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释义第八十一章

 昵称27954879 2016-02-26

道德经释义第八十一章

2014-12-14 21:49| 发布者: 明励| 查看: 420| 评论: 0

摘要: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前言:改天我再补讲一下第四章啊,如果同修们觉得 ...

第八十一章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前言:改天我再补讲一下第四章(编者按:本书第四章即为补讲篇)啊,如果同修们觉得哪一章有疑惑的,就需要补讲的,我改天,或者在星期一啊,星期三啊等等这些课程啊补讲,希望大家真真正正地理解老子真实义。老子在70章就叹息: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所以我今天将81章讲下去,就将《道德经》全部讲完了。我听一些专家说,自古以来注解《道德经》有几百家以上,从来没有一家注解的81章圆满,就是说全部不矛盾,也就是说没办法显示出老子智慧的圆满,总是觉得老子在哪方面还是不怎么对劲的,有点残缺。我自豪地告诉大家,老子《道德经》我全部讲完,从第1章到第81章全部是圆满的,一定都不矛盾。老子说的话,我给你们注解之后,你们不管从哪个角度一定驳不倒。如果你们哪位同修发现,我注解之后的老子的意思,你们能驳得倒,能看得出破绽的,欢迎和我切磋。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信言,很容易理解,就是说,足以相信的,真实的、诚实的言语,就是信言,可以相信的,足以相信的,信言。不美,不美是什么意思啊?不好听,不好看,是不是啊?有人在注解的时候还引用了一句俗话,说忠言逆耳——积德垂仁这句话你就一定知道的。忠言逆耳,六祖在《无相颂》里也是说:“逆耳必是忠言,苦口必是良药” (编者按:《六祖坛经》原文为“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六祖也这么说。其实,六祖说忠言逆耳,是告诉大家:有一些忠言啊,正好是跟你的想法不一致,所以你听了就“逆耳”。老子在上边第几章啊,也有说“正言若反”,在说到“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本来人家以为做国王做天子,就是来享受的,你就搞成个受国不祥,受国之垢,天啊,那不是来自找苦吃嘛。所以说正言若反。其实,真的好国王好天子,真的是为国为民,真的是废寝忘食,不是来享受的。所以说正言若反它确实有这个说法。

那么这里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是不是真的天下可信的言语都是不美的吗?忠言都是逆耳的吗?不一定,不一定!我刚才还跟明入在聊,我说明入啊,你帮我找一下,不是有一篇文章叫做《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齐王,那里边打了一个妻妾对他的赞美啊等等的比喻,给这个齐王听,齐王听了很受启发很欢喜,所以他这番忠言齐王并不逆耳。我年轻的时候很喜欢看春秋战国的时候的一些说客啊,包括苏秦啊,秦国的张仪啊等等。哇,他们最拿手的,他们都是会用种种形象的比喻,使大家一听就认同,等等。所以,他们往往去进谏事情,国王很多时候还挺开心的,所以说忠言不一定逆耳。所以说信言不美绝对不是可信的言语就听起来不怎么好听。不可能的,不可能的!那怎么解释啊?那就是说,可信的言语,或者说真理,是不必要去特别修饰——这个美在这里就是美化或修饰的意思。那美言不信,那些需要修修饰饰,遮遮掩掩的话,大多是有问题的,甚至是不可信的,这就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关键词这个美字啊,就是美化、修饰的意思。

