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枭雄张作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和日本究竟是什么关系?

 凤凰山居士 2022-03-27

原创 

一代枭雄张作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和日本究竟是什么关系?                     

2019-12-18 19:11 来源: 龙猫会写字

看过几年前很火的电视剧《少帅》的朋友们应该会对张作霖的个性特点有着比较清晰的了解,李雪健老师把一代枭雄张作霖刻画得栩栩如生。张作霖出身草莽,他借助日本人的力量,扩张自己的势力,还能在“东北王”的位子上盘踞了十几年之久。

以前的历史书把张作霖描述成了与日本狼狈为奸的封建军阀,近些年随着《少帅》等影视剧的热播,对张作霖的评价又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成为了东北民族利益的维护者。即使是现在,学术界对张作霖这个人物仍然争议颇多,但没有人能否认张作霖对近代东北的巨大影响。

张作霖作为“东北王”,对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选拔人才,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对外则善于利用形势,找到利益共同点,在苏联和日本两股强大的势力中间长袖善舞。当时的东北局势请看下图:

近代东北形势图

上图表现了近代东北在夹缝下生存的形势,北面、西面、东北与苏联和外蒙古交界,东南部与朝鲜毗邻,而此时的朝鲜已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孙中山先生在弥留之际曾对前去探望的张学良说:”要警惕红白帝国主义“,红白帝国其实就是暗指苏联和日本。本文主要讲述张作霖与日本方面的分分合合,探究其背后的根源。

张作霖出身绿林,1902 年被清政府招抚后任新民府游击马队管带。在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张作霖就曾与日本有过合作,他还将日方的特务隐藏在他的家里,协助了日军搜集情报。此后,1907 年,他因“剿匪”有功被清政府任命为奉天省巡防营后路统领,这是张作霖能最后崛起的关键一步。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张作霖因镇压革命有功,经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保奏,被清廷任命为关外练兵大臣,并兼任奉天巡防营总办。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下令对东三省的军队进行重点改编,奉天巡防营改为陆军第二十七师 , 张作霖升为师长。此时的张作霖羽翼渐丰,他欲求掌控全东北,他清楚地知道自己除了需要讨好袁世凯,获得北洋军阀的支持,更需要借助日本军事和经济的支持。

张作霖对日关系的蜜月期

1912 年 1 月 6 日,张作霖拜访日本驻奉天总领事落合谦太郎,向日本表示“日本国如对本人有所指令,本人自必奋力效命”。由此可见,张作霖积极主动地向日本方面示好,希望得到日本的扶持从而掌控全东北。

1915 年 , 袁世凯为了复辟称帝 , 接受并承认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按理说张作霖应该响应袁大总统的主张,可是张作霖却一反“亲日”姿态,不仅坚决主战,且暗中鼓动奉天军民不断掀起反日浪潮,并致电大总统袁世凯:

中日交涉不可让步,倘若交涉破裂,愿战死殉国。

其实不难理解,全国反日浪潮如火如荼,张作霖自然不愿意成为民众攻击的靶子,不妨顺应民意作出强硬姿态;同时,如果日本真的全面霸占东北,也与张作霖称霸东北的政治抱负相冲突。

但是,张作霖也知道不能真的得罪日本人,这样会对自己极为不利。于是同年 10 月,张作霖借日本吞并朝鲜五周年纪念之际 , 代表奉天将军赴汉城(首尔)祝贺并与朝鲜总督寺内正毅接触,密谈并陈述了自己的亲日主张,寺内表示支持张作霖获取奉天将军的职位,张作霖深表感谢。这次接触使张作霖认清了外部形势,也坚定了自己称霸东北的信心。

由上个事例可以看出,张作霖颇有曹操“乱世奸雄”的气质,在对日关系上善于随机应变,顺应形势并且善于利用形势,同时,善于迎合日本人和国内民众的心意,说话做事比较奸诈,为此不惜阳奉阴违,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当然,张作霖的运气也非常不错,1916年 10月,与张作霖交好的前朝鲜总督寺内正毅成为了第18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他上台组阁后,“决定支持张作霖统—东北,以达到满蒙独立的目的,从而控制整个满蒙地区”。

张作霖有了日本作为后台,底气自然更强了,他积极谋取东北的最高统治权,终于借助国内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浪潮,采用联合排挤等手段 , 驱逐袁的“干儿子”、奉天将军段芝贵回北京,并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夺取奉天将军职位,并兼任奉天巡按使,成为奉天实际的统治者。

