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鼻渊宜内外合治,本文介绍好方

 厚德载物乾 2022-03-28

导读:鼻渊为临床常见疾病,《素问·气厥论》中说“胆热移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nv)衊(mie)瞑目”,小编临床曾用龙胆泻肝丸治疗取效。但是临床医家会有自己不同的临床见解,下面就让我们看看龚士澄老先生的高招。

Image

细辛黄芩疗鼻渊

古人认为风寒外邪及胆经之热移于脑,致“脑渗为涕。胆液不澄则为浊涕,如泉不已,故日鼻渊”。鼻渊见症为鼻塞、嗅觉不灵,时流臭脓涕或清涕,头昏,感冒即触发,且症状加重。考其实,病在鼻而关乎肺,缘鼻气通于天,肺窍开于鼻也。

常用方苍耳子散治鼻渊疗效不高。以细辛、黄芩为主药合桔梗、牛蒡子、菖蒲、藿香、菊花、银花等品,效胜苍耳子散,每能根治或减少发作,历用多验。细辛用量为5克,黄芩8克,二药相配,重量不同,而一寒一温力却均等。感寒甚者,酌加细辛或减黄芩用量;内热重者,酌加黄芩而减细辛用量,一二服能鼻通涕减,嗅觉随之改善。
案1 某男,56岁,郎溪县东夏人,2004年7月3日初诊。鼻塞、流黄稠浊涕1周,诉前额涨痛,不闻香臭,伴纳差,察舌质红,苔腻,脉滑数。治拟清热化浊,芳香开窍;药用:细辛5g,黄芩12g,瓜蒌皮10g,桔梗10g,辛荑花10g,白芷10g,防风6g,藿香12g,金银花15g,牛蒡子10g,5剂而愈。

案2 某男,12岁,郎溪县梅渚人,2005年6月15日初诊。鼻塞不通,时流清涕反复不愈就诊,舌淡苔薄,脉缓。治拟辛散通窍;药用:细辛5g,黄芩6g,防风6g,菊花10g,京菖蒲6g,瓜萎皮8g,葛根6g,苍耳子6g。3荆好转,复加桔梗6g,5剂而愈。

细辛温散肺寒,辛窜透窍,《别录》称其治“齆鼻不闻香臭”。黄芩苦寒入肺、胆,清上焦之热,疗痈肿诸疮。大辛大温、大苦大寒合用,则辛散寒降各逞其能,外寒内热双解,鼻渊岂有不效哉。

鼻渊效方

作者/凌云鹏

病案举例

1.

高某,女,58岁。鼻流浊涕,色黄腥臭,已历7~8年之久。近两年来嗅觉减退,香臭不知,头眩时觉胀痛,经多方治疗无效,于1964年9月12日前来就诊。据告近一周来头眩耳鸣,鼻窍不通,以口呼吸,前额胀痛剧甚,按其脉弦带数,舌苔黄腻,诊为风寒郁久化热,清道壅塞而致鼻渊。

爰投以清肺饮加减,用藿香、川芎、麦冬、焦山栀、黄芩、生石膏、知母、苍耳子、龙胆草,内服五剂,并给以鼻渊散,每日吹鼻腔4次。复诊,吹药后鼻窍稍通片刻,其他症状不减,乃去石膏、知母,加桔梗、白芷,续服5日。9月23日就诊,症状仍不改善,深感罹患日久,不易获愈,患者则但求眩晕减轻,坚持诊治;脉弦数,苔白腻,乃为处方:

柴胡3克,当归9克,焦山栀9克,辛夷3克,浙贝母9克,玄参30克,广藿香9克,钩藤12克。

内服3剂,给以鼻渊散吹鼻。

9月26日四诊,鼻窍已通,流涕减少而无腥臭味,头痛眩晕均减,耳鸣症状消失,脉和缓,舌苔白腻,乃以原方加党参9克,续服3剂而诸症均愈。同年12月及1965年3月两次追访,疗效巩固,偶受感冒后,仅流清涕数天即愈。

2.

邢某,女,38岁,患鼻渊症5年,常流浊涕,嗅觉减退,前额胀痛时轻时重,经常以呋麻合剂滴鼻,疗效差。最近因感寒后头痛剧烈,鼻塞不通已半月,影响睡眠,流涕如脓,有臭味,于1979年3月9日来诊。脉弦数,舌苔薄白,为风寒外束,郁而生热化火,肺气壅遏而成鼻渊。

处方用荆芥、薄荷、杭菊、川芎、桔梗、甘草、浙贝、山栀、辛夷内服3剂,并以苍耳散吹鼻腔内,1日3次。复诊头痛减轻,鼻塞流涕仍然,处方:

柴胡3克,当归9克,焦山栀9克,辛夷3克,浙贝母9克,玄参30克,丝瓜络9克,银花藤30克。

内服3剂,头痛除,鼻窍通而浊涕减少,乃仍以原方续服3剂而愈。随访未复发。

按:

鼻渊一证,其病因多由风寒热三者为病,参考文献记载,如《外科正宗》谓:“总由风寒凝入脑户,与太阳湿热交蒸而成”,《外科证治全书》则曰:“涕臭为热,胆移热于脑,风寒伏邪所致”。

肺通窍于鼻,肺受风寒则鼻不利,风寒凝滞日久不散则寒化为热,积热则清气不升而壅塞,湿热交蒸则鼻流浊涕如脓而秽臭,肺中壅遏则致鼻窍窒塞,不闻香臭。鼻通于脑,胆移热于脑,脑受风热所烁,则渗下涓涓不绝。临床上则每见虚实两端,盖本证初起属实热者多,以清肺火通窍为法,久病致虚,虚中夹实,亦宜酌予扶正,此为鼻渊治疗之常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