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洪元教授讲“中医治疗脂肪肝”(文/胡军)

 新用户9216rDof 2022-03-28
文章图片1

金洪元教授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原院长,首席专家,全国第一、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行医5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厚。擅长治疗各科杂病及疑难重证,尤其对肝肾疾患的诊治有很深的造诣,创制了“金氏乙肝冲剂、金水益肝胶囊、鼓胀黄疸方、金氏肾炎丸、滋肾化淤汤、清香降糖饮”,临床疗效满意。主编有《现代中医治疗学》、《中医胃肠病学》等著作。

为推进南疆地区中药药发展,2002年6月8日—6月13日,金洪元教授及新疆中医药学会名老中医火树华、王杰等一行在阿克苏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南疆地区中医高级讲习班”,我全程参与组织筹办。在学习班上,金洪元教授讲了“中医治疗脂肪肝”。我对金老的这一课很感兴趣,听得仔细,课外交流又多,还做了记录,所以对其理论与实践基本达到了理解和消化,之后二十年中,自己活学活用,临床受益匪浅,今以语录形式简要记述金老经验,留做纪念,亦享同行。

一、概况

金老认为,脂肪肝既是病变,又是病。代谢性肝病,如乙肝、糖尿病、肥胖、酗酒等是脂肪肝的主要原因。5%脂肪寖肝即为脂肪肝。

二、分期及临床表现

(一)分期

1.早期:不伴肝细胞的坏死,脂肪寖润不到5%,但超过正常生理标准,既为单纯性脂肪肝。

2.中期:伴肝细胞的坏死(谷丙高)或炎症(脂肪性肝炎),部分伴有纤维化。

3.脂肪肝性肝硬化期:有肝细胞的坏死,进一步肝纤维化,肝纤维组织增生。

(二)临床表现

脂肪肝的症状与肝炎相似,主要表现为胁胀、纳差、恶心、身困、嗜卧、大便不畅、口干不思饮、口粘、口臭、身肿胀,苔厚腻,脉大部分滑弦。可出现黄疸、蜘蛛痣、腹水。一般特点为谷丙转氨酶高、碱性磷酸酶高。

(三)诊断

主要是通过B超、核磁共振确诊。

三、中医的认识

1.脂肪肝为中医胁痛、肝着、积聚、痰湿、血淤。

2.病因

a定位:脂肪肝,位在肝脾。

b定性:应在痰湿。痰湿——脾失运化;脾失运化——痰湿——化热——气滞血瘀——肝脉络受阻。

四、辨证论治

1.湿热壅结:胁胀、口苦、目干、口粘、腹胀、乏力、小便黄、能吃能睡、目舌红

、苔黄,大便不畅、滞下(肝气郁结)。

治疗:清化湿热,理气化痰。

处方:龙胆草、夏枯草、广郁金、大芸、赤白芍、香附、全瓜芦、青陈皮、鸡内金、生麦芽、酸枣仁、厚朴、茯苓、决明子、泽泻、鱼腥草。

2.痰瘀阻滞:右胁刺痛、纳食不香、吃后腹胀、小便不畅赤红、舌紫痷、面灰暗、脉弦滑。

治疗:祛湿化痰,活血通络。

处方:苍术、茯苓、陈皮、全瓜芦、赤芍、丹参、西红花、元胡索、桃仁、泽兰、生山楂、莱菔子。

3.肝郁气滞,脾虚气弱:气短、乏力、困乏、脘胀、纳呆,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疗:疏肝、行气、健脾。

处方:党参、炒白术、茯苓、陈皮、甘草(不可多用,不可轻用)、泽泻、鸡内金、生麦芽、生黄芪、砂仁、柴胡。

4.肝肾亏虚:胁痛胀、心烦失眠、目干涩、五心烦热、舌红,苔清,脉细数。

治疗:滋养肝肾,益脾化痰。

处方:北沙参、生地、丹参、枸杞子、决明子、黄精、女贞子、旱莲草、枳壳。

五、四法如加减:

1.气虚加党参、黄芪。

2.气滞加香附、丹皮、青皮。

3.舌苔腻加青半夏、白术、茯苓、陈皮。

4.肌肤肿胀加泽泻(眩晕此药可用到二——四两)

5.气瘀加丹参、西红花。

6.肝脾肿大加牡蛎、鳖甲、穿山甲、鸡内金、生山楂。

7.大便不畅加莱菔子、青皮、大黄。

8.腹胀加厚朴、木香、枳实、生麦芽、香附。

9.口臭加霍香、苍术。

六、治疗体会:

1.提化痰必运脾。

2.脾虚痰湿者大多有气虚。

3.活血必理气。

4.软坚必散结。

5.注意高血糖、乙肝、转氨酶的问题关系。(预防血糖升高,乙肝患者不能吃得太好、太多,单纯性转氨酶高要注意有无病毒性肝炎、甲肝、脂肪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

6.戒酒,合理饮食。

7.保持大便通畅。

8.食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