随后,张作霖逐步排挤走了黑龙江督军毕桂芳和吉林督军孟恩远,并推荐亲家鲍贵卿为黑龙江督军,拜把子兄弟孙烈臣为吉林督军,终于使自己成为了全东北的实际掌控者。

日本人后藤新平在《日支冲突之真相》一书中讲到:

张作霖并无宦途履历,与中央政府亦无密切因缘,而在满洲,则有特殊之势力与地位。张离满洲则无地位,盖以满洲为其唯一之势力范围也。张氏心中唯有权势利欲,别无他种知识。彼认日本在满洲有绝大势力,反对日本,于彼不利,倾向日本,于彼有益。如果利用此特殊之地位,照其心中所认识者而行,则张氏将为满洲专制之王,而日本亦得利用张氏,在满洲为所欲为。

可见,日本十分清楚想要完全控制东北,最好的方法是获得东方地方实力派的配合与支持,他们选择了张作霖。而张作霖也通过日方助其掌握权力而回报给日方实际利益,两者相互勾结,互利共赢。

张作霖对日关系的矛盾期

随着张作霖在东北的权力日渐稳固,他有意识地摆脱日本方面的束缚,逐渐由依赖变为自主。1922 年奉系机关报《正言报》的一篇题为《张巡阅使拒绝日人在东三省一切合办事业》的报道中提到:

及民国四年之二十一条件强迫成立,则视东三省为彼之领土,予取予求,其假中日合办名目以攫取实权之事业,不一而,足而东省当局亦知日本不甚可靠,凡合办事业未成立者概行拒绝,既成立者亦设法取消。

这篇报道中首先曝光了日本独占东北的野心,然后阐明了东北当局对日的态度。很显然,日本方面在看到这篇报道之后会勃然大怒,英国人麦柯马克在《张作霖在东北 》一书中写道:'

一些人认为这似乎表明张已经明确地转向反日了,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仅仅意味着张正在搞宣传,以便抹掉他作为日本傀儡的形象,增加他作为潜在的中国统一者的机运。

不管怎么说,张作霖与日本之间已经产生了间隙。

众所周知,东北铁路是近代东北许多历史事件的导火索。晚清时期,沙皇俄国为了蚕食东北,修筑了中东铁路,它以哈尔滨为中心,分东、西、南部三线,由六处同时开始相向施工。北部干线(满洲里到绥芬河)和南满支线(宽城子至旅顺)及其他支线,全长约2500多公里。请看下图:

中东铁路示意图

随着1904年日俄战争中俄军战败,俄国通过《朴茨茅斯和约》,以长春为界,中东铁路长春以南至旅顺段的所有权和管理权转给日本,称为南满铁路。长春以北依然由俄国控制,成为北满铁路,可以说北满铁路和南满铁路就是整个东北的生命线。

张作霖深知这一点,1924年,他决定成立东北交通委员会,开始筹建东北铁路网。他计划以自行筹款的方式,修筑打通、奉海、呼海、吉海等铁路网的建设,还准备建筑葫芦岛港,希望通过自建铁路,把奉、吉、黑以及内蒙连接起来。以葫芦岛做吞吐港,在南满铁路沿线设卡,征收货物税等。很明显,张作霖修筑铁路的主要目的就是用来限制日本利用南满铁路对东北财富的掠夺并扩大东北地方的财政收入。

日方多次向张作霖表示抗议和警告,但张作霖仍然坚持修筑,从 1925 年以后 ,在东北出现了一个东北三省当局和商民共同投资修建铁路的热潮。先后建成打通铁路 、锦朝铁路 、奉海铁路 、吉海铁路、呼海铁路等 10 条铁路 ,至 20 年代末 ,东北自建铁路网基本成型 。

张作霖此举严重损害了日本在“满蒙的权益”,也成为日方不满张作霖的源头,张日矛盾由此产生。

1925年11月,张作霖的部下郭松龄突然倒戈,由于事发突然没有防备,张作霖在东北的统治顷刻间摇摇欲坠,面对这种突发情况,张作霖所能调动的只有张作相的第五方面军5万多人,于是他急忙下令调动黑龙江吴俊升的部队南下增援。然而中东铁路是由苏联方面控制,在这紧要关头苏联人却拒绝奉军士兵带着武器乘坐中东铁路上的火车,从而导致吴俊升的勤王之师只得征调汽车通过公路运输,骑兵则从各小路星夜驰援,严重降低了救援效率。

