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和万事兴,没有家庭,就没有国家

 书语人间 2022-03-27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而立也与!

《论语·阳虎十七》

孔子对儿子伯鱼说,你学习《周南》《召南》了吗?如果不学习《周南》《召南》,像面对墙壁站立罢了!

正面墙而立,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朱熹的注解是,至近之地,而一物不可见,一步不可行,路就在你眼前,但是你看不见;路就在你脚下,但是你走不出来。

生活里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人他既知道发生了什么,也知道是怎么发生的,他遇事不慌,迅速调整自己做事的状态和方法,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

另一种人他虽然知道发生了什么的,但却不知道是怎么发生的,所以他左顾右盼,抓耳挠腮,明明路在脚下,就是不去走。

孔子说,是他们没有过《周南》《召南》。

《周南》《召南》是《诗经》里的篇章,分别是周公和召公治理的两个地区,主要是讲夫妇人伦,修身齐家。大家熟悉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周南》的第一篇。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夫妻和睦,既是人伦之始,也是王化之端。咱们人类之所以能够繁衍生意,绵延不绝,靠的不就是一男一女的结合吗?

因此,学习处理人的关系,还是得从学习处理家庭关系开始。

你与父母的关系对了,与领导,与比自己年长的长辈的关系就对了,你与伴侣的关系对了,与和自己同级的人就知道怎么相处了,你和孩子的关系处理好了,就知道如何与你的下级与你的晚辈相处的,一切都是通的。


所以,孔子讲的,从来都不只是书本上的大道理,还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你多去读《论语》,多去亲近孔子,你的生活也会顺利起来的。


02.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论语·阳虎十七》

玉帛,化干戈为玉帛的玉帛,,是玉器,,是白色的丝巾,是古代诸侯会盟,相互赠送的利器。

今天藏族人迎接远方的客人,为客人献上的哈达,就是当年的帛,这是一种礼仪,以示对对方的尊重。

孔子说,礼呀!礼呀!难道就是玉帛这些礼器吗?乐啊乐啊!难道就是钟鼓这些乐器吗?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一个非常重礼的,早在第三篇,他就开始谈了。

不过,孔子谈的礼仪,从来就不只是仪式,也更不是虚礼。

礼的内核是仁,礼只是仁的表现形式。心中如果没有敬,那么一切的礼,都是虚礼,没什么意义。乐同样也是如此,和礼一样是真情流露,是古人抒发内心感情的方式。

所以,先王以礼乐教化天下,是本于和谐敬爱的实德,仪文节奏,都是发自内心。如果心中没有,都是繁文缛节,就没有意义了。


因此,朱熹才说,敬而将之以玉帛,则为礼;和而发之以钟鼓,则为乐。遗其本而专事其末,则岂礼乐之谓哉?

礼的本质是尊敬,尊敬的本质是次序,是各得其位,如果秩序没有摆正,那就是失和,僭越之人,他无论把仪式做得多么齐全,都不是懂礼识礼之人。

这一点大家心里一定要有数,不然就把《论语》学成心灵鸡汤了。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论语·阳虎十七》的共读。

敬请期待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