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智慧人生 第十七章

 新用户6779qZBn 2022-03-28

【道德经】第十七章(帛书版)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侮)之。

信不足,案(安)有不信。犹呵,其贵言也。

成功遂事,而百省(姓)胃(谓)我自然。

第十七章

第一句有两种断句方法。第一种:大上,下知有之。

大即道,太也是大的意思,是后来改为通行版是对老子的思想的尊称。

在上面运行的大道,下层的人是知道它的存在的。下层的人,指的是已经做到了前十六章,可以致虚极,守静表的人,可以静观世间万物循环运转的人,摸着门了,但还没进去的人。

第二种断句

大,上下知有之。

大道,最上层的人,(即合道的人,天人和一的人)和最下层的人(不识字,没地位没见识的人,但他们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单朴素的人),他们都知道,道的存在。

其次,亲誉之。

然后,是很想亲近道的,愿意学习或修行一步步接近道的人。

其次,畏之。

再次,有的人不相信道,敬而远之。还有一种意思,做了坏事,怕道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报应在自身,而不愿意相信道的存的,侥幸的心理。

其下,侮之。道是没有好与坏之分的。关键看用道的人,心地好的人,用道做善事。心地恶的人,用道做坏事。所以,古代巜道德经》是禁书,不在民间传播。

最下等的人,侮辱道。有的人目无王法,为所欲为,有的人利用道招摇撞骗。

第十七章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信,是什么?书信,口信。信,来自哪里?内容是信还是不信,是谁决定的?

信,是一个中间介质,但凡人事物,都有人信,有人不太信,有人不信。是什么决定的呢?你的经验经历认知决定你信的多少。

信是有能量的,一件事,当你特别信能成,你就能信心百倍,干起来特别有劲。例如,早上的晨练,当你相信能让你身体好,精神好,你就会准时起床,认真投入练习,收获也更多。

但是如果你不信,就会不想起,有一搭沒一搭的练,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结果,也就真的不象别人体验的那么好。

信不足,能量就不足,能量不足就越自卑,越自卑就越没自信,越没自信就越沒底气,越没底气就越不信…,恶性循环下去。

人离大道越来越远,大道传递的信号越来越弱,人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少,人就慢慢的越来越不信道了。

犹呵,其贵言也。

但是,你小心翼翼的去感受,还是能感受到,大道说了,说的很少,所以很珍贵,所谓大道至简。圣人感受到了,所以,行不言之教。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百姓皆胃(谓)我自然。

百姓,大家,人类。

自,自然而然。

然,一种状态。

事情做成了,人类(你或是某人)都说,是我做成的。

成事,你带领团队做成了项目,或是考研过了,或是比赛拿了奖牌,你觉得都是你一个人的功劳吗?没错,有你的参与很重要,很关键,但如果没有大地,阳光,国家的稳定,各种各样外在的扶持,还有你所谓的功劳吗?

人脱离了大道,自我的东西,就会特别的强,占有欲也会特别的强。

人有烦恼,是因智慧不足,智慧不足,是心胸不够大,心胸小,是太自我了。反过来讲,太自我了,心胸小,心胸小,智慧不足,智慧不足,烦恼多。

用在身体上也一样,健康,是各个器官综合运作的结果,不是单个部位的功劳。生病了,各个部位都会受影响。

功成,应该弗居,应该身退。而不应该谓我自然。

【道德经】分享感悟,编辑:灵犀,生活体悟引领:连智

      

从现在开始爱自己,用专业的力量帮助自己!


焦虑、抑郁、烦躁、迷茫
如果你正深陷负面情绪的困扰
却又不知道如何改变现状
专业的心理咨询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父母学堂您身边的实战专家,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没有问题孩子,只有教育!没有知心爱人,只有知心关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