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请不要点开这篇文章

 思明居士 2022-03-29

当你点开这篇文章后,恭喜你受到了“逆反效应 ”的影响。在我起标题的时候就在思考,如何起一个很有意义的标题,来表明这篇文章想要阐述的内容。

思来想去不如就运用“逆反效应”去起了这么一个标题。当你看到这个标题时,一定会很疑惑好奇,之后心里就会想你不让我点开,我就非要点开看看到底这篇文章写了什么。

什么是“逆反效应”?逆反效应是指人们对外界的情感与行为做出负向心理反应并影响其后续行为的现象。

产生“逆反效应”的原因有哪些?我们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

好奇心

这篇文章的标题可以说就是利用人们的好奇心,让我们不要点开,恰巧激发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因为好奇为什么不要点开文章,你不让我看,我就偏要看看你这葫芦里卖了什么药。

对立情绪

对权威者发言人的反抗心理,这里的权威者可以是父母、机构、名人等等。对立情绪的产生一方面是权威者以前的欺骗,这方面可以从美国看出来。比如疫情期间戴口罩呼吁了很久但是美国人民依旧不买账,有的人会说是他们崇尚自由,其实不然。

我们可以看一下当时懂王的言论是:“注射消毒剂可以消灭病毒”,“病毒会奇迹般地消失”。而且这种言论在美国民众以前就遭受过。所以不是因为崇尚自由,而是因为对权威者的不信任,从而产生逆反效应。

对立情绪另一方面是跨越边界。人与人之间是有“边界”的。这种边界我们可能看不到,但是却存在着。边界是让人产生舒适感的范围。一旦这个范围被触犯,人会从本能上感到不适、腻烦、暴躁和抵抗的。而巧的是这种边界做父母与长辈的很难察觉出来,这也是造成青少年逆反情绪的原因之一。

我们总能听到很多家长说:“我明明对孩子那么好,告诉孩子很多孩子就是不听。”比如“放学回来,赶快去写作业。”,“你这个坐姿不对,腰挺直了”,“先刷牙,再洗脸,说了多少遍了!”,“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等等这类。其实是对孩子好,但是另一方面是家长过多地侵犯了边界。没有慢慢的引导而是“粗暴”的将应该与不应该,灌输进孩子的思想当中,这样孩子肯定会产生逆反心理。

维护自尊

一个人的自尊心有强有弱,对于自尊心强的人来说,一个人的批判是非常要命的,特别是人多的时候,不管你怎么说就算我心中认为你说得有理,但是我嘴上与行为上一定要反着来。在青少年时期孩子的自尊心同样是很重的,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人格与习惯,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反对探索与总结自己。

逆反效应运用最多的地方还是在青少年的教育上,作为家长如果想要减轻这种逆反,第一:多引导,家长不必去下达指令,去让孩子自己做,告诉孩子我们需要什么,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事情?第二:多沟通,静下心地与孩子交流明白他们做事情的原因。第三:多尊重,我们可以尊重孩子的选择,并告诉他们自己所做的选择,自己就要承担相应的结果。

其实转念一想我们成年人又何尝不是父母眼中的孩子呢?我们同样存在逆反心理,而且现如今社会压力、生活压力增大,这又加剧我们心中的焦虑与反抗。这个时候我们也不妨敞开心房,好好的与最亲近的人聊聊家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