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京师五大桥之八里桥

 新用户8926AVU2 2022-03-27

八里桥,本名永通桥,位于朝阳区东部,横跨于通惠河上,因距通州区县城以西八里,故名。

文章图片1

永通桥

八里桥是永通桥的俗称,始建于明代正统十一年(1446年)八月,于十三年(1448年)十二月完工。原为木桥,在夏秋雨季时常被洪水冲毁,内官监太监李德建议明英宗在此地修建石桥,建成后赐名为“永通桥”。

文章图片2

明英宗画像

桥为石砌三孔联拱券形,南北走向,全长60.2米,桥身长38.6米,宽16.2米,中桥洞高8.5米,宽6.7米,两侧桥孔高3.5米,宽5.5米,桥面下垫黄土,上铺花岗岩条形石板。

文章图片3

清代的八里桥

桥两侧各有望柱31根,大部分为花岗岩石砌成,柱头雕刻成石狮形状,桥孔东西的燕翅四角,各雕刻着一只镇水兽,上下游燕翅端以外有石砌岸。栏板桥墩、拱券都使用了腰铁加固,桥墩的分水尖上,还安置了三角铁桩,以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文章图片4

镇水石兽

桥旁原有河神庙,现已不存。因永通桥当年长度为通州之最,故又称长桥,景观“长桥映月”为通州八景之一。永通桥具有十分宝贵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文章图片5

长桥映月图

八里桥地处东南方向进出北京的要道上,是北京至山海关、天津的陆路交通咽喉。元明清时代北京与南方诸省的交通干道,陆路是经北京市西南的卢沟桥,水路则是经北运河至通州。南方的粮食、货物从运河运到通州后,由于河面狭小,不能容纳众多舟船,需要由通州经陆路进京,而走陆路就要横穿通惠河,因此修建了这座坚固的石桥。

文章图片6

元明清水路运粮路线图

但永通桥原先的坡度过大,不利于车辆行走,于1938年修筑京通柏油路时,将桥的坡度降低,成为今貌。1966年于桥上铺筑沥青,1983年8月受洪水冲击,北桥台东端拱脚、基础、海墁等部位石板下陷,造成桥台坍塌,交通中断,第二年五月整修后再次通车。

文章图片7

古运回望图

1986年6月,桥南边孔下游部位突然坍塌,燕翅全部倾入水中,由于处于汛期,上下游水位相差太大,水流将桥基部位冲空,造成石桥结构体坍塌。

文章图片8

八里桥俯瞰

后经过研讨,决定修复石桥,在石桥南北各修建了一座混凝土涵洞,并修复了桥台、侧墙、海墁、栏杆,使古老的八里桥得以保存。

文章图片9

第一次八里桥之战

近代史上八里桥共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中外战争,清咸丰十年(186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中国军队都曾在此与外国侵略者激战,虽然都战败了,却狠狠打击了入侵者的嚣张气焰,也使得八里桥从此闻名中外。

文章图片10

第二次八里桥之战

八里桥南街,东起五里店立交桥,西至八里桥,原为京塘公路的一段,长610米,宽50米。1955年在京津公路的基础上加宽,并铺筑沥青,1981年建五里店立交桥时再次整修调直,1983年竣工,1989年因位于八里桥东南,定今名。

文章图片11

八里桥南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