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下午,成都天气正好。对于爱耍的成都人来说,应该是出门的好日子。 春天嘛,去逛街购物,去喝茶聊天,去大吃一顿,去约会一番,就像大家一直以来那么做的一样。 可当UP君来到位于红照壁的仁恒置地广场时,却着实有被这里的萧条景象震惊到。 随着LV的撤店,仁恒本就不显宽度的L型布局在店铺围挡的遮挡下更显逼仄。 既空旷又逼仄,如此矛盾的两个词,就这样在仁恒置地广场的身上强行得到统一。 再加上目前商场内正在营业的店铺也已不多,无论是各种大牌,还是卖香水的小柜,店员们都好像只是在守着自己已经干涸掉的一亩三分地,等一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到来的春夜喜雨。 目前商场也只有1楼和2楼可以逛,3至5楼正在升级改造中,电梯甚至都取消了3楼的经停。 意兴阑珊的UP君准备离开。在停车场出口旁扭头一瞥,更加唏嘘不已:曾经的红照壁顶流商业,如今在周末的午后,停车场未免也过于空旷了些。 仁恒是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或者说,红照壁是什么时候悄悄没落的呢? 不过在说红照壁的没落之前,我们可以先聊聊它的兴起。 在IFS和太古里还没有诞生的那些年里,老春盐商圈无疑稳坐着成都商业的头把交椅。 2001年,四川力诚股份有限公司(力诚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与香港华镫零售商管集团合作,开设了西南地区精品百货 —— LCX力诚,2003年,LCX力诚正式更名为 “ 成都美美力诚 ” ,就此拉开红照壁的精品大幕。 此后的七八年间,GUCCI、Hermès、Tiffany&Co、Chloé、BOTTEGA VENETA、Chaumet、Versace等数十个世界顶级品牌先后被引入力诚店展现在成都人的面前。 2010年9月,仁恒置地广场开业,4.44万方的购物中心迅速集结了LV、Prada、Dior、Burberry、Canali、Berluti、Hugo Boss等8个国际奢侈品牌旗舰店以及Rolex、Tod’s等100多个国际知名品牌。 ![]() 其中,Louis Vuitton、Miu Miu的旗舰店均是其西南的首家旗舰店;Ermenegildo Zegna店是其全球6家概念店之一;而PRADA首次以旗舰店形式进驻成都;MaxMara是该品牌全球第四大、亚洲最大的旗舰店。 在之后的几年里,仁恒还陆续引进了LOEWE、意大利男装品牌Kiton等的旗舰店或概念店。 从2004年开始往后数的10年,应该是红照壁最为风光的10年,也是在21世纪初成熟起来的一代成都人对于奢侈品和精品商业开始有了解的10年,因此他们对于红照壁的感情自然是深厚的。 而在他们的眼中,仁恒乃至整个红照壁商圈,如今也已成为了“时代的眼泪”中的一颗。 2014和2015年,IFS、太古里相继开业,成都的商业中心迅速从老春盐向红星路东移,随着一大批顶奢如香奈儿等的西南首店在IFS和太古里开出,红照壁也就一夜之间从小甜甜变成了牛夫人。 变故一桩连着一桩。 2015年,美美力诚出现资金短缺问题。据当时的报道,从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美美力诚就陆续关闭了42家店铺,接近总店数的近一半。随着闭店浪潮一起到来的,是力诚百货净利润的断崖式下跌,从2014年的6549.06万元减少到了2015年的负4405.33万元。 一亿多的落差。 2017年,美美力诚关闭川信店。2019年,美美力诚天一店正式闭店,2020年,美美力诚正式宣告破产。 从此,与仁恒一街之隔的川信大厦就沦为了全成都的路人。 