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攻坚青岛地下交通“大动脉”,中建八局轨道公司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基建 2022-03-29

中建八局轨道公司

始终牢记作为八局基础设施

“火箭军”的使命担当

聚焦主责主业

深耕轨道交通工程施工

创新攻坚核心技术

先后承建一批轨道交通重大工程

逐步走出一条“区域化+专业化”

创新融合发展之路

核心优势全面塑强

品牌美誉度逐步彰显

较好发挥了创新发展的示范效用

勇于探索

【中国建筑首个双护盾TMB掘进区间】

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位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对于促进青岛市域经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中建八局轨道公司作为中建系统唯一参建单位,承建其中三站三区间。其中,创智谷站~石山路站区间全长1897米,其机械法掘进长度约1688米,是青岛地铁6号线工程全线距离最长的机械法(双护盾TBM)施工区间,同时也是中建集团首个双护盾TBM工法区间。

除了应用全新的工法,创智谷站~石山路站区间还需长距离穿越微风化花岗岩及5个破碎带,同时需要长距离下穿水库、河流和路桥等多个重大风险源,工程难度之大、技术要求之高、风险管控之难都极大地考验着项目团队的专业能力与协同意识。

正式掘进开启以来,项目多次邀请业内专家开展技术咨询,紧盯施工难点,联合山东大学及北京工业大学组建课题攻关组,创新运用地质预报与设备监测系统,推动工程有序开展。同时,项目坚持科学统筹,高效利用维保天窗期,打造“计划性维修+预防性保养”双保险,确保设备故障率始终控制在5%以内,全面保障TBM安全平稳掘进,接连创造了地铁竖井环境下双护盾TBM日掘进24米、周掘进105米、月掘进366米的铁军速度。

绿色高效

【积极发展装配式地铁车站施工技术】

在建筑行业加速转型升级的今天,以绿色高效著称的装配式建造技术,已成为建筑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课题之一,而装配式地铁车站便成为衔接产业升级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道桥梁。在青岛地铁6号线,由轨道公司承建的黄海学院站是中建八局首个装配式地下车站工程,对于发展绿色建造,加快推动基础设施业务转型升级具有极大现实意义。

黄海学院站全长218米,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采用明挖现浇结构+装配式结构施工,车站两侧扩大端为现浇结构,标准段为装配式结构,装配段梁、柱、侧墙、顶板等均为预制构件,设计装配率达70%左右。通过采用装配式设计,在质量提升的同时,车站土建施工可缩短30%左右的施工工期,助推高效建造。同时,装配式车站建造还能够有效解决结构质量、交通限制、噪音扬尘,以及运营维护等施工重难点问题,具有极大的综合效益。

科技赋能

【全力打造可复制的“智慧工地”】

为系统解决双护盾TBM掘进操控及装配式车站建造技术等诸多难题,项目坚持科技引领、创新赋能,在黄海学院站搭建了工程全线首个“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全过程应用大数据、物联网及“BIM+”技术等最新科研成果,并通过IOT及BIM技术,将现场系统和硬件设备集成到统一的控制平台,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实时汇总并建模处理,从而将各子应用系统的数据统一呈现,形成互联,对生产建设形成强力支撑。

同时,体温红外测温、劳保配备监测、实名制管理、渣土车GPS跟踪定位、防尘喷淋系统等关键管控风险要素,也都会被平台实时智能监控,实现及时预警、全程溯源,为项目团队打造了一个智能化“调度指挥中心”,推动项目安全高效建造,先后获得青岛市住建局、青岛地铁集团等相关单位的高度肯定。

标杆引领

【矢志不渝彰显“火箭军”本色】

轨道公司在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持“中建排头 行业领先 八局名片”的使命愿景,勇于冲锋、敢打必胜,连续创下“全线首个完成围护结构围闭”“全线首个车站主体基坑见底”“全线首台盾构始发”等9项第一。

作为青岛地铁标杆,项目出色完成国务院安委办、国资委、住建部等单位组织的十余次的大型检查观摩活动,并先后获得中建集团首批“观摩样板工地”,青岛地铁集团“建设示范班组”“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工程质量实体样板工地”以及“全国市政工程协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和“全国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等荣誉。

作为中建八局轨道交通专业化公司

轨道公司将继续

坚持创新发展

培育专业优势

聚焦轨道交通全要素施工能力

与全链条价值创造能力提升

积极融入“交通强国”发展建设

抢抓“两新一重”新机遇

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铁军力量

供稿:中建八局轨道公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