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儿童患者诊疗一文全掌握!

 我的大脑袋 2022-03-30

图片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再次出现较大范围流行,2022 年 3 月 14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我们结合最新指南及诊疗常规1,2,一起学习一下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诊断


一、疑似病例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 1 项,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 2 项者可诊断,要注意部分病例在发病早期虽然肺部影像学有炎症改变,但可以无任何临床表现。

1. 流行病学史

(1) 发病前 14 d 内曾到过或居住在境内有病例报告的社区,或境外疫情严重的国家或地区;

(2) 发病前 14 d 内与 2019-nCoV 感染者有接触史;

(3) 发病前 14 d 内曾接触过来自境内有病例报告的社区,或境外疫情严重的国家或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4) 聚集性发病:14 d 内在小范围内,如家庭、学校和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5) 确诊 2019-nCoV 感染的产妇所分娩的新生儿。


2. 临床表现

(1) 发热、干咳、乏力、呼吸急促和/或其他呼吸道症状;部分患儿可以无发热或低热;部分患儿可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差;少数患儿可有皮疹、眼结膜充血等川崎病样表现;

(2) 2019-nCoV 感染可出现肺部受累的影像学特征;

(3) 2019-nCoV 抗原检测阳性;

(4)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5) 无其他病原学可以完全解释的其他临床表现。




二、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

1. 呼吸道等标本中 2019-nCoV 核酸检测阳性;

2. 呼吸道等标本中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 2019-nCoV 高度同源;

3. 呼吸道等标本中 2019-nCoV 抗原检测阳性;

4. 血清 2019-nCoV 特异性抗体 IgM 和 IgG 双阳性;

5. 血清 2019-nCoV 特异性抗体 IgG 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 4 倍及以上升高。


三、临床分型

1. 无症状感染

研究显示儿童无症状感染的发病率约为 15.8%。呼吸道等标本 2019-nCoV 病原学检测呈阳性,整个病程中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干咳、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且 CT 影像学无 COVID-19 影像学特征者。要密切监测病情,注意与处于潜伏期的症状感染者鉴别。

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仅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鼻塞、乏力、头痛、肌痛或不适等,影像学检查无肺炎改变。

3. 轻症肺炎

有发热或无发热,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CT 检查提示有肺炎改变,但未达到重症肺炎的表现。

4. 重症肺炎

符合以下任何情况之一者。

(1) 出现气促:< 2 月龄,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 ≥ 60 次/min;2~12 月龄,RR ≥ 50次/min;1~5 岁,RR ≥ 40次/min;> 5 岁,RR ≥ 30 次/min,除外发热和哭闹的影响;

(2) 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 ≤ 92%;

(3) 有呼吸困难表现:伴有呻吟、鼻翼扇动或三凹征,发绀,间歇性呼吸暂停;

(4) 意识障碍:出现嗜睡、惊厥;

(5) 拒食或喂养困难,有脱水征;

(6) 肺部高分辨率 CT 检查结果显示双侧或多肺叶浸润、短期内病变快速进展或出现胸腔积液


5. 危重症病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需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监护治疗者。

(1) 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2) 出现休克;

(3) 合并其他器官衰竭。




6. 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

同时符合以下情况者。

(1) 发热(≥ 38 ℃)持续至少 24 h,临床表现严重需要住院,至少 2 个系统器官(心脏、肾脏、呼吸、血液、胃肠道、皮肤或神经系统)受累,实验室指标改变:白细胞、CRP、ESR、PCT、铁蛋白和 IL-6 等炎症标志物显著升高。可有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降低、高三酰甘油血症、自然杀伤细胞计数降低,还可有 D-二聚体、肌钙蛋白 I 和脑钠肽升高。

(2) 目前正在或最近感染 2019-nCoV(2019-nCoV 核酸、特异抗体或抗原检测阳性);或在症状出现前 4 周内接触 COVID-19 患者;


(3) 无其他可以解释的诊断。



四、重症和危重症的早期识别

1. 儿童中发生重症的高危因素

(1) 有重症 COVID-19 患者接触史者;

(2) 有基础疾病者,如先天性心肺气道疾病、慢性心肾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营养不良、肿瘤、糖尿病、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3)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4) 3 月龄以下的婴儿。


2. 预警指标

符合下列指标任何一项者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病例。

(1) 临床特征

1) 持续高热 3~5 d 不退、病程 > 1 周且症状、体征无改善或进行性加重者;

2) 呼吸急促:2~12 月龄,RR > 50 次/min;1~5 岁,RR > 40次/min;> 5 岁,RR > 30次/min,除外发热和哭吵的影响;

3) 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 ≤ 95%;

4)出现精神反应差、嗜睡等;

5)末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2) 血液和生化指标

1) 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减少和/或进行性下降;CRP 显著增高 >150 mg/L;

2) 生化指标进行性升高,如心肌酶、肝酶、乳酸脱氢酶、脑钠肽、乳酸等;

3) D-二聚体、IL-6、IL-10、铁蛋白显著增高;

4) 不能解释的代谢性酸中毒。


(3) 肺外并发症

(4) 出现其他病原混合感染


治疗



一、治疗场所

1. 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定点医院集中治疗。

2. 重型、危重症患儿应尽早收入 PICU。


二、一般治疗及监测

1. 适当多休息,保证充分热量和液体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及内环境稳定;

