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年级数学下册汇总| 主要知识点​

 昵称67954403 2022-03-26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主要知识点

小数的加减法和统计

摘要:小数的加减法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小数的加减法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2、竖式计算以及验算。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

  3、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简算)
  
  统计
  1、条形统计图优点: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优点: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3、折线统计图中,变化趋势指:上升或者下降。

  4、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5、优点: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预测今后的趋势,对今后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

乘法分配律 

摘要: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c(a-b)×c

  =a×c+b×c=a×c-b×c

  ②类型二:a×c+b×ca×c-b×c

  =(a+b)×c=(a-b)×c

  ③类型三:a×99+aa×b-a

  =a×(99+1)=a×(b-1)

  ④类型四:a×99a×102

  =a×(100-1)=a×(100+2)

  =a×100-a×1=a×100+a×2

四则运算

摘要: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摘要: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a-b)×c=a×c-b×c

简便计算

摘要:1.连加的简便计算: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

  1.连加的简便计算: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2.连减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106-(26+74)

  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如:106-(26+74)=106-26-74

  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

  例如:123+38-23=123-23+38146-78+54=146+54-78

  4.连乘的简便计算:

  使用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25与4;125与8;125与80等

  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

  5.连除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②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

  6.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

  例如:27×13÷9=27÷9×13

连除的性质

摘要: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a÷(b×c)1、常见乘法计算: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a÷(b×c)

  1、常见乘法计算:

  25×4=100125×8=10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50+98+50488+40+60

  =50+50+98=488+(40+60)

  =100+98=488+100

  =198=588

  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25×56×499×125×8

  =25×4×56=99×(125×8)

  =100×56=99×1000

  =5600=99000

  6、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65+28+35+72

  =(65+35)+(28+72)

  =100+100

  =200

  7、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25×125×4×8

  =(25×4)×(125×8)

  =100×1000

  =100000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摘要: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4、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6、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

  7、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1)6.378的计数单位是0.001。(最低位的计数单位是整个数的计数单位)

  (2)6.378中有6个一,3个十分之一(0.1),7个百分之一(0.01),

  8个千分之一(0.001)。

  (3)6.378中有(6378)个千分之一(0.001)。

  (4)9.426中的4表示4个十分之一(0.1)[4在十分位]

  8、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9、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10、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11、小数的大小比较:(1)先比较整数部分;(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12、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3、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质量: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长度: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人民币: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单位换算:

  (1)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

  (2)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

  14、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舍。

  (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注意:带上单位。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

  (5)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三角形

摘要: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只有3条高。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特性:1、物理特性:稳定性。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4、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

  6、三角形的分类:

  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照边长短来分: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

  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

  7、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8、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9、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10、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钝角。

  1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1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4、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有关度数的计算以及格式。

  15、图形的拼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6、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7、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

  18、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19、密铺:可以进行密铺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正六边形等。

学霸的学习方法,基本都具备以下五大法宝:

· 

都有一个错题本

· 

· 

都有一个好题本

· 

· 

新课之前一定先预习

· 

· 

先复习后做作业

· 

· 

做作业要计时(限时训练)

· 

学习的三要素:1.规范的学习行为;2.良好的学习习惯;3.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规范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有了规范的学习行为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规范的学习行为是前提,是基础。

实践证明:一个行为持续3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的行为,超过100天就可以形成习惯。

过程不变结果不变,过程改变结果巨变,过程合理成绩斐然!

学习能力的三要素又可分为八大学习环节,即学习管理八环节:

1.计划管理;2.预习管理;3.听课管理;4.复习管理;5.作业管理;6.错题管理;7.难题管理;8.考试管理

一、计划管理——有规律

1、长计划,短安排。在制定一个相对较长期目标的同时,一定要制定一个短期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要切合自己的实际,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达到了一个目标后,再制定下一个目标,确保一个目标一个目标的实现。

2、挤时间,讲效率。重要的是进行时间上的通盘计划,制定较为详细的课后时间安排计划表,课后时间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严格遵守,坚持下去,形成习惯。计划表要按照时间和内容顺序,把放学回家后自己的吃饭、休息、学习时间安排一下,学习时间以45分钟为一节,中间休息10分钟,下午第四节若为自习课也列入计划表内。

