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观察与发现”,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和“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结合人文主题,单元导语页的导语,编排了这样一段话:“看,花儿在悄悄绽放。听,蜜蜂在窃窃私语……自然界如此奇妙,留心观察,会有新的发现”。这样的一段话,优美、可感,无形中引导孩子们敞开心扉,走进自然,开启一段“观察与发现”之旅。 ![]() ![]() ![]() 一、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单元教学中的作用不同,以建构单元整体教学的序列性和整体性。 单元编排的教学内容有《花钟》《蜜蜂》两篇精读课文,《小虾》一篇略读课文,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依旧包含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三项内容。教学内容如此编排,其在单元中的作用也就一目了然: 1.《花钟》这篇精读课文,与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联合起来,用以学习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那么,我们在教学这一课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1)教学重点要准确。依据多年教学经验,很多教师教学《花钟》一课,都会将第一自然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尤其是指导学生读、品“课文用不同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的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兴之所至,还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上几句。这本无可厚非,课后练习题3和“小练笔”的编排就是对这一教学重点最好的佐证。但是,在关注这一教学重点的同时,我们还需关注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即“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在课堂教学中的呈现,这才是本单元教学重要的“发展性目标”。 (2)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的落实。《花钟》一课,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教学任务,主要落在了第1——2自然段,且读过就会发现,第一自然段可用“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句话来概括;第二自然段则需将“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两句话结合起来,由学生概括。 (3)关注学情,关联教学内容,落实语文要素。依据学生已有经验,可由《富饶的西沙群岛》引出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自主概括,打开语文要素学习的大门。然后,在朗读和指导中,结合课后练习3和“小练笔”,指导学生语用实践。接下来,顺势引导学生朗读、概括第二自然段的大意,学生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就借助这些问题的出现,指导学生认识“有时候,一段话的大意需要借助关键语句的提示进行概括”。(方法很简单,就是两个关键语句合并成一句话——找出两个关键语句,学生自主合并即可完成)最后,我们需要借助课外资源等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进行一次“概括段落大意”的语言表达实践,因为,学生语文能力只有在言语实践中才能得以养成。 2.《蜜蜂》一课的教学,与阅读训练要素的教学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与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关系密切,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记录实验的完整过程”即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并填写表格。同时,借助文本和“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引导学生体会“观察与思考”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观察习惯(这是自三年级开始,学生需要养成的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 (可点击查看大图) (可点击查看大图) 结合“阅读提示”,《小虾》这篇课文主要引导学生借助学习的方法,自主概括第3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同时,指导学生积累课文中描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最好能在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语用实践。 语文园地 (可点击查看大图) 4.借助“交流平台”对单元阅读训练要素进行总结梳理,主要介绍了两种“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其一,直接引用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其二,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进行概括,如《花钟》一课的第2自然段。如果学生有能力,还可以拓展两三篇文本,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不同方法。 5.“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指导学生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涉及“对调”和“移动”两个修改符号的学习。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一次练习,只是引导,并不足以养成学生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的能力。这需要学生日常“阅读品鉴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我们在日常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勤加练习,方能奏效。 6.“日积月累”编排了唐代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是一首写景七言绝句。是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因此,这不仅仅是诗词积累,更是“观察与发现”的有效拓展和延伸。如有可能,不妨让学生结合理解和想象,用自己的话将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写下来,以语用实践的形式促进诗词的积累。 单元教学重点 二、关注语文要素的发展,逐步建构小语知识体系。 对于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而言,学生并不陌生,此前的学习中,已有类似知识的学习经历:
通过上表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 1.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借助关键语句”等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通过阅读训练要素的表述,学生在二年级和三年级上册学习的重点都放在了“理解内容”这一重点上;而从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开始,教材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理解”,开始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也就是说,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理应放在“学习要素,概括段落大意,进行语言表达实践”这一内容上。 3.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在于“词句”,三年级的教学重点在于“段落”。 综合来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已有学情基础上,学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进行语用实践。 2.抓住阅读与习作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变化,可以借助“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完成单元习作。 3.结合阅读与习作,引领学生的观察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4.借助文本,积累描写细致生动的语句,进行语用表达实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