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浦江檀溪陈姓家训

 流星雨刘鑫 2022-03-26

 浦江檀溪陈姓家训

    浦江姓氏,张姓为最,陈姓次之。民间有张半县、陈北角之说。据《浦江县志》(1986-2000)年统计,檀溪镇陈姓有6202人。

                       陈北角探源

 

    据县志记载:北宋天圣(1023-1032年间),陈氏始祖….自湖州乌程(今吴兴)入赘浦江车方(属檀溪)方氏,裔居平湖一带;自虞宅以下整个壶源江流域的居住人口以姓陈居多,以檀溪寺前村为核心,陈氏宗祠的所在地,故称为浦江檀溪陈氏,又因始祖居住于车方村,又称车方陈氏。

 

    宗谱记载:浦阳迩来聚族之繁推陈氏。陈氏之宗惟在浦之廿六都檀溪者为尤盛。盖檀溪之陈,自宋天圣间有硕公者自湖州乌程来赘浦之方氏,遂定家焉,子孙从其姓。六世公为宋都督府事,始奏复姓。因为车方陈氏第今陈氏之在廿六都者,散居分处,各自为派。其始迁者为湖田,其后或为寺前、为前后宅、为会龙桥、为平湖、为上河、为大畈、为廊下、为内外高坑,其他不能悉数。

    陈改方:浦江民间流传的寺前陈是方改陈,为方腊的子孙。这种说法是误传。方腊自起义后,所向披靡,一度攻下杭州城。但在朝廷官府与宋江部队的联合围剿下,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方腊退出杭州,由富阳、新城、桐庐、建德、败退至浦江,在檀溪一带与本地的团练及地主武装进行过激烈的战斗。先祖都事公以智勇过人,起义兵剿贼有功,擢都督府参军都事,就是在与方腊残部战斗中荣立战功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移山造田运动,曾在下宅附近山上挖出方腊残部将官的遗骸,且铠甲衣被鲜艳未腐,也有可能部分败兵残将就此隐居下来。但不是檀溪陈氏的祖先。因为先祖硕公在浦江居住近百年已繁衍五、六代了。

 北宋仁宗天圣癸亥年(公元1023年),陈讳许国公,字硕,自浙江湖州乌程迁居婺浦阳新田里车方村(今白岩殿下村附近的车方岭脚),入贅方应韶公之女,顶其氏籍。宗谱记载,硕公为檀溪陈氏始祖,入贅后改姓方。硕公谪孙讳顼,字古希,天资颖悟,博学能文,以明经仕至宣议大夫,世称宣议公,所以檀溪陈氏又称为大夫第。硕公有四个曾孙,祺公迁居苧陈溪下,彦公迁居惠云寺前(今寺前村),臧公迁居诸暨白门,从外祖方姓。逸公迁居桐江石埠从外祖方姓。姓方者宗谱不予记载了。

    方改陈:硕公的嫡玄孙讳珝,字正己,世称都事公,居车方祖宅,素以孝闻,智勇过人,起义兵剿贼有功,擢都督府参军都事,以从外祖方姓而却陈氏非孝子顺孙之意,乃奏疏陈请,朝廷嘉其志,敕赐改复陈姓,赠《正本澄源》之匾额。浦江遂有檀溪陈氏之族。

    陈门名人。车方陈氏自硕公逮今二十三世,族属之众将数千人,有造之见者其栋宇鳞次,衣冠 如,孝悌雍穆,敦庞朴茂之风,素著望族。又:陈氏于吾浦最为巨族,而其在廿六都者甲于北乡,族大村繁,不能悉数而总。其号曰:檀溪其为人类皆敦诗书、重气谊,衣冠试文物,郁郁彬彬,有学有行之士,声噪 序,名登仕版者,接踵而起,呜呼何其盛也!…….盖余五世祖汝功公为附马,六世祖一遇公仕宋为淮南提举,建前后二宅,助田百亩,入惠云寺;八世祖公举为宋浙江儒学副提儒;九世祖应清公为宋校勘;崇三公讳梦魁中至元乡试举人,弟崇六公讳文昌亦中同科举人,十一世祖荣三公讳天祐洪武年间随征宁国为知府二世祖彦道分仕明为宁国知府……

