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异化”析正 易律夫撰

 易律夫 2022-03-30

“异化”析正

易律夫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学热”中,对马克思巴黎《手稿》的研究则是它的新特征,其“异化”理论使中国当代美学陷入了深沉的思索。但“异化”究竟是什么,有什么特征,仍然须加以解释,使我们对此能够客观地全面地了解之。

“异化”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是黑格尔首先使用并使之完全的。“异化”也是黑格尔哲学的中心范畴,他的最高哲学范畴演绎,无非就是“绝对精神”的“异化”过程。在黑格尔那里,“异化”就是指向自己,甚至向对立物的转化。著名美学家汤龙发先生在《异化和哲学美学问题----巴黎<手稿>新探》(湖南出版社1988年版)中说道:“(早期马克思)和黑格尔一样,将客观世界当作自我意识的对象化,即异化。”

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的否定过程,就是精神自己异化为它物、变成自己的对象又扬弃它物的运动过程。费尔巴哈也认为:“对象的意识就是人的自我意识。”还进一步认为:“属神的本质不是别的,正就是属人的本质。”与黑格尔思想一致。同时,黑格尔还指出:精神在异化过程中分裂为二:一个是现实世界,即精神自我异化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个是高居于现实世界之上的精神世界。但是,这种分裂并不是长久的。因为精神虽然把自己异化、释放到异己的环境即自然和历史中去,但它不能长期处于异己的环境中,于是就通过一系列的发展阶段重新回到自身,并且在绝对精神中,获得与自身一致的存在。精神的对象化和非对象化、异化和这种异化的扬弃,就是这样实现的。马克思在批判继承黑格尔的“异化”理论后,则指出了“异化”范畴的另一个方面。如劳动就是作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介而出现的。劳动同时既是对象化,即人的精神能力转化为对象;又是非对象化,即人占有他的转化为对象的本质力量;又是对这样一个事实的认识,即对象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又是异化和异化的扬弃。尔这种异化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与劳动问题相同的,并与人的一切活动、一切工作、主客体的复杂关系联系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财富、艺术作品等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和物化,是物化了的劳动。为此,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写道:“在这里(指《精神现象学》),被认作异化之后建立的和应扬弃的本质的,不是人的本质对象化问非人的并相反于自身的东西,而是人的本质对象化为不同于并相反于抽象思维的东西。”明确地反对把“异化”和一般的实物性混为一谈,反对把黑格尔的全部历史神秘化。同时,马克思在《手稿》中还说道:“从外化的人、异化劳动、异化的生命、异化的人这一概念得出私有财产这一概念。”

目前,一些人对“异化”的误导和理解。主要在对“异化”的辩证运动及其发展过程上。如有人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是据巴黎《手稿》对“异化”的阐述而引伸出来的。但这个定义未能完全弄懂“异化”的源流。因为“对象化”,不仅为一般性范畴,而且没有弄清主体和客体的联系所在。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结尾处说道:“精神本身就是运动,而运动就是认识,就是自在的存在的转化,实体向主体的转化,意识对象向自我意识的对象,亦即向被扬弃的对象或概念的转化。”应该说,黑格尔的“异化”理论是较为完善的,尤其是在经过马克思的批判继承后。为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异化”理论,防止简单化、片面化现象。


                       北美古印地安人彩色立体象形文字图览




             易律夫公元2000年元旦农历庚辰龙年冬旬撰于易斋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