陈先生亦沿袭了此说,可见于两位先生眼中,这类雍正仿品之器形与“缸”更为相似,再看乾隆年间烧造的那类绘有童子并题诗的粉彩鸡纹杯,亦与成化鸡缸杯之器形相左,显示出这一看法或始于清代。崇祯年间的《帝京景物略》最早提及了“鸡缸”一名,而晚明官窑瓷器中常见的扁式缸之器形确与鸡缸杯近似,由此看来,当时人们将成化鸡缸杯称作“缸”并无不妥。不过,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通常印象中的缸多身高体宽,故而两位先生称“鸡缸杯”作“鸡杯”之缘由便不难理解了。 ![]() ![]() 20.雍正窑珐琅彩锦鸡牡丹碗 (仅有一件雍正款的锦鸡牡丹碗,当时在照相室,漏未装运,现陈列陶瓷馆中。) 归愚按:该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据陈先生所言系北京故宫收藏仅有的一件清宫旧藏珐琅彩瓷器。不过,据《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珐琅彩·粉彩》一书,不少北京故宫收藏的珐琅彩瓷器均属清宫旧藏,故此批器物究竟是由于收藏在乾清宫、端凝殿、养心殿等珐琅彩瓷器主要收藏地以外,而为当年主持古物南迁的故宫人所遗漏,幸而留于北京,还是建国后通过其他途径重回故宫的明确属清宫旧藏的器物,望了解的师友告知,在此谢过! ![]() ![]() 21.雍正窑珐琅彩梅竹先春碗 (清代的瓷器中最使人想念的,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时代的珐琅彩的器物。在瓷器上,施以珐琅彩的绘画,创始于康熙时代;而瓷胎最细腻,绘画最精工,绘画最绚烂的珐琅彩瓷器,要推雍正一代为独步;到了乾隆时代,只是继承了前一代的光辉传统而已。在当时为别于铜胎上施以珐琅彩的制作原故,所以称为瓷胎画珐琅。此种施彩方法,跟康熙时的五彩,雍正时的斗彩,以及乾隆时的粉彩,是别树一帜的。在绘画的风格上说,细致中并不流于繁琐,有绰约轻盈之妙。而瓷胎的细腻,在烧瓷的技巧上说,是达到了最高峰的地步。因为瓷土的品质,是采取最优良的,加以人工的再三淘洗与反复炼制之后,在制坯的过程中,益以人工熟练的手法,就能制出极匀、极薄的胎质。再说白釉的配制,又是采用最上等的釉料,也就能使得经过窑火烧成以后,白坯瓷器成为宛似白玉般的纯洁无疵,这就是珐琅彩瓷器本质上的优点。同时可以看到中国瓷器发展的惊人技术。珐琅彩瓷器之所以可宝贵的原因,我以为就在如此。故宫博物院所藏珐琅彩瓷器,最为丰富,在外面轻易不能见到一二件的,它是收藏三个时代珐琅彩瓷器的唯一宝库。“九一八”事变以后,故宫博物院古物南迁,所有珐琅彩瓷器全部运走,因而也就全部被劫往台湾去了。) ![]() ![]() 22.雍正窑珐琅彩岁寒三友盘 ![]() ![]() 23.雍正窑珐琅彩赭墨牡丹碗 ![]() ![]() 24.雍正窑珐琅彩玉堂富贵小碗 ![]() ![]() 25.雍正窑珐琅彩竹雀图碗 ![]() ![]() 26.雍正窑珐琅彩菊花碗 ![]() ![]() 27.雍正窑珐琅彩菊花碟 ![]() ![]() 28.雍正窑珐琅彩赭墨缠枝莲开光喜报双安把壶 ![]() ![]() 29.雍正窑珐琅彩百花地开光蓝料山水把壶 ![]() ![]() 30.乾隆窑珐琅彩禽鸟梅花梅瓶 归愚按:疑为鸐鵒梅花胆瓶之误记。 ![]() ![]() 31.乾隆窑珐琅彩桃柳争春温壶 ![]() ![]() 32.乾隆窑珐琅彩杏柳春燕温壶 ![]() ![]() 33.乾隆窑珐琅彩月季鹌鹑高足杯 (尤为精细) ![]() ![]() 陈先生此文篇幅不长,仅两页有余,叙述瓷器的部分大概占到一页半上下,其中以关于宋代与清代瓷器之描述最多,明瓷部分仅三行。 陈先生以其“八去龙泉,七访绍兴”之经历而闻名,故其详细介绍宋瓷,并不出乎意外,不过其花费大量篇幅介绍清三代珐琅彩瓷器着实令人意外,具体提及的器物更是多达14件,几半数于所有器物。这一方面或与《图说》一书以清瓷居多之编排有关,另一方面则如陈先生所言,珐琅彩瓷器流散于社会者极少,故此批器物几是整体被运往了台北,殊为可惜。不过,《图说》中收录的珐琅彩以外的清三代御窑瓷器并不在少数,而陈先生仅提及珐琅彩,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个人的鉴赏旨趣,这亦与当时社会清瓷中独重珐琅彩瓷器之风气相符。 宋瓷部分中,陈先生分别详细介绍了汝窑、官窑、龙泉窑、定窑、钧窑瓷器,但仅仅是提及了哥窑、吉州窑、广窑之名而未深入的现象亦值得注意。《图说》之叙述顺序则为首宋定窑,次宋钧窑,次宋汝窑,次宋官窑,次宋龙泉窑,次宋哥窑,次宋章龙泉窑,次宋建阳窑,次南宋官窑,次南宋吉州窑,次金宿州窑,次宋平定窑,次南宋余姚窑,次南宋余杭窑,次南宋湘湖窑,次南宋郊坛下官窑,次南宋广窑。可见 ,陈先生是有意打破《图说》之顺序,依照其个人的见解进行排序说明。汝窑、官窑之重要性自不待言,而陈先生将龙泉窑置于第三位亦当与其“龙泉”情节有关,特别是他还花费了大量篇幅介绍褐斑之烧成原理。《图说》共收录四件龙泉青瓷,而陈先生唯独介绍了褐斑器,亦显示出其对于龙泉青瓷的鉴赏观。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长期关注哥窑研究的学者,陈先生于本文中并未对哥窑瓷器进行详细阐述,而原因则可见其《龙泉大窑之新发现》一文:“曩者,清宫物品曾经公开陈列者数次,所见哥窑,衡以嗣后在欧美图籍上所揭载者,可谓错综庞杂,不一其状,因之研几愈久,愈觉迷离恍忽不可捉摸。哥窑,哥窑,诚一难以解答之哑谜矣!” 此外,陈先生在评价宋瓷时尤重器形,“造形特殊”、“确为汝器中极稀罕的立体物品”、“也是不经见的式样”、“式样均属别致”、“这是一件立体的物品”等评语均有所反映。 至于明瓷部分缘何在篇幅上远小于清瓷与宋瓷,这已然不得而知,如此情况似与当时社会的主流陶瓷鉴赏观相悖。不过,这绝非是由于陈先生不习明瓷,毕竟其所列的八件明瓷中仅“鸡缸杯”属清代仿制,如此眼力足以说明其明瓷鉴别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