由此可见,硕公后代自孙子开始出将入仕,人才辈出。如宣议公、保正公、迪功公、附马公、提举公、都事公、学録公、郡马公、学正公、学谕公、孝廉公、千户公、巡检公、方伯公、镇抚公、把总公等等,数不胜数。子孙繁昌,门第荣显,实为浦江名门望族大姓也。

                    檀溪陈氏家训

    家规与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传承的为人处世的规则、规矩与风范。康熙甲午年(1714年)檀溪陈氏啟經公所輯之家规是陈氏子孙后代近三百年来的行为准则。现摘录部分(已译为白话文)以飨读者。

    族下裔孙对朋友、兄长必须诚实、恭顺,保持忠义家风。见兄长来时,你应站起相迎;在行走,就必须止步应对;对兄长、叔伯称呼时,不应道其名姓,要以兄弟叔侄称呼为准;对父辈姐妹其称呼也然,便显得彬彬有礼。

    族下裔孙不得迷惑邪教,创造不当恶说,塑造土木彩像,来助长妖气邪说。若有此等者,家长严加训斥,倘若不改,则以不孝论处:生不给同谱,死不得入祠门。

    族中裔孙不得以“从事交际,促助社里”为名,而放纵恣意、毫无拘束地毁耗钱财,满足自己的不正当愿望,走入堕落腐化道路,而致倾家荡产,犯法入牢。切宜警戒。

    生男生女本是一个样。世人剩女往往多致淹没、废弃,说是因为女子难嫁。这等做法要受重罚,绝不饶恕。

    子孙读书必用心用脑,真心实意,要读好书,不读荒淫之书及符咒迷信之书,积极努力于会文讲学,做一个正正当当的书生。

    子孙倘若出世,有为或者仕者,应当以报国为民、爱民护民、为国立功、为民办好事实事,如有欺君害民,活着的要削谱(逐出族谱),死去时也不准进入祠堂,此当处罚,绝不轻放饶恕。

    我宗氏族人,应当和睦相处,平易待人,不可仗势欺人,一人有难旁人相助,以显团结和睦可亲。

    今在族人陈继建、陈杏望、陈丰根、陈雨海、陈家土等老师的努力下,檀溪十四个陈姓村成立了檀溪镇陈氏家训家风编委会,经过两个余月的辛苦工作,一部新时代的陈氏家训终于完成,现以各种方式予以公布,望檀溪陈氏子孙后代参考借鉴。

武义              

                 武义俞氏家训

【《俞氏族规》摘录】

  1.尊祖敬宗,左昭右穆,长幼有序,亲疏有别。

  2.尊长爱幼,孝敬父母,友好兄弟,和睦妯娌。

  3.崇尚礼乐仁义,明理道德,修身养性。

  4.饮水思源不忘祖,一年四祭。

  5.不可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小传·故事】

俞源村的先祖俞涞(1308-1357),字巨川,号二泉。其身处偏僻山乡,耕读为乐,心存康济,善交广结,多行义举。元至正十四年(1354),元政衰败,乱象横生,百姓恐慌,他倾已之所积,出资组织乡丁民团,保护郡邑,处州府署表其为“义民万户”。他谦让不受,乐于田园,以布衣终平生。宋濂为其撰写了墓志。俞涞和刘伯温是同窗好友,刘伯温非常敬重这个有着神仙品格的同窗,即使位居高官也仍同俞涞保持密切联系。元至正十八年(1358),俞涞去世后一年,刘伯温(刘基)为俞涞谢世作《像赞》。俞源村自建村以来就订立了许多家规、族规,《俞氏族规》成形于俞氏四祖俞涞,《俞氏族规》的建立,是俞源村孝廉文化和善举文化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俞氏家族以耕读传家,倡导儒学,恪守宗法,重视教化,科举人才不断涌现,出过一批孝敬长辈、清廉自守的官员。据《俞氏宗谱》记载,明清两代,该村出过尚书、大夫、进士、抚台、知县、举人等260人,村人读书成风,历代书香不绝。俞源村相继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民俗文化村、中国绿色村庄、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来源浙江文明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