在美美力诚闭店后,仁恒在人民南路永不停歇的车流中也越发显得形单影只,并开始主动求变。 或者说,红照壁还能自救得回来吗? 在探讨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分析分析红照壁没落的原因。 在很多人眼中,红照壁的没落是时代的必然。 它兴起于成都人口和经济体量爆炸式增长之前,以城市宠儿的身份亮相于成都人的眼前,就像一个家庭在刚刚步入小富阶层的同时迎来了第一个女儿的诞生,那当然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 不过随着近十年来,成都商业格局的巨大改变,曾经独得宠爱的千金,也不得不把手里的玩具一件一件地给到弟弟妹妹。 IFS和太古里只是在老春盐商圈边缘的一次小小越界,随着in99的开业、万象城完全体的形成、SKP的落地,成都商业逐渐由一个有些粗放的点发散成满天星般的布局。失去抱团伙伴来留住人群的仁恒,终也不是大慈寺和交子公园的对手。而论单体的大小,它更无法和东门巨擘万象城相提并论。 仅靠4.4万方的购物中心,怎么能留得住人呢? 而说到留不住人,还有一个经常被大家提起的问题,那就是城市主干道旁的商业,人气似乎都不怎么好。 人民南路的繁忙程度大家都很了解,更有利于机动车通行的宽大路面使行人对于路权的追求受到压缩,最有利于产生消费的步行街形式无法在这样的条件下得到实现,那么商业人气自然也就慢慢流失掉了。如果是十几年前大家没得选的时候还好,如今成都商业遍地开花,又有谁会迁就谁呢? ![]() 这样的境遇不止仁恒一家遇到过,开业前被寄予厚望可随后两三年间又迅速被扎破期望的in99也是如此。不过在经过一系列的转型和升级后,in99的人气逐渐回暖,今年更是迎来克罗心西南首店的入驻。 我是仁恒的话,看着in99的大翻身我也心痒痒。于是和in99一样,仁恒也开始了自己的转型升级之路,其中最显著的一条,便是吸收更多元的品牌,将重奢场逐渐向潮流轻奢和生活方式等品牌倾斜。 于是在过去的一两年间,仁恒迎来了OFF-WHITE、I.T、Palm Angels这样的当红潮流品牌和始祖鸟之类在垂直领域拥有大量拥趸、彰显生活方式的品牌。 去年下半年,仁恒宣布引进与茑屋书店同属CCC集团的生活方式品牌TSUTAYA BOOKSTORE|茑屋,这是该品牌在西南地区的首店,并且现已围挡,年内就会正式开业。 那么最终还是回到我们要探讨的问题上来: 仁恒和红照壁,还能自救得回来吗? 先说UP君的观点: 有些悲观。 并不是踏血仁恒,UP君会有这样的观点,是有着几方面考虑的。 首先,in99的重新起势,有一部分原因是其在交子公园商圈中的地标性和引领性都较为突出,等SKP和招商大魔方开业之后,区域形成抱团,更有利于人气的聚集,而仁恒并没有这样的条件。 随着SKP等重量级商业的落地,仁恒对于顶奢品牌的吸引力越发减弱,更不用提今年初太古里LV之家的开业直接与仁恒LV的撤店产生了微妙的关联。 其次,区域硬件水平发生改变的可能也暂不可见。吼了多少年的仁恒二期,背后指挥街一片的拆迁问题至今也没有解决。
或许可以期待一下锦江宾馆TOD?不过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这一片的拆迁…… ![]() 最后,仁恒置地广场作为拥有超甲写字楼的商业,如果可以充分调动起商务办公人群的消费意愿,那么对于自身的恢复还是有着相当大的作用的。不过这一点也有相当大的难度,从市场规律来说,租得起超甲的公司,一般都是逐新区域或新项目而居的,而仁恒,很显然与二者都不太沾边。 所以总的来说,UP君对于仁恒的调改,以及整个红照壁的未来都不太看好。 这一颗时代的眼泪,我先掉为敬。 - END - 编辑:BⅠ 美编:Amy Ⅰ 主编:Comet 图文来源:成都向上/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