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谈南宋龙泉溪口窑墨绿釉黑胎瓷器。

 重庆市半山华府 2022-03-29
温君
2019-07-03

下图为南宋溪口窑出土的黑胎墨绿釉瓷片

  龙泉青瓷研究专家的论述,说明了墨绿色釉器物的稀少和珍贵。因其珍稀,墨绿釉器物一般的陶瓷研究者和收藏爱好者难得一见。

下图为南宋溪口窑出土的黑胎墨绿釉瓷片

  一、造型古朴、典雅,设计精巧,工艺精细,是珍贵的官用陈设器,器物轮廓圆润有度,器物小但气度不凡,体现出高雅凝重的神韵,各部分衔接自然,比例非常协调,超凡脱俗,极具审美价值,充分体现了宋人的审美理念,凝聚了龙泉青瓷工艺技术的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

下图为南宋溪口窑出土的黑胎墨绿釉瓷片

  二、胎质致密坚硬。黑胎墨绿釉出现于南宋中晚期,正值龙泉青瓷的鼎盛时期,胎料加工精细,黑胎青瓷的胎土加有大量的紫金土等高铁原料,胎色呈铁黑、黑灰、深灰、紫黑等颜色,在胎色的映衬下釉色凝重沉静。

以下图片为本人收藏的南宋溪口窑墨绿釉完整器

  由于加工精细,胎泥质量很高,胎骨很薄仍不变形,密度大孔隙小,黑胎器胎质是龙泉青瓷中最好的,一般烧成温度很高。黑胎墨绿釉真品胎骨较薄,重量适中,上手感觉轻而不飘,没有下坠感,而类似器物仿品胎骨较厚的,上手有下坠感,胎骨薄的上手有轻飘感。

  三、釉质如墨绿美玉。釉色呈墨绿色,柔和淡雅,玉质感强,极显名贵高雅,釉层不薄不厚,烧成温度高,已呈玻化状态,釉面光润细腻,平滑如镜,釉光内蕴外发,釉质之美已达南宋龙泉青瓷之巅。

  龙泉墨绿釉的釉质呈半透明状,釉面亮润光滑,通透凝润,釉光含蓄,故观察墨绿色釉器物,给人的感觉是滋润深沉、幽光弥漫,叫人叹为观止。如此的釉质与极具内涵的质感,现代仿品目前还做不出,烧成温度高玻化程度好的,釉质过于透明釉光浅浮刺目,烧成温度不高,又缺乏那种滋润油亮的玉质感,现代仿品为去火光常用化学腐蚀,土埋等方法,结果是釉光板滞或是酸孔斑驳,不见古代龙泉青瓷特有的“宝光”。殊不知,古瓷之“宝光”,尤其是墨绿色釉那种弥漫状的宝光,无论现代高仿如何模仿或者做旧,都很难乱真。

  四、时代工艺特征明显。墨绿釉青瓷采用垫具烧制,足端露胎,垫具垫于器物的足端,烧成后圈足基本不留痕迹。据石少华先生介绍,黑胎器底多数平坦,修胎精细且黑胎圈足的胎釉交界的边 缘处一般不显火石红色,在器物的腹部有接胎痕迹,但修胎很精细,接缝经修整后多不显露痕迹,对黑胎器物的器口,石少华先生的《龙泉青瓷赏析》第382页是这样陈述的:“黑胎器利口较多,口沿的釉层较薄,呈紫黑、灰黑、紫褐等色,开片常较其他部位细碎,有老化痕迹或者轻度剥釉,手感稍涩”。

  五、一是器物口沿和底足釉薄处的旧气特征。该器物口沿、贯耳沿和底足的釉稍薄,由于年深日久,釉质自然质变发黑,这部分釉面都有明显的自然腐蚀,口沿釉薄且轻度腐蚀,“紫口”特征自然天成,足端露胎处呈“铁色”,颜色比胎体深,是瓷胎氧化后的颜色。

  二是釉下气泡润亮如珠,大小交错,用40倍放大镜观看釉下气泡通透光亮,透明如珠,产生聚沫攒珠的效果。黑胎青瓷釉中气泡层次感强,极其透明光亮,在古瓷中这一特征很是特别,独具特色。现代仿古瓷,尤其是仿黑胎青瓷釉中气泡缺乏层次感,在通透明亮这一特征上还有很大差距。

  三是釉的片纹紧密自然,交错灵活,是龙泉黑胎青瓷的典型纹片。器物里外开片一致,因埋在地下的时间长,外来物质渗透入片纹,在纹路的釉下慢慢形成一层非常薄的但在放大镜下清晰可见的白色物质,在40倍放大镜下仔细观察,还可以观察到这些白色物质的生成过程,有的纹路下多些,有的少些,且分布自然。这一点最为重要,也是仿品无法仿的,现代仿品在仿纹片时多数是将片纹染成黑褐等色,这种黑褐色在40倍放大镜下观看,其颜色变稀变浅,甚至观察不到,这种染上的颜色,眼睛观之仅附在纹片与纹片之间的裂纹间,不渗透到釉下,不在釉下凝聚扩散。不象真品片纹外来物质渗入釉下,用越高倍的放大镜观看渗入“物质”就越清晰。

  四是釉面宝光弥漫,幽光灼灼。釉层中厚呈色墨绿,当是在高温还原的条件下烧成的,显得极其高贵典雅,近看温润逼人,精光显露,这是黑胎青瓷胎釉、工艺、烧成气氛等综合因素的结果,使得釉光外蕴内发,极其润泽莹澈,几百年时空流逝,使得该器釉面宝光弥漫,形成古瓷特有的包浆亮。这一点现代仿制者目前还不可逾越,仿品釉面的那种“贼光”一看便知。

更新于 2019-11-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