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体两面|谈“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成都大学陈大伟 2022-03-29

     一体两面谈“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陈大伟

      昨日,受邀在重庆当代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当代教育·云讲堂”做过《教材研读与教学设计》的交流。

       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后是对话,其中一个问题是“对'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元芳,你怎么看?”

       就这个问题,2007年12月,我在咸阳机场接受匆匆赶过来的《教师报》记者王继成老师的访谈(《陈大伟访谈: 寻找走失的教师幸福》整版刊在2007年12月26日《教师报》,收录《我的教育道路》),其中对这个问题做过这样的表达:       

      我曾经访问了一个2007年9月参加工作的老师。我问她从师范院校走到实际的教师工作岗位上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她说,在学校时我们一直以为,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才意识到,教好一个学生都是这么困难。这里有一种冲突,也有一种幻灭,冲突是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幻灭是对有成就的教师人生梦想的幻灭。

       有的话天天在讲,讲多了就可能使人相信,使人以为是真理。比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是一个被滥用了的伪命题。首先,好不好没有大家都认可和接受的标准,如果用理想的状况与现实的结果比较,现实的结果永远都不觉得好。其次,这句话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是学生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德国哲学家卡西尔《人论》中说:“所有那些从外部降临到人身上的东西都是空虚的和不真实的。人的本质不依赖外部的环境,而只依赖于人给予他自身的价值。”这个观点可能有偏激的一面,但它同时说明,对于学生发展,教师的责任是促进和帮助,教师是无法自己去代替学生实现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在夸大教师作用的时候,也在要求教师承担不该也不能承担的责任。

     这样的表达大致有量个意思:一是教育管理部门、学校领导和家长不要以“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作为鞭子苛责教师,要尊重规律;二是教师不要以此为包袱给自己添加太大的精神压力。

       但在批评这句话时,教师又不能用对这句话的批评为借口,推脱自己教好学生的责任。对于学生,教师终究需要“不抛弃、不放弃”。教师必须忠诚自己的教育事业,这里的忠就是对学生的“尽己力”。关于对学生的尽力,我写过“漫谈教师的'尽力’”(可链接阅读,刊在《教育视界》2019年第21期)。大家可以链接看看,这里就不在复制粘贴了。

       这算对这个问题一体两面的回答。

       然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