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专家提醒 要警惕“替代性创伤”

 诗书之华 2020-01-30

有关灾难性事件的新闻看得多了,人们在心理上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比如,有人不敢看新闻了,有人看了新闻以后情绪非常激动,有人非常抑郁,有人强烈地感到不安全等等。清华大学心理专家樊富珉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这叫做替代性心理创伤。台湾就有这样的事例:台北的一位老人,在地震发生后,几乎每天都在长时间收看地震灾害报道,结果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哭泣,整个生活受到影响,最后因为抑郁不得不去医院治疗。这一次北京有不少公司白领,一有时间就上网看灾害信息,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工作。看的时候就很伤心很难过,负面情绪非常多,扰乱了正常的生活。

徐文军认为,对于普通人来说,不是灾难的亲身经历者,负面消息只会带来短暂的情绪低落,一般不会有严重后果。但如果以前曾经遭遇过类似强大的刺激,如烧伤、爆炸、失火等,再次面对大量的负面信息时,可能会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再次出现,触发创伤记忆,带来心理创伤。

徐文军提醒,多愁善感、神经比较脆弱敏感的人,更容易产生创伤性心理,将别人的灾难放进自己的生活。如果本身就有心理障碍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加重病情,引发心理疾病。

在接触了有关灾难的信息之后出现了替代性创伤反应,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要减少接触或获取有关灾难的信息,尤其是悲惨的或惨痛的画面信息,尽可能按照习惯的生活方式去生活,防止灾难给你造成更大的影响。第二,对灾难给你带来的情绪情感,不要自己憋在心里,可以选择自己信任的家人或朋友分享你的想法和感受,也可以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

樊富珉教授指出,对于没有亲历灾难的普通人,你可以关注救灾,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有钱捐钱,有力出力。但是最好安排好正常生活,不受干扰,正常休息。如果长时间出现负面情绪,自己不能排除,就需要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