接下来就是善者不辩——请大家记得这个辩字是言字旁,辩是辩论。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哎,辩是什么意思?你们在座的同修可能都曾经遇到一些来推销东西的人,哇,那些推销东西的人,一见人就是口若悬河,啊,口若悬河是什么?能言善道,能言善辩。说句不好听,严格来说,他们那些东西可能是我们不那么需要的,不是那么喜欢的。所以他拼命抓住我们,这个口若悬河,说这道那,目的就是要将他这个东西推销给我们。那知道啦,善者不辩就是完美的东西,啊,完美的东西是不需要太多的去说的,去论辩,去谈论,去劝别人,不用这样的。辩者不善,你们千万不要以为就是好人就不用辩论,那好人被冤枉大把,因为他不会辨论,不会为自己表白,好人被冤枉的还不少。所以这里一定不是说好人不用辩论,辩论的人不是好人,不对!这个好的东西完美的东西不用你过多的去辩护、辩解、推销。老是拼命地去辩护、辩解、推销的东西,哈哈,应该不是什么,不是太好的东西,是这个意思。这里的善者不是指人,指人就是不对了。就是善良的人有些很老实很善良,但是被冤枉的人自古到今都有。会辩论的人也不一定是坏人,因为他据理力争嘛,他不是坏人。这里是指一切事情,完善的,完美的,就不用去太多辩护,去谈论,去推销,老是拼命的要去推销的就不一定是好东西。

那接下来就是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这里知者严格来说分两种理解:一种是真知的,确实知道的,真真正正知道这个事情真相的,或者是有智慧的人,真正对事物有真实了解的人也算有智慧啊。有智慧的人往往会对事物有这个真实的了解,所以这个知者往往是指有智慧的人,或者是真正知道事情真相的人。不博,博是什么意思,哎,博士,考上博士了,硕士往上就是博士,博士就说明他在某方面知识非常渊博,大概有这个意思。那这个“博”字,渊博就说明多,说明多。那还有其他(类似)用词有没有啊?在孔子谈论五种小人君子会诛杀他的,其中有一种就是“记丑而博,就是记得别人那些短处,那些缺点,而博,然后有意去夸大它。那好了,从这点来看,联系起来,从博士啊,从“记丑而博”联系起来,知者不博,就是真正懂得的人,他不用夸夸其谈,博,就是故意说的太多,有点夸夸其谈。那反过来夸夸其谈的人,他不一定懂行,不一定真知。

那接下来,这圣人不积,积是积累的积,积极的积,禾字旁,那边有个口,下边两点。关键词就是这个积,有些人说圣人不积累财富,天啊,你看见天下圣人那些圣贤都是穷鬼吗?不会吧。我好像在历史上看孔子晚年还是有点富有的,不是穷得叮当响还是咣当响,不会那么穷。如果圣人连自己的衣食住行都搞不定,那也真的“累累兮,如丧家之狗”。孔子被人家那么说,那还说“然也”,当时他是在宋国还是哪里啊,真的那个时候差点饿死,可是后来不会啊。所以说“圣人不积”并不是说圣人不积累财富,不是这个意思。圣人不积这里的积啊是处心积虑的积,你看上边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上面这三种情况就是说,那些不美,不辩,不博,是什么意思?好的东西不用你特别去推销,你可以推销,但不用添油加醋的,老是说很多多余的话,不用的。实事求是嘛,就是说圣人为人处世,他不用处心积虑的,我跟你们说的话真的就是真的,我不用老是告诉你,你们要相信我啊,真的就是真的,不用的,说的有道理。其实,这上边这三句话,就是老子对他前边80章议论的总结和肯定,就是说尹喜啊,我老子啊,不能说我就是圣人,我跟你说的话不用特别修饰,我真知灼见,不用特别来修饰,我知道的不用夸夸其谈,一说你马上知道,我老子说的话,都是真知灼见。所以他接下来继续说:圣人不积,圣贤之人啊为人处世啊,都是坦坦荡荡,实事求是,不用搞花招,处心积虑,啊,是这个意思,我跟你说的话全部是真实的,不用特别修饰。

接下来跟尹喜继续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我们这些明白大道之理的人呐,我们一切的言行都是依照大道之理。既以,就是为人,既以为人。己愈有,这个己就是自己的己,己愈有,是什么意思?我这样为人处世,我心中也是这么想的。己愈有,己是自己其实这里是指内在,内在。你不要,你看我说话,我做人都坦坦荡荡,与大道不相违背,我心中更加有这种思想。不要以为东西给别人,自己越来越多啊,那好啊,你将你的钱拿给我,你家里等一下会不会多起来啊。不一定你给完我钱,你家里的钱又多起来,不是这个意思吧。

