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灾难,如何陪伴情绪障碍孩子 || 渡过

 新用户3963ynfW 2022-03-27

  
MU5735的消息狠狠的牵动着我们的心,面对灾难,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深切的共鸣。
所以在文章开始前,我想首先为MU5735的全体遇难者同胞们默哀。



我明显感受到,此次事件中,无论是心理学界还是新闻界或是大众,对于灾后心理更多了关照和理解。大家理解与共情遇难者家属们,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考量,尽自己最大努力避免灾后二次伤害。这其中的小心令人动容,我也深感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我想关注渡过父母学堂的朋友们大多是抑郁症焦虑症等情绪障碍青少年的父母,我知道有些孩子受到疫情影响被强制隔离在家,再加上突发事件,父母们都牵挂着孩子的情绪。
今天想为大家分享,在灾难背景下,家长可以如何支持情绪障碍的孩子们。
 

01

替代性创伤

————


情绪障碍的孩子们往往敏感且容易共情,孩子避免不了看到相关信息并出现情绪反应,但这并不是坏事。孩子可能出现的几种状态:
低落伤心:孩子沉浸在灾难的感受之中,不断搜索相关报道,不加区分的接受一切消息。并且感受到某种沉重的负担感,这样的灾难事件下自己如果仍然开心的照常生活,自己就会有负罪感。
焦虑担忧:对安全产生担忧,从担忧飞机安全到担忧行车安全等,逐渐对身边的事物失去信心,总认为死亡离自己很近并不断的表现出不信任,采取行动远离自己认为不安全的事物,焦虑已经超出正常范围,表现出明显的死亡焦虑。
愤怒激动:孩子对于这件事的新闻报道或身边人的看法评论非常在意,希望身边所有人都能关注到这个事件并且深刻共情,如果大家没有表现出关心,则会产生愤怒感。
无力绝望:感觉自己成为灾难中的一员,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了,自己非常弱小无力。
以上情况可也许大家都会感受到,但处在可控范围内。情绪障碍的孩子由于自身病症和既往创伤,更容易让这样的情绪发酵变得不可控。

图源:unsplash


这里不得不提到“替代性创伤”的概念。
弗洛伊德在其精神分析体系中提出过替代性满足的概念,作为心理防御机制的转移即人会将不被超我所允许释放的欲望转移到其他对象上去,通过替代性的对象、方法获得满足的过程通常就被称为替代性满足。
而替代性创伤(Vicarious Traumatization)最初是由McCann和Pearlman 提出的,用以解释心理治疗工作者在援助受害者时出现与受害者所受的同类创伤性体验的概念。工作者由于需要运用同感切身体会求助者所处的苦难情境,还要倾听求助者的倾诉,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虽然没有实际受到创伤却也产生了类似的创伤后应激反应,这就是替代性创伤。
最开始替代性创伤现象普遍出现在心理工作者、医务工作者、调查记者等长期与抱有负面情绪的对象或场所进行接触的群体中。当社会性的灾难如战争、地震等发生后,这些援助者受到的身心创伤与真实的受害者一样沉重。
而随着信息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具备破坏性的灾难事件和情绪不再只呈现在援助者和受害者的面前,普通民众都可能由于目击或得知他人的创伤经历、场景而出现替代性创伤反应。例如疫情消息在国内刚刚爆发的时候,许多网友都发现自己在长时间关注相关新闻后出现了焦虑、抑郁、喘不过气等情绪及生理反应。
综合来看,替代性创伤一方面与其自身的人格特质有关,一方面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即其与真实创伤者产生联系的时间、地点、行为都会影响替代性创伤的形成。
情绪障碍的孩子面临负性情绪如果采用惯常的消极应对方式可能会导致情绪进一步扩散,对身心健康都是一种危害。
情绪上来了没关系,选取怎样的方式应对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图源:unsplash



02

如何进行支持与陪伴

————

1、允许情绪表达,接纳情绪
当孩子表达:“爸妈,你看这个XXXX事件,看了好压抑好难受……”
请不要回避和否认:“少看这些伤心的内容吧”,孩子可能会感受到这样的情绪是不被允许的,自己被被狠狠推开。
当然父母也许也会觉得负面情绪好难处理,自己的处理方式就是不看相关信息就可以阻断感受,这是父母的方式,未必适合孩子。
所以当孩子表达情绪时,需要先肯定其情绪存在的合理性,确认该情绪的价值,然后讨论看看怎样可以帮到自己。
比如说“爸妈看到这个消息时也觉得揪心,心里头也会难过,这样的难过也是对XXX的某种哀悼和纪念,面对这种情况出现这样的感受太正常了。”
然后讨论看看,我们的感受可以做些什么来缓解。
也很推荐团体内分享自己的情绪感受。与同事朋友家人间分享替代性创伤的感受。比如通过诉说事件、表达自己的心理反应、关注自身的躯体反应、分享生活中的正性事件以及感受等形式能促使大家感受团体内的支持力量。
所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情绪很正常,看到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就会觉得不再孤单。

图源:unsplash


 2、将情绪导向行动

很多孩子感受到替代性创伤后会陷入到一种无能为力的毁灭感,堪比世界末日降临。人们遭受了创伤后, 就会格外关注自身的安全、极力避免痛苦的体验而且不相信他人, 用这样的应对方式再面对创伤相关事件时, 其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失落感、无助感等创伤体验都会增加。
但其实这样的感受是夸大化灾难化的,即便事情再难我们仍然可以做点什么。
可以帮助孩子从正式的渠道了解信息,往往不正规途径获取的信息具有强烈的负面情绪,该情绪也迅速影响孩子的情绪。

让孩子的情绪化为行动,可以做点什么,帮助孩子感受到自己并非无能为力,书写表达发文绘画,每一种可以表达观点或情绪的形式皆可。

图源:unsplash

3、药物及心理专业支持

情绪障碍孩子情绪大变动就涉及药物调整,最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强大刺激诱发抑郁发作或躁狂发作,家长需及时向医生反馈调整药物。当然如果孩子有相应心理支持就更好,无论是一对一心理咨询还是心理团体,都是获取支持的渠道。
孩子所有的情绪感受最终均会与自己过往经历联系到一起,之所以某一事件能够引起孩子剧烈的情绪反应,我想这背后是长期的压抑与困扰。这感觉就像是擦燃一根火柴,扔进一桶汽油。
通过接纳情绪,引导积极分享,药物心理的双重支持,陪伴孩子们走过这一程。
 
【参考文献】
[1]韦晓,万春,梅里,王萍 & 韦晔.(2021).共情对重大事件中居民替代性创伤的影响:认知偏向和应对方式的作用..(eds.)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pp.855-856).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
[2]马尹超.(2021).新冠肺炎疫情情景下新媒体对公众替代性创伤形成的影响. 记者观察(21),156-159. 
[3]徐雪晏 & 邓永光.(2021).替代性创伤与具身情绪. 心理学探新(01),16-19. 
[4]王婧一,张凯,陈振华 & 朱志先.(2021).新冠肺炎疫情下大众替代性创伤的影响因素.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01),32-35. doi:10.14188/j.1671-8852.2020.0205.
[5]李丽娜,张郢,宴丽娟,郭鑫,张姗姗 & 苑杰.(2011).社会支持对赴川救灾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的影响. 中国全科医学(28),3282-3285. 
[6]许思安 & 杨晓峰.(2009).替代性创伤:危机干预中救援者的自我保护问题. 心理科学进展(03),570-573. 
[7]韩雪.(2009).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的编制及初步应用(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工程大学).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name= CMFD2011 &filename = 20100 75290. nh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