2. 根据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常规、尿常规、CRP、生化指标(肝肾功能、心肌酶等)、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

3. 根据病情给予规范有效的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必要时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等。

4. 抗菌药物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


三、对症治疗

1. 积极控制高热。体温超过 38.5 ℃ 伴有明显不适者,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等)或应用退热药物治疗。常用退热药物有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保持患儿安静,出现惊厥时需及时予以镇静。

2. 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黏稠者及时进行祛痰治疗,常用药物: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每次 3 mL(0.3 mg),每天 1~2 次,疗程 5~7 d;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雾化吸入:与生理盐水按 1:1 比例混合使用,2 岁以下患儿每次 1 mL,2~12 岁患儿每次 2 mL,12 岁以上患儿每次 3 mL,每天 1~2 次,疗程 5~7 d。


四、抗病毒治疗

2019-nCoV 感染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干扰素 α可降低病毒载量,尽早使用有助于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推荐用法如下:

1. 干扰素 α 喷雾剂:鼻腔每侧 1~2 喷、口咽部共 8~10 喷,8~10 次/d,疗程 5~7 d。适用于无症状感染者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2. 干扰素 α 雾化:干扰素 α 20 万~40 万IU/kg或 2~4 μg/kg,生理盐水 2 mL,雾化吸入,2次/d,疗程 5~7 d。适用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患儿。


五、重症、危重症病例的治疗

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

1. 呼吸支持

无创机械通气 2 h 病情无改善,或患儿不能耐受无创通气、气道分泌物增多、剧烈咳嗽,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及时改为有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采取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以降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俯卧位通气是公认有效的呼吸支持措施,无论是鼻导管吸氧、经鼻高流量、无创呼吸支持还是有创呼吸支持,均应尽可能给予俯卧位通气,每天至少 12 h。必要时采取肺复张或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等。

2. 循环支持

在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3. 糖皮质激素

对儿童患者,激素使用须严格掌握适应证,以下情况可以考虑使用:

(1) 持续高热、炎症反应明显、影像学表现进展迅速,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 中毒症状明显、有脑炎或脑病、噬血细胞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3) 脓毒症休克。可选择甲泼尼龙 1~2 mg/(kg·d),静脉注射,也可选择地塞米松 0.15 mg/(kg·d)(最大剂量 6 mg),静脉注射或鼻胃管给药,1 次/d。可短期内(3~5 d)使用糖皮质激素,不建议长疗程使用。



4. 血液净化治疗

血液净化系统包括血浆置换、吸附、灌流、血液/血浆滤过等,建议仅在有急性肾损伤、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等指征时用于重型、危重型患者细胞因子风暴早中期的救治。

5. 免疫治疗

(1) 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

重症、危重症病例时可考虑酌情使用,推荐 1.0 g/(kg·d),连用 2 d,或 400 mg/(kg·d)连用 5 d。合并 MIS-C 者推荐使用 2 g/kg 进行冲击治疗。

(2) 康复者血浆治疗

适用于有重症倾向、病情进展较快、重症和危重症患儿。建议在发病早期使用,选用高滴度抗体的康复期血浆,4~5 ml/kg,根据患儿身体情况及病毒载量进一步确定是否再次输注。

6.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

重症、危重症病例明确有气道内阻塞时,在三级防护措施下可酌情实施支气管镜检查和肺泡灌洗治疗。

7. 抗凝治疗

评估患儿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有危险因素者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同时监测凝血功能,有 D-二聚体显著增高、有血栓形成的高风险患儿可以使用抗凝治疗,首选低分子肝素。

8. MIS-C

治疗原则:多学科合作、尽早抗炎、多脏器功能支持、纠正休克、出凝血功能障碍,必要时抗感染治疗。

(1) 无休克者,首选 IVIG,2 g/kg,病情无好转时,加用甲泼尼龙 1~2 mg/kg/d 或托珠单抗等强化治疗;

(2) 合并休克者,首选 IVIG 联合甲泼尼龙 1~2 mg/kg/d;

(3) 难治性重症患儿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0~30 mg/kg/d 或加用托珠单抗等免疫治疗。


8. 心理治疗

心理疏导对病情恢复有重要作用。如果患儿(尤其是年长儿)出现情绪不稳、恐惧或有心理障碍时,需要积极予以心理干预及心理治疗。

9. 中医治疗

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系感受疫戾之气所致。各地可根据患儿病情、当地气候特点及儿童体质特点等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出院


一、出院标准

1. 体温恢复正常 3 d 以上;

2. 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

3. 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

4. 连续 2 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24 h)。

对于满足上述第 1、2、3 条标准的患儿,核酸仍持续阳性超过 4 周者,建议通过抗体检测、病毒培养分离等方法对患儿传染性进行综合评估后,判断是否出院。

二、出院后注意事项

出院后,应继续进行 7 d 居家健康就监测,佩戴口罩,有条件者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避免外出活动。注意做好儿童居家医学观察期间的心理疏导。建议在出院后第 2 周、第 4 周到医院随访、复诊。


策划:春花
题图来源:丁香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