那接下来说既以与人己愈多,说圣人,与人是什么意思?教导别人,传授给别人。他能够传授别人,他自己懂得是更多更多。如果你自己懂得不多,比如你懂得10分,你不可能给大家搞个20分,反过来,你懂得20分,你给人家讲10分。既以与人已愈多。他能够将大道之理讲给别人,或者是从哪个侧面给你讲解,他肯定懂得比讲出来是还更多的,是这个意思,不是说钱给人家,圣人不积累钱,给人家的时候他自己就越来越多。天啊,那以后不用赚钱了,我们天天站在门口送钱给别人,看家里是不是那个钱不断地多起来。废话,不可能的!

然后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天就是大自然,或者是上天,其实就是说大道,大自然的规律,也就是大道,大自然的规律是利而无害,利而无害。也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是无私的,他是希望万物都能够生长得好,生长得好,这就是利而无害,他不会去害万物。那你说狂风,暴雨,地震,这从哪里来啊,这不是大自然的灾难嘛?看起来是,看起来是,你们要知道,自古以来不是有一句话啊:风调雨顺,那为什么有时候会风调雨顺,有时候会地震啊,山崩地裂啊,等等?这是大自然失去平衡,往往这些不平衡的因素都是人为所造成的。那么地震,山崩——我们先不说暴雨狂风,就说地震和山崩最直观的,为什么会这样啊?如果那座山的山体很稳固,它会倒下来吗?一定不会倒下来。那它那个山体很不稳固了,它不倒下来,又怎么办呢?它只能倒下来,使它变得平稳一点,可能下次就不倒了!这次倒完了,倒得差不多了,没有其他因素来破坏它的平衡,可能下次就不倒了嘛。地震,那也是所谓的地壳,那板块挤压,为什么会挤压?那肯定是另外一边有一个力量搞过来。那它这个力量搞过来,它不往这边挤压,这个力量就没办法平衡。所以说严格来说这一切灾难都是在调整平衡,达成另外一种平衡。所以,只要我们不破坏大自然,大自然也许就不用调整了。山为什么崩下来,裂下来啊,可能上边的树被砍伐了,这些泥土没有这些树木来固定,它肯定就要倒下来啊,你如果你将树种好一点,也许下次它也就不那么容易倒下来了。所以说,你们不要看到自然的灾害,就说这是大自然给我们造恶业啦,不是的,这个恶业其实是我们人类自己造出来的。所以说天之道利而无害,大自然它本来就那么好,它给你们那么多矿藏,给你们那么多资源,它什么时候跟你讨过啊,一切灾难都是你们没有保护好自然而产生的不良后果啊,所以说天之道利而无害,确实是利而无害,

那接下来,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为而不争是什么意思啊?就是圣贤之人他都会去,认真地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所谓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所以说圣人都是这个心态,他默默地奉献,他不用特别地去给大家争名夺利。

这个八一十章就全部讲完了,一个圆满智慧的老子的光辉形像就展现在了大家面前。希望大家过后好好地去再看我的注解,有什么疑惑,或者是在日常生活里边遇到有什么烦恼和疑惑,决定不下来,可以转告我,我以老子的道理,给你们做判断,做选择,这个就是使理论应用于实践,也就是学而致用,如果为看老子而读老子那就没用了。我们要以古圣先贤的智慧来应用到工作生活中去,使我们的工作更加顺利,使我们的学习更加高效。啊,谢谢大家!