二、预习管理——争主动

1、读:每科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读教材,对不理解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是你明天上课要重点听的内容。预习的目的是要形成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当你的问题在脑中形成后,第二天听课就会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这个地方。所以,发现不明白之处你要写在预习本上。―建立预习本。

2、写:预习时将模糊的、有障碍的、思维上的断点(不明白之处)书写下来。——读写同步走。

3、练:预习的最高层次是练习,预习要体现在练习上,就是做课后能体现双基要求的练习题1到2道。做题时若你会做了,说明你的自学能力在提高,若不会做,没关系,很正常,因为老师没讲。

三、听课管理――重效益

听课必须做到跟老师,抓重点,当堂懂。听课时要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不预习跟不上。跟老师的目的是抓重点,抓公共重点,如:定理、公式、单词、句型…… 更重要的是抓自己个性化的重点,抓自己预习中不懂之处。事实证明:不预习当堂懂的在50%――60%左右,而预习后懂的则能在80%――90%左右。当堂没听懂的知识当堂问懂、研究懂。―建立听课笔记本

四、复习管理――讲方法

有效复习的核心是做到五个字:想、查、看、写、说。

1、想:即回想,回忆,是闭着眼睛想,在大脑中放电影。学生课后最需要做的就是是回想。此过程非常重要,几乎所有清华生、北大生、高考状元都是这样做的。学生应在每天晚上临睡前安排一定时间回想。

2、查:回想是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最有效的复习方法,也是查漏补缺的最好方法。回想时,有些会非常清楚地想出来,有些则模糊,甚至一点也想不起来。能想起来的,说明你已经很好地复习了一遍。通过这样间隔性的2-3遍,几乎终生不忘。而模糊和完全想不起来的就是漏缺部分,需要从头再学。

3、看:即看课本,看听课笔记。既要有面,更要有点。这个点,既包括课程内容上的重点,也包括回忆的时候没有想起来、较模糊的“漏缺”点。

4、写:随时记下重难点、漏缺点。一定要在笔记中把它详细整理,并做上记号,以便总复习的时候,注意复习这部分内容。―建立复习本。

5、说:就是复述。如:每天都复述一下自己学过的知识,每周末复述一下自己一周内学过的知识。听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说明白才是真的明白。坚持2~3个月就会记忆力好,概括能力、领悟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写作能力突飞猛进。―此法用于预习和复习。

五、作业管理―要自律

1、不计时不作业:限时作业,记录作业时间,与作业无关的事什么也不做。比如:20分钟写完英语;25分钟写完数学……

2、不复习不作业:先复习所学的内容,然后作业。

3、遇到难题,百思不得,先放过,后攻坚。

4、不检查不作业:作业后必须检查一遍。

5、不小结不作业:写完作业后,告诉自己学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6、独立作业忌抄袭。

六、错题管理――常反思

有了错题本和难题本就叫会考试,目的是为以后复习使用。错题和难题反映着许多知识点的联结,掌握了错题和难题就等于把高分拿在手。

建立错题本和难题本可用16K的横格本,每页上下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原题;第二部分是错因;第三部分是改正确与举一反三:正确即写出正确答案,过了一个月复习时,搭眼一看还不会,就问自己:怎么还不会?就要进一步查找原因,这时举一反三,将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或习题联系起来,写下来。第四部分是归纳提醒:写出错题错在什么地方,如:错在代数方面,则提醒自己这部分掌握不好,重新自学或请教老师和同学。第五部分是复习次数:每隔一段时间要复习一次,怎么复习?盖住原题自己用脑子想。―此法比较适用于理科。

七、难题管理——会溯源

一般来说,难题之难多半在于题目所涉知识点众多,知识点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思维(及方法运用)跳跃性大、逻辑性强,因此,对于难题,建议用溯源的方法整理。一是查清楚题目所需知识清单,同步辨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二是复原自己考试时的思维路径,查“堵”点、“歧”点;三是借助参考答案探究自身存在的盲点疑点甚至是漏点。之后,同样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复习与检查一次。

八、考试管理――抓重点

用一张丢分统计表管理。按科目分为填空、选择、计算、阅读……项目。错了、丢了多少分,用统计表说话,这样,就能明白哪些是审题出了偏差,哪些是运算出了错误,是什么知识点有问题,哪方面需改进和提高。用纸把错题抄下来,每隔20天再做一遍,尤其是在考试前可找出考点。――考前拿出专门时间做错题难题本上的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