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别的肉

 老王的糊涂闲话 2022-03-28
2003年的非典疫情,据说是吃果子狸引起的。2019年的新冠病毒疫情,起点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

当然据科学研判,并非是因为吃了什么不该吃的野生动物,才引发了疫情。

这是这两次的事情都关系到了每一个人,大家对吃野生动物这件事,都开始口诛笔伐,立刻就上升到了立法的层面。热心网友总结:“以前是法律说什么动物不能吃,现在是规定哪些动物可以吃。”

有一天在某个美食群聊天,几个北京孩子就聊起1990年代初,北京夜市上还有卖油炸麻雀,“那个香啊,连骨头都是酥的,嚼一嚼就咽了下去”。一同咽下去的还有在手机屏幕那一端的口水。

类似的记忆广东人也有,他们吃禾花雀的历史从建立南越国就开始了,南越王墓出土过烤炉和禾花雀骨头。禾花雀现在已经不是“濒危”而是“极危”,当然被禁了。

法国人吃烤圃鵐(Ortolan),头盖白布,意思是“不想让上帝看见,却又美味到躲着上帝也要吃”。

烤圃鵐如邪教仪式


这种鸟栖息于法国西南部地区,大概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就开始有捕捉烤熟食用了。传统上,猎人捕获圃鵐后,会将其饲养在不见天日的暗房中,有的甚至会刻意将其弄瞎,以燕麦及葡萄或无花果喂食约一个月以增肥,最后以Armagnac白兰地浸毙后再拔毛烤熟,烹调好的圃鵐将会整只上桌。

烤圃鵐


热爱美食的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在去世前的最后一餐就是烤圃鵐,据说他还在用餐期间一度昏厥。而密特朗吃完这最后的晚餐,便水米不进,直至离世。

对吃的认识,透露出人的三观,法国政治家和美食家布里亚·萨瓦兰说1826年的原话是“Tell me what you eat and I will tell you what you are”,后来被简化为“you are what you eat。”

萨瓦兰在他所著的《厨房里的哲学家》一书中,写了不少关于食物的格言,现摘抄几句:

牲畜吃饲料,人人都吃饭:可是只有聪明人才懂进餐的艺术;

国家的命运取决于人民吃什么样的饭;

上帝让人必须吃饭才能生存。因此他用食欲促使人们吃饭,并用吃饭带来的快乐作为给人类的奖赏;

美食主义是一种判断行为。它使我们更喜欢那些符合我们口味的食物,而不喜欢那些不具有这些性质的食物;

与发现一颗新星相比,发现一款新菜肴对于人类的幸福更有好处。

相对于西人对食物直白的态度,东方人的饮食哲学显然更为深刻。毕竟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三千年前就玩过酒池肉林了。

东吴弄珠客说:“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其实还可以补充一条:“生饕餮心者,吃货也!”

至于我,常在外面吃吃喝喝,有时也被招待,主人会神秘的上一些“野味”。所谓野味通常都没什么好味道,又硬又腥,真的好吃的话,人类早就驯养繁殖了。其实好吃的,还是鸡鸭鱼肉而已,邻居家红烧五花肉,满楼道都能闻见香味,自己在家酱牛肉、炖羊蝎子,香味另人垂涎,烤鸭、烧鸡都是人间美味,何必去吃那些所谓稀奇的肉呢?据说狗肉香、猫肉酸、猴子肉也不错,为何我们不吃,有灵性嘛!为了好吃而杀它们,不忍心。

如果你下得了手,吃人肉好了,相信那是最有个性最香的肉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