补充问题

师兄问: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就是我有一个想法跟师父不太一样。我想这个知者不博,这个知者他认为自己对这个事情很了解了,就是说他那个本本主义,或者教条主义,或者有这个所知障了,他那个给自己限制住了。但如果说呢,博者不知,如果我没有这个教条主义,就是说我按照客观事物去实事求是地来研究这个事物,那我就会,就对整个大的理论都会非常了解,自己局限性要少,我这样理解。

师父答:你刚才这个理解,其实你没有注意到这个博字的解释,你刚才这番话里没有一个地方说到这个博字,就是说我请你将博字你的看法说一下,刚才你那番话里边没有说这个博字。

博,就是说它那个各个方面对于整体有一个了解,博就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不博,就是说它有限制。

那你的意思就是说,譬如说,对司空见惯的事情,对你很熟悉的技术,你就不会深入再去研究,不用深入再去研究。可能就是这么理解,真正知道了,就不用广泛地去看啊去想啊。从字面上来说,反过来就是说,博者,需要认真地老是去前看看后看看,那些人其实就是对这些事情了解的不是很深,了解的很深的人,可能一眼就看清楚了,可能你这么理解。这么理解我为什么不认同呢?。

知者,比如说你某一个技术你很精通的,人家在问你的时候,你,我们老家的土话:我闭着眼睛就知道,这种情况就是说我不用去看,我一下子就知道了。其实,你为什么能够那么熟悉呢,其实你本来就是博,本来就是很渊博,太熟悉了,所以我一目了然。所以说知者不博,你这个就是,虽然你看到了面前不用博,但是你过去已经对这个事情研究了很深了,你现在人家觉得你不用博,但是你过去已经早已博了,很渊博,你才能一目了然,你忽视了你现在不用博,其实你过去本来就是博的了,是很渊博了,是不是啊?所以你这个注解还是有点偏差,知者不博,那我是说,你过去博,还是现在博啊,还是未来博啊,是过去很渊博了吗?你说是啊,很熟悉,天天在搞这个啊,所以还是博。这个博严格来说,我觉得还是从记丑而博,夸夸其谈,有意夸大。知者不博,知道的人,自然就说,这个事情就是这样了,他不用特别地夸夸其谈,吹牛皮。喜欢一件事情就吹得很大的牛皮的人,他其实不是很懂行,很懂行。因为懂行的人,往往有种司空见惯的习惯,哎呀,这个就是这样了啊。人家觉得很惊讶他说:没事啊,这个我们都很了解了,很熟悉啊。我接触过有一些有技术的人,他对某方面很有研究,我们不懂,我们觉得很惊讶,他一过来一搞就好,我说:你太能干了,他说:哎呀,你看这么简单,就这么,这个,这个,这叫知者不博。

师兄问: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师父答:这个为人,比如我们说为人处世,这往往是指他本人自己的言语行为的外在表现,就是外在表现的这些言语行为,既以为人,他自己为人处世,是这么去做,也就是按照大道之理去做。己愈有,那说明他内心深处更加是有这个坚定的信念,他外表才能够做得更好,做得那么好。既以与人,与人,其实就是传授给别人,教导别人,你要教导别人,你必须有这方面的知识或者是智慧啊。就是我们有一分的才华,最多是教出一分的东西,因为没得假的啊。好像你们在搞技术的,如果有一个人去跟你取经,说这个事情怎么搞怎么搞,你必须懂的才能够教他,如果你懂的一分,你最多只能教他一分。但往往是这样,你教人家一分的时候,人家只是跟你学的一个侧面,你内心懂的其实还更多。所以既以与人己愈多。

下边说:既以为人己愈有,其实我们言语行为要表现出要合乎大道之理,那你心中必须认同这个大道之理啊,有,他就不是说:既以为人己愈多,那就不对了。就是有,你心中有这个观念,你的言语行为才能够这么做。那与人,就是你传授给别人,传授给别人,就往往,比如你在研究这些网络的,其实你可能同时,你不用说人家也不一定知道你太极拳也很好,有个跟你学网络的人,只是跟你请教网络,你就教他网络了,那你其实心中懂的东西还更多,不是说我心中只懂得这一点,然后没有了,不是这个意思,己愈多,愈多,是这个意思。

70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就是说:老子大道之理,你们去看我的讲解,一看就明白,一看就明白,其实大道之理,确实是至简至易,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或者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天下的人都很少人懂得,也很少人这么做,希望大家听老子这段话,我们好好地来理解老子的本义,而且依大道之理去为人处世吧。

 [了空居士(无忧道人蔡衍颛)QQ:5197024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