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2年,一个老村医教我一个‘春天养肝’的诀窍

 经方传承01 2022-03-28
还说很多人养肝一开始就做错了,起初我并不相信,翻看了多次《金匮要略》,我才明白中医博大精深

那一年是我加入中医队伍的第六年,此时的我也已经在医院工作两年了,因为那时候我遇到过很多事情,也换过很多家医院,最终才来到了现在工作的地方。而在这段时间,我一直都在努力工作,所以从来没有遇到过什么大问题。一次休假的机会我来到广东游玩,在坐火车的时候碰到了一位郎中,他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时我俩都在火车上,到了快吃午饭的时候,车厢里突然有人求救,说是看到别人晕倒了,于是我便赶紧走上前查看,而当我走进的时候,就看到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已经来到了病人跟前,并且做了一些急救措施。没过多久躺在地上的患者就醒了,此时正好火车到了中途站,于是大家赶紧把病人送到了医院。

后来我才听别人说,原来刚才救人的就是一位郎中,于是我瞬间来了兴趣,决定跟他聊一聊。于是我就找到了他所在的车厢,并且跟他对面的人换了位置,我们便聊了很多关于中医方面的事情。
 
而我出来旅游之前,就遇到了一位肝不好的患者,他的问题让我很头疼,因为他肝不好的情况已经有好几年了,可是依旧治不好,而且他药也坚持吃,于是他便打算来看看中医,可是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趁着这次机会,我便跟郎中说了他的情况。
 
【肝不好的人,往往会有这些表现】
 
口干口苦、有口臭——浊气上逆;
经常放屁,肚子胀气——肝郁气滞;
入睡困难,经常凌晨1-3点醒来——肝火旺盛;

全身皮肤瘙痒难耐——肝风轻动;
眼睛干涩、发红,还容易发痒——肝血不足;
情绪控制不好,急躁易怒——肝阳上亢;

头发经常很油,爱掉头发——肝经湿热;
小便长期黄如浓茶——木火刑金;
黑眼圈严重,头顶百发——肝肾亏虚;

大小鱼际发红,按压呈白色——肝血不足;
面色晦暗有色斑——肝毒堆积,内分泌失调;
长粉刺,痘痘多——肝功能降低,皮脂分泌增加
 
老中医告诉我,像这样肝不好的人,千万不要一味地喝汤药,有时候反而是害了他。
 
于是我便问他那么该怎么办呢?
老中医问道我:吃完药,他是不是经常拉稀。

我说:你怎么知道?

老中医说:这是因为上了30岁的人,脾胃早就不如年轻人了,而无论什么药都是苦寒的,这一剂下去,身体就受不了。所以才会拉稀。

我说:原来是这样,但是你为什么说肝不好不能吃药?

老中医说:是药三分毒,无论是中药、西药,还是补药都是如此。而吃下去的药需要经过肝脏的分解,最终将毒素排出体内。而肝不好的人,才会吃补肝药,那你这样做到底是在养肝,还是在害肝?这难道不是加重肝的负担吗?药补不行,你就用食补法,更温和

我顿时明悟,以至于后来吃饭的时候我还跟老中医请教了很久,他也毫不吝啬跟我分享了,还告诉了我一个养肝的小诀窍。后来回家经过我多方面的研究,我才明白其中的含义。

【现在我就把这个方法的妙处告诉大家】

中医养生讲究顺应天时、天人合一,中医认为肝属木,与春季相应。春天是生发的季节,而肝主疏泄,因此有 “春宜养肝”的说法。

中医认为'肝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与春气相应'。就是说肝脏具有树木的特性,与自然界春季生长之气相应,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的状态,情绪既不要过于激奋,也不要低沉抑郁,使情感世界保持在一种平和的状态中,则对肝的养生保健极为有利。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提到,决明子、大麦、大枣、栀子、甘草、橘皮、桑叶等植物泡水后对于我们肝脏的养护非常有效果,这也是老中医的独家食补小茶方,药食同源原理如下:
 
1、栀子:清肝解热、利湿通淋护肝之最;
2、甘草:平肝明目、散风清热、现代护肝必备;
3、决明子:清肝明目、利水通便
 
4、大麦:护肝之王,保肝解毒,宽肠通便;
5、橘皮:温经通脉,利肝缓解口苦、口干等异味。
6、桑叶:润肺滋阴,补肝明目,润肠;
 
以上几种养肝食材,科学配伍后组成草本益甘茶,比单吃一种食物的养肝效果要强得多,每天喝1-2杯。这个方法,采取的是喝茶的方式,不需要每天熬药,弄得满屋子的味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