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中国诗歌扫描第二季”(2)

 置身于宁静 2022-03-30
          《輓歌》(海岸首部疗伤长诗,台湾釀出版,2012年11月)
  
  在我的诗歌生活中,有两个朋友是通过诗这一奇特之药,使之脱离死亡之海,获得再生,海岸是其中之一;另一位朋友是普格荞窝的诗人余冰,在90年代初由于其天生的肾功能衰竭,求医言其最多活半年,然后准备后事,从医院回来后与我醉心诗歌,全然不管半年、一年,至今依然活着(只是他后来从政,不写诗了)。
  
  海岸的病是20年漫长光阴的一种对抗而后重生,这在人类艺术史与诗歌史上都是很少的先例,在对抗过程中留下文本,更属不易。海岸的启示是为世间提供了一份人类精神(诗)消解黑暗(死亡)的潮湿见证,这也是海岸作为当代为数很少的病历诗史的创造者的重要意义。
  
  在我看来,诗歌的不断精进、研磨、狂热,易使人体内部的生命造血功能过程比一般人特殊而激越、快速、黑性,其感知把握生命价值的意义比常人透亮清流,在一种燃烧的生命求生本欲火焰的强烈动场中,人这一生命个体,由于有诗这一形而上的高拔、神蹈,而理梳了生命血线的宽远,成为生命大境的神行者,将一切暗黑之石在雪的呼吸中融化,生命的新萌获得空前的无尽的营液(诗感、诗觉、诗语、诗思、诗哲、以及俗世人价值到形而上的转换等等)而产生奇迹,这是现代生命学与人文学(诗)完成的某种交叉混血完美探索。
  
  2013.4.25夜9.30,祖系居。
  
  《时间形》(海上著,2012.9藏象书局)
  
  海上60岁还保持盛旺的创作力与思考,这是一种磨难诗学成形的写照,它穿透历史、底层等时间形后,获得自己生命呼吸的水液。在我看来,在时律中挂着各色各形的时间食物,海上有触碰灵性,并将之摇动而获得感知的异人,在互混共通的液血中,使生命体(人)和物(时间形、活态)产生共济的量能,从万物之始到万物过程,切入生命体的活血而后续延人的创造与再生,而从生命磨难冶修中走出,是时间形上结出的花果,花果的香气就是诗人的诗气。诗人只有将自己打开、放入时间形中去走行磨难,才获真知。
  
  海上成长中的楚风血印,暗合了楚风诗人以行呤为命的历史复活,在大地风般数十年的行走,锋利了其思想的力度与写作语言在时间形中的各种果子的结出。时间即光阴,光阴即大地,大地即诗人活血磨难的诗篇。时间形就是在时间中留下独立黑色的文字,嵌入时间的游离中,成为群山或硬石头,而群山与硬石头中是华夏文明中最有生命血性的野性、神性、巫性、蛮性等生命本源品质,他们使华夏文明至今存活在世界的东方。这也是世界文明向前发展与创造的血源动力基因与元素。
  
  2010.12.30夜11.30家中绿火居,有预感海上2012年将写出《时间形》之类作品,2013.4.27日晨11-11.30改。
  
  《耻辱柱》《蓝蝴蝶紫丁香著,2012年12月自印》
  
  这是在阳光中必须扭过身去审视的黑暗,为了前方的阳光中少些黑暗,耻辱柱上滴着人类黑暗的血,使我的魂灵在暗夜清晰、锋利、黑色的血疼。站在清晨与黄昏,你清楚地看见黑暗在光明的背面有同样的力量与比例,人类在这两个空间中来回奔走、混血,爆炸生命的焰火,有的人走不出黑夜,有的人呆在光明中成了瞎子,人类的许多耻辱柱没有在大地上屹立,被藏隐在暗地与遗忘的历史积尘中。
  
  蝴蝶飞动,紫丁香袭来,引动这些黑暗的流魂与泪水,惊心与红血,它们沿着蝶的色彩与香味静静地走上天空,天空下良知未泯的魂灵们应该正视、审视这黑暗的历史,然后从黑暗中飞出更多的蝶的香味与紫丁香。《耻辱柱》是垃圾诗派重量级作品汇集之一,它深埋在中国巨大的民间,向黑暗发出铁蝴蝶的嘶鸣。2013.4.27午祖系居。
  
  《穆斯林词》(孙谦著,待印诗集《新月和它的反光》作品之一)
  
  2009年编辑“边缘民族现代诗大展”,收读孙谦老哥的诗集,在他整个现代诗传统排行格式的诗歌中,回族根性、个性的文化特质严重受限受损,或说张扬有限,倒是作为后记的由许多对回族文化特性语词释解的散文化诗性随笔给我眼睛一亮,可以说,这些充满回族文化个性色彩的随笔词解,是我读到的百年中国现代诗中最有创造性与生鲜性的回族现代汉诗,也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回族现代汉诗的最高水平。
  
  同时也是继张承志之后,对回族文化在汉语上的一种续延与创造。因为他随性散文化的自由而为,脱离了传统现代诗行格式的束缚与僵硬,如黑色群山中奔出的带着满地自由月光的野马,闪动着词语松洒在密林间的哲思、诗思、灵思、经思。一条伊斯兰文明之河在与汉语的交融中变得中国式清亮与智慧。就像千百年来,这个文明血液与汉文化血液的交融,获得普适与再创的文明新光。不同文明间的共处优势是从诗性艺术开始的,只要你流响诗性的明透与灿烂,世间的黑暗都可化解。不同文明间只有保持自已的个性而又交流所无,共流普适,才是人类进步的正常行为。
  
  《穆斯林词》在化解传统的伊斯兰经文上再创了另一种适应当下人阅读的新经,因为传统的经文一旦形成后,它己失去创造之初的活血与焰火,它是成熟的词语汇集,它是历史悠长的文化记忆与遗产,只是可以引燃创造者的基根原素。孙谦在传统现代诗与传统伊斯兰经文中,探索形成自已的第三座山,这是很了不起的。2013.427夜11时。
  
  《四川第三代诗人文论选1984-1989》,原始资料待编印)
  
  百年中国现代诗历程出现了三次巨大的断裂,这三次断裂极大的损失破坏了中国现代诗之树的生长与繁盛。诗歌艺术的开始和中国的现代历史政治曲折发展变化纠结成了一个个苦痛的黑结。
  
  第一次断裂在全面抗战的1937年,以施蜇存、 戴望舒等创办《现代》等现代诗刊的全面停办,发展了10多年的中国探索现代艺术精神的诗歌运动忽然转