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的一封家书只有86字,却成为当代书家的最爱,小学生都会背!

 老黄说史 2022-03-26

诸葛亮的一封86字家书, 字字珠玑还可清火祛热,赶快收藏吧!诸葛亮的一封家书,只有86个字,为何成为当代书家的最爱?

如果要问当代书法家最爱写的横幅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会说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等等耳熟能详的名句。这一组短语,几乎成为许多成功人士办公室的墙上的标配。

你知道吗?这一组令当代书法家念念不忘的短语,其实是出自同一篇文章——《诫子书》。《诫子书》的作者就是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为国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直到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自知时日无多,临终前给自己年仅8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下了这封家书,告诫诸葛瞻如何修身养性、治学做人。

诸葛亮的这封家书很短,只有86个字,却字字珠玑,被后世常常引用的成语就有4个,因而,被誉为千古奇文。

诸葛亮的《诫子书》,为古代家训之一种。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为先辈对子孙后代如何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它对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家训或单独刊印,或附于宗谱。家训之外,其他名称还有:家诫、家诲、家约、遗命、家规、家教。家训的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义廉耻,其用语都短而精,文意直白,朗朗上口,易于普通人记诵。

如“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增广贤文》)”“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小儿语》)”“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朱子家训》)”等等,即使是放到现代,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名人家训,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的佳品。

诸葛亮的《诫子书》并非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般的长篇大论,而是他一生为人心得的精华: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在这封短短的家书中,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其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君子的品行从哪里来?自宁静中来,自淡泊中来。淡泊与宁静,可以“清火祛热”,令人向阳而生。诸葛亮故曰:“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一心向学的人,有闹中取静的本事,能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与之相对的是“淫慢”与“险躁”。“淫慢”意为放纵懈怠,“险躁”意为轻薄浮躁,一旦染上“淫慢”与“险躁”之症,就无法振奋精神,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这样的结局,想想就可怕。

心浮气躁,举止荒唐,是人生的最大败笔。所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才成为书家的心头好。

诸葛亮的这篇《诫子书》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大家不妨花上个把小时的时间,将其熟记于心,时时警醒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书法作者段海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