图片节选自电视剧《少帅》

苏联人在张作霖最危难时刻的落井下石,使得张作霖无可奈何,唯有向日本投靠妥协。据史料记载,日本关东军司令白川义则派斋藤参谋长为代表与张作霖接触,张作霖曾分两次与日本签下密约,密约内容为:

1.日本臣民在东三省和东部内蒙古,均享有商租权,即与当地居民一样有居住和经营工商业权利;2.间岛地区行政权移让;3.吉敦铁路的延长,并与图们江以东的朝鲜铁路接轨和联运;4. 洮昌道所属各县均准许日本开设领事馆;5.以上四项的详细实施办法,另由日中外交机关共同协商决定。

图片节选自电视剧《少帅》

张作霖在面对这些条件的真实想法我们不得而知,但在郭松龄大兵压境,家国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张作霖很难有别的选择。

在电视剧《少帅》中,李雪健饰演的张作霖在面对日本人递来的条约时,几乎没有仔细看,毫不迟疑地一瞬间就签了字,而日本人很惊讶张作霖的不假思索。虽然这是电视剧里的演绎,但也是很符合张作霖当时的心境。也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日本决定帮助张作霖,从而派日军直接与郭松龄作战,使张作霖得以守住奉天,稳定东北局势。

然而事后日本要求签属正约时却被张作霖拒绝了

日本驻奉天总领事吉田茂某次与张作霖交涉,曾对张盛气凌人地说:

你要真不接受的话,日方当另有办法。

张作霖立即还以颜色:

怎么样?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尽管拿出来。难道又要出兵吗?我姓张的等着你的好了。

言罢即起身送客,吉田茂悻悻而去。

根据罗靖寰《我所知道的张作霖的对日外交》一书中,张作霖曾这样说道:

咱们绝对不能承认日本`二十一条' 要求以内事项, 以免让东三省父老骂我张作霖是卖国贼。

张作霖在拖延签字的同时, 又表现了自己处事圆滑的特点。他于1926年7月亲抵旅顺, 先拜访关东军司令官白川义则,再拜访关东厅长官儿玉秀雄。日本方面以为他要兑现“密约”的承诺 ,而他无非是白天逢场作戏敷衍日本人,送完了虎皮和金钱旋即返回奉天。

1927 年,日本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了“东方会议”,决定采取“满蒙积极政策”并加强对“不听话”的张作霖的控制。此时正是北伐军高歌猛进之时,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达到了新的高潮,而日本制造济南惨案、召开“东方会议”和索取东北权益的侵略行径,使中国人民将反帝斗争的矛头指向日本。

中国人民的反日斗争,也为张作霖提供了一面很好的挡箭牌,于是日方期待解决的“满蒙悬案”再度搁浅。

日本人终于对张作霖失去了耐心,终于 在1928 年 6 月 4 日制造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一代枭雄张作霖就此殒命。

作者拍摄自沈阳皇姑屯事件博物馆

作者拍摄自沈阳皇姑屯事件博物馆

点评

张作霖执掌东北军政十余年间,恰逢国内政局频繁变动,变动到了什么程度?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操纵在北洋军阀手中, 12 年里, 中央政府首脑更换了 9 次, 每人平均在位不到 16 个月;内阁改组 24 次 ,每半年一次;有 26 人担任过内阁总理 ,任期最长的只有 17 个月 ,最短的只有两天。政府首脑如此频繁的易人 ,不仅难以制定长期的政策 ,也无法形成中央权威,更无法对列强实行有效的抵制。

也可以这么说,张作霖从没有获得过中央的支持,他独自周旋于“红白帝国”两个强邻间,对于维护东北地区的稳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张作霖与日本关系则比较复杂,在初期由于两者共同利益能相互合作,在后期则由于无法调和的矛盾导致关系破裂。这种不坚定的政治色彩,是引起他个人争议的主要原因。张作霖既能与日本合作,镇压东北抗日运动;又能不畏日本的强权,拒绝出卖东北利益。在对日关系上,他善于随机应变,顺应形势并且善于利用形势,从结果还能看出,张作霖能够权衡利弊得失,做出正确的选择,直到被日本人所害。

张作霖与日方分分合合的根源在于张作霖的势力无法真正与日本相抗衡,他只是一个弱者,正如英国人加文·麦柯马克所说:

只有在自甘冒险时,他才能够不理睬这个事实。

参考资料:

1. 论奉系军阀

2. 张作霖“抵抗日本”真相

3. 《我所知道的张作霖的对日外交》

4. 《张作霖在东北》

责任编辑:

 
首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