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童年

 雷小英 2022-03-29

我的童年
▼▼▼▼▼▼▼▼▼▼▼▼▼▼▼▼▼▼▼▼▼▼▼▼▼▼▼▼▼▼▼▼▼▼▼▼▼▼▼▼▼▼▼▼▼▼▼

口述:雷黎明  记录整理:雷小英

雷黎明

 我叫雷黎明,出生时间是七十年代的初期,出生地方是江西省丰城市秀市镇的雷坊村。那时的雷坊村并不富裕,在计划经济年代,什么物资都短缺。无论你做什么都离不开票,购粮要粮票,买肉要肉票,买布要布票,买油要油票,那是一个以票说话的年代。那是一个所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永远挥之不去的梦魇。如果你听过姜昆的相声《着急》,一定会深有感触,这个相声真实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国情。大部分的家庭仿佛霜打的茄子,口袋全是干瘪的,蔫得没有一点钱的水分。现在的孩子手中常有零花钱,嘴上常有美味零食可吃,那是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只有过春节的那几天才会吃上几块玉米糖,但凡家里若有个半导体收音机的便是富裕人家了。 

       我的父母生了五个女儿之后,才生下了我。关于我的名字雷黎明,很多人都说这是缘于我的父母前面生了那么多女孩子,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一个男孩,给家里立了门户,所以是天亮了,他们迎来了黎明的曙光。其实真正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我在黎明时分出生的,父母为了好记,便给我起名黎明了。

 

那时候的家庭,很少有独生子女,每家大大小小都有几个孩子,多得七八个的都有。而我的父母为了一家人能吃上一口饱饭终日疲于奔波,没有太多的闲暇时间照管我们,他们并非不疼爱自已的儿女,而是家里的负担沉甸甸地压在他们身上,让他们难以喘息,难以展现内心的浓浓亲情。家里都是大孩子带小孩子的,弟弟妹妹常和哥哥姐姐们更亲。

七十年代的我们是“散养”一族。小时候的我是村里的孩子王,调皮捣蛋是村里出了名的。村里面,只要有人提到傻子,大家便知道是喊我,我的小名其实叫傻头”,这是按我们江西的土话发音,但至于是不是这个“字就不得而知了。名字是外婆给起的,那时候长辈们都喜欢给自家孩子起个贱名,图的是孩子一生平平安安,好养活。 

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一九七六年的冬天,大概离过年还有十来天的时间吧。过年时,总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也是大人们可以休息几天的时候。大队计划要杀猪过年,这可是全村一年的大喜事。我和弟弟,还有村里的几个小伙伴兴高彩烈地跑去看分猪肉。路上,途经一口吃水井,那井四四方方的,没有井盖。也不知是太顽劣,还是小孩子天生的好胜心理,我仰起头问他们谁能跳过去,他们也表示了不服输的阵势,一个个从我的眼前跳过去了。我为了证明比他们更牛,便说你们能闭着眼睛跳吗?我说,我能闭着眼跳过去。可我闭着眼不小心跳到井里去了。小伙伴们吓得都跑走了,只有弟弟一个人趴在井边大哭,弟弟的哭声把大人们吸引过来了。村上的老支书雷梅生和公社领导雷冬生他们救了我,雷坊村的亲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我们的童年生活却充满了无比的幸福快乐。我们滚着铁环去上学,打着陀螺去上学,课间时打折纸包的声音直到今天,依然在我的耳边回响。我们畅快地玩着各种各样的自制玩具,在没有任何装饰的操场上奔跑玩耍,摔倒了弄一身土,拍打几下,吸几下鼻涕,脏手在脸上擦出几道黑色的痕迹,开心地大笑。中午回家的时候,我们去小山坡上滑草,顺着山顶从上往下滑,一身土事小,裤子常常被草根划破。母亲看见了,气不打一处来,一边唠叨一边找来针线缝补。 

