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寺,得名于黄教

 新用户8926AVU2 2022-03-27

黄寺,位于今鼓楼外大街西侧,本是清朝时修建的两座毗连的寺庙,按地理位置分为东黄寺和西黄寺,合称双黄寺。

文章图片1

黄教祖庭西藏甘丹寺

黄寺得名于黄教,因清代时曾作为西藏黄教领袖达赖和班禅的来京住所而得名。黄教是藏传佛教的一个主要派系,藏传佛教是从古印度传入的密宗与西藏当地古老宗教融合而成的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佛教,俗称喇嘛教。它于公元十一世纪以后逐渐分化为格鲁派(黄教)、宁玛派(红教)、噶举派(白教)和萨迦派(花教)等几个派别。其中格鲁派的祖庭甘丹寺位于拉萨东部的旺古尔山上,由于该寺僧侣均身着黄色衣帽,因此俗称为“黄教”。十三世纪末,上层喇嘛掌握了政权,形成了西藏地区政教合一的局面。十五世纪末,格鲁派在各派争斗中占得优势,居于统治地位。之后藏传佛教向外传到广大蒙古地区,成为蒙古的宗教。在这种形式下,以格鲁派为首的西藏政权积极寻求新的政权力量的支持,而崛起于东北地区的后金(清)政权便成为了藏传佛教联络和寻求支持的目标。而清朝统治者在刚刚统一中国时,时局不稳,因此积极利用藏传佛教,作为控制笼络内外蒙古、青海、西藏等各族人民的力量。藏传佛教成为联结清廷与西藏、新疆、青海及内外蒙古各族人民的强力纽带,为清廷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客观条件,取得了这些边远地区政治上的优越地位。十八世纪,清廷重用格鲁派,在北京修建了黄教五大寺庙,即雍和宫、东黄寺、西黄寺、慈度寺和察罕喇嘛庙

文章图片2

清末的喇嘛

当时的五世达赖喇嘛导引西域各个割据势力归顺清朝政府,功劳甚大,他不仅每年委派使者进京朝见清代皇帝,而且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十二月十六日亲自来京晋见清世祖福临,这一举措对促进当时信奉黄教的蒙古诸部落逐渐倾向清廷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清政府于是特赐达赖喇嘛金册金印,命其综理黄教,而他在京时的住所也被称为黄寺。

东黄寺原称普静寺,是为活佛恼木汉而建。清代顺治八年(1651年)改扩建为东黄寺,坐北朝南,寺内大殿前有两座碑亭,东亭内的石碑上刻大学士宁完我于建寺时所写的记文。西亭内石碑上刻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重修此寺时康熙皇帝御笔题写的记文,碑后刻乾隆皇帝的诗文。东黄寺于清代末年毁于火灾。

文章图片3

西黄寺

西黄寺与东黄寺相邻,建于雍正元年(1723年),又称“达赖庙”。塔院占地达1.9万㎡,坐北朝南,前后共三进院落,有殿宇50余间。最前方原有牌坊和单拱石桥,现已无存。前殿三间临街,左右围墙上各开一座角门,殿内原供奉“四大天王”泥塑像,后毁于文革期间,殿后为钟鼓楼,仅存基址,1987年修缮时沿东西两侧围墙建两排各十一间平房。垂花门后为第二进院落,正中为大殿七间,后被八国联军焚毁,民国十三年(1924年)重建时改为五间,殿中佛像已毁,殿前出月台,有东西碑亭各一座,大殿左右各有三间配殿。正殿后有甬路直通清净化城塔,塔后原有二十一间后罩楼,也被八国联军焚毁,1956年在原址上重建二十一间平房。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班禅额尔德尼六世来京为乾隆皇帝祝寿,乾隆安排班禅住在西黄寺内,但十一月二日班禅在京染疾圆寂。乾隆皇帝闻知后特地辍朝一日,下旨专门备办檀香棺木盛殓班禅尸骨,并下令京城内外所有寺庙为班禅念经四十九天。次年春天,班禅舍利由北京运往西藏,乾隆率文武百官亲到黄寺拈香送灵,后念及班禅的功劳,下诏在西黄寺旁建一座衣冠经咒石塔,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落成,名清净化城塔,俗称“班禅塔”。塔高八丈,雕刻精美,顶部原有一铜质镀金的宝顶,光彩夺目,极为华丽,称为“金伞”。

文章图片4

西黄寺清净化城塔

清净化城塔建在约3米高的汉白玉塔座上,四周围以白石栏杆,属金刚宝座式塔。塔座上建五塔,主塔位于正中,高约16米,为汉白玉喇嘛式塔,基座为八角形须弥座,上下枋部雕刻海涛、鱼虾、凤凰等图案,束腰部分雕刻佛经故事,转角处各有力士一尊;其上又为一八角形须弥座,四个正立面雕刻小型坐佛各八尊及流云等图案;座上为覆钵型塔身,正面辟一佛龛,内刻三世佛像;覆钵上为塔刹,刹座为一小型须弥座,上为十三大相轮刹身,刹顶为鎏金莲花宝瓶,两旁装饰鎏金垂耳。其余四塔高约7米,为密檐式经幢形。塔南北两侧均有一座三间四柱三楼汉白玉石牌坊,南侧还有二座碑亭,其中东亭内石碑上刻乾隆皇帝御书《清净化城塔记》,西亭内石碑上刻乾隆皇帝御书《班禅圣僧并赞》。后西黄寺作为达赖、班禅及其所派遣官员、僧侣进京朝拜清帝时的住所。

由于具有特殊的政治作用,东、西黄寺修建得富丽堂皇,在北京诸多寺庙中首屈一指。但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将西黄寺劫掠一空,现仅余西黄寺塔院内的班禅塔存留,其余殿宇为北京佛学院使用,部分辟为西黄寺博物馆。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章图片5

九十年代的黄寺大街西口

黄寺大街,东起安德里北街,西至德胜门外大街,长2300米,宽10米,新中国成立后,在此修建机关办公和宿舍楼,形成街道,原为土路,1958年后铺筑沥青,因在西黄寺南侧故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