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精髓,中庸之道的内涵:99%的人都只理解到第一层

 渐华 2022-03-26

随着经济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儒家的中庸思想这个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悠久历史性的理论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赋予新的内容和意义。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文章图片1

《尚书》中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代圣王执中、行中的例子。在《尚书·大禹谟》中,有被宋儒称为“十六字心传”的著名箴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盘庚篇》的“各设中于乃心”、《吕刑》“罔非在中”、《诏诰》、《洛诰》的“时中”、《酒诰》的“作稽中德”等。《尚书·洪范》记载,周武王向殷代的遗臣箕子请教国事,箕子提出九条大法,其中就有中道的思想:“无偏无颇,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由此,我们可以把《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中庸”一词,语出《论语·雍也》。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做得到了。朱熹解释说:“子程子日: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这样,“中庸”一词的含义就是一种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庸”说这样做是不可更易的常理,“中”是一种常理。另一种解释来自汉代的郑玄。他注解说:“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意思是“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这两种解释都认为“中”的含义为中道.只是在“庸”的含义上有一点分歧。而这一点分歧实际上并不是本质性的。如果一定要从文字学的角度分析,参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中,内也;上下通也”、“庸,用也”,则“中庸”的本义就是中道的运用,郑玄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

文章图片2

子日:“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不偏”、“不易”就是“中庸”。“不偏”就是中正、公正,不夹杂个人私心。“不易”就是坚守公正的原则和自己的职责、志向,不受外来势力的逼迫和影响。中庸之道是由孔子最早提出来的。《论语》所载虽然不多,却是中庸之道最基本的内容。如《论语·雍也》章所载:“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这句话把中庸之道的重要意义说得非常明白,达到至高无上、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在《论语·先进》章中说:“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日:师也过,商也不及。日:然则师愈欤?子日:过犹不及。”“过犹不及”是中庸之道的基本原则。

文章图片3

“中庸”是典型的中国智慧,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为人处世的精髓。中庸之道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是庸俗与懦弱,不是做老好人,而是对人生万事万物的一种平衡把握,这个平衡把握就是持中,中即是和。“和”是事物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终极结果和最佳状态,也是中国人审美观念建立的基础。在这样的认识下, “和”的传统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实际生活之中,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文章图片4

“和为贵”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和重要特征。不仅儒家,其他如佛、道、墨诸家也大都主张人与人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的“和”,佛教反对杀生,主张与世无争;道家倡导“不争”,以“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为“三宝”;墨家则主张“兼相受,交相利”,尤为反对战争。所以,立身之要,和谐为本。 “和”是宽容主义精神的表现,是理论理性的体现。

文章图片5

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和”是中庸之道中最博大精深的处世哲学。 “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有了“和”,就不会有绝人之路,就会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有了“和”,就不会失去平衡,就不会发生你死我活的恶斗。“和”对战争者来说,是手与手的相握,是心与心的相融,是笑与笑的相迎。五声和,则可听;五色和,则成交;五味和,则可食。和是做人立身之本,以和立身,就能够化凶险为祥瑞,化野蛮为文明,化斗争为和平,和气人生走向成功的根基所在,人生什么都可以抛弃,唯独不能抛弃以和立身的做人原则。 “和”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间的和谐关系,也指事物多样性的统一,“和”是形成事物的法则。

文章图片6

历史上对中庸之道误解很多,有的把它说成是“折中调和、不分是非”,有的把它说成是“四处讨好、八面玲珑”,有的把它说成是“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所谓中庸之道,就是人们在处理事物的矛盾时应当把握合适的度。庸有两层含义:一是用,就是要“用中”;二是常,就是强调用中乃是常道。也是人们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孔子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就是认为中庸是至善至美的品德。当今社会面临着更加多而复杂的机遇与挑战,要用全面分析的方法去研究问题.遵循中庸之道的准则。中庸之道绝不是消极的,更不是糟粕,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庸之道必将不断地显示出其宝贵的文化价值。

今天人们若都遵循“中庸之道”,就会万物和谐相处,夫妻恩爱,父慈子孝,家庭和睦;国民自觉遵纪守法,仁爱慈悲,社会和谐,世界大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