童年时,家里没有通电,整个雷坊村晚上全点着昏黄的煤油灯。家里人总要省点煤油,所以晚上一般是不许做作业的,一是怕伤眼睛,二是要省钱。下午放学回家,我会早早地完成作业,等着晚上的娱乐活动。天空悬挂皎洁月光的晚上,我们玩捉迷藏和分派别的打仗游戏。捉迷藏的人大约有几十号人,藏和捉的分成两个队伍,小孩子们每次都会为谁藏谁捉而争得面红耳赤,其实现在想来还是捉的人要轻松些,但能藏好不被找到却是很荣耀的事。遇到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父母便笑骂着拎着耳朵拉回去才收场。我们经常在一起“打仗”,手中的兵器是必不可少的,诸如竹篾刀、弓箭,还有用铁丝和橡皮筋做成的手枪,当然玩得再疯,也没有伤过人。

那时,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晚上去看电影了。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娃应该都知道,每个月大队部都会轮流给村民们放场电影。逢上放电影的日子,我们会早早地从家里搬板凳去抢占有利地形。那时候父亲心情特好,他会塞给我一毛钱买零食吃,一毛钱在当时可算是巨款了,可以买好多东西,比如可以买十块糖,两根冰棒了……每次,当我看电影的时候,我常会想,如果时间能停顿该多好,可以天天幸福地看电影了。我一边看电影,一边在心里羡慕那个放映员,我觉得,他放电影的时候,表情带着点自豪,我觉得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很潇洒。羡慕的时候,便在心里悄悄立志,长大后一定要当个放映员,每天可以看电影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啊!但看电影时,也有觉得不太舒服的事,那便是时不时要插播点“广告”。每次村支书都会借放电影的机会,给大家下发通知,谁谁家的毛猪任务没有完成,谁谁家的公粮怎么还没有交,又谁谁家的管理费没有交了……虽然时间不长,但这“广告”总会让小孩子心里发急,加剧了迫切观看电影的心情。当在其他大队放映电影时,我们便会三五成群的去赶场子。一个电影即使看上几遍甚至看上几十遍了,还觉得不过瘾。记得八十年代放映《少林寺》电影时,我们坐着手扶拖拉机去县里看,刚下过雨的道路非常泥泞,车轮带起的泥甩了我们满脸满身,下车后互相看看,全都成了泥人。

雷坊村的一年四季,田野总是那么美丽,那时候天很蓝,水很绿,天空总像妈妈过年给我缝制的新衣服,新崭崭的。春天,南方的天像即将出嫁的新娘,总要哭上一阵子,一切都是湿漏漏的,下雨的时候总比晴天要多。我们在雨水积成的小水沟上开心地修建水库,建电厂,每次都是全身湿透才跑回家。因为家里很穷,我们那时候换洗的衣服很少,遇到没得换的时候,只好穿父母的大衣服去学校。宽大的衣服穿在身上,空荡荡的,甚是滑稽。春天是万物萌生的季节,春天的故乡在我的记忆里是五颜六色的,非常美丽。我们经常爬上屋檐去掏鸟窝,这很让小鸟的妈妈恼火,叽叽喳喳地在一旁骂我们。鸟窝里常会掏出雪白的鸟蛋或者是刚出生不久呆头呆脑的小鸟。

夏天,是我们最喜欢的季节。每年六月下旬,午休时,抑或下午放学后,我们都会去附近的小河里游泳。学校的领导怕我们出事,怕给父母无法交待,中午时常会来抓我们回去。虽然每每会被严厉批评,但是谁也无法抵御在水里游泳的快乐,我们还是偷着会去。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不知是那个“叛徒”告的密。校长来了,没有像往常那样只是批评一下即可,而是什么也不说,拿起岸上的衣服就走,试想我们光着身子站在校长办公室挨训受罚,那是多么窘的事情…… 

七十年代的教育方式是粗暴教育,真理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记得有一年春天发大水,小河涨水了。我和几个小伙伴去水边看热闹,看见小河水流湍急,我一下来了兴致,我想这么大的水流可以自由自地玩漂流了,其实我们的漂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漂流。我们的漂流就是顺水游下去,我想这应该是件非常爽的事情。其他几个人跳起来积极响应我的建议,一个个跳下去顺流而下,一开始,感觉确实不错,好像是坐快艇的样子。可谁也没有想到,在一个急拐弯处出事了。会游泳的人都晓得,在水流急拐弯处要拼命向内侧游,要不然被水冲到漩涡和水草中,那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可是,一个小伙伴被水冲进一个刺树窝里不能出来了。他吓坏了,在刺树窝里拼命挣扎,可把我们吓坏了,几个人费了半天劲才把他拉出来,大家全是伤痕累累了,漂流就此终止。当时气温不高,水有点凉,我们泡在水里的时间又太长,回家后便感冒了。父母亲看见满身的伤,便是一番责问,但我死咬着不说实情,可是不知哪个“叛徒”把我供出来了。父亲一听火冒三丈,他要给我一个狠狠的惩戒。一是担心我的安全,二是要向别人证明,他不会纵容自家的孩子。父亲把我吊在门前的一棵树上,当众用小竹条抽打,唉,那真是给伤口上撒盐呀,那种痛真是没法说。

那时候,我们炼就了火眼金睛,什么地方有什么果树,什么地方结什么瓜果,几乎没有那家能逃得过我们的扫荡。上门来告状的人总会踏破门槛,历数我的罪证总是那么义愤填膺。父母听了添油加醋的罪证,为了给别人一个交待,便会当着告状人的面揍我一顿。其实,好多事情我也不是全参加了,但他们只要抓不住其他人,便认定是我干的,父母没有给我喊冤的机会,真是六月飞雪,比窦娥还冤,谁让自已是他们心中的“名人”呢!

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农村开始分田到户。耕田大都用牛,放牛的重任总是落在我们这帮孩子身上。下午放学后,我会把自家的牛牵出来。骑上牛去放牛场,骑牛比骑马要难多了,没有鞍,身上光溜溜的,牛跑起来的时候,一不小心人便会从牛背上摔下来。开始学牵的时候,也吃了不少苦头,直到今天,身上留下的几处疤痕还会让我想起过往。放牛场三面环山,山不太高,但是葱茏秀丽,山脚下有块波光粼粼的水库,水库周围,有绿荫荫的菜地,有大片的稻田,还有诱人的瓜果。我们到了目的地后,就开始分工,看牛的是当老师的,有去偷地雷的(偷红薯)的,有火夫(负责烤熟红薯的)……,在孩子群里,我一般是当小军师的,负责分工。一切就绪后,我们坐在一起讲故事,许是讲的故事太吸引人,还是我们玩得太投入,时不时会出点小“事故”。“老师开小差”,没有看好牛,牛把人家地里的水稻吃了,牛不见影了,我们咧着嘴一路飞奔回家,紧张地告诉大人牛不见了。大人知道后,满村里疯了寻牛,一边寻找,一边骂我们这些孩子。现在想起来就像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而父母骂声现在感觉也是如此美好!多想他们再能骂上几句呀!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满山坡色彩斑斓,树上挂满了硕果,山上的野果成了我们的美食。板栗、毛栗、山楂啦,总在我的眼前晃…… 

童年的冬天有点寒气袭人,故乡也会下几场厚厚的大雪。下雪时,小孩子好像不懂得寒冷,我们会跑到门外,堆雪人玩,打雪仗,在雪地上抓小鸟玩。如今,离开家几十年了,父母离世了,家便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老家。 

每当回忆起童年的时光,总感到心里暖暖的,可快乐的时光却永远也回不去了。现在的孩子虽然玩得用的,视野也比我们那时要宽广多了,零花钱也多,从物质生活上比我们要富有多了,但他们却总被父母强迫窝在家里,他们有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外辅导班,却没有了我们童年时那份无忧无虑的美好年华。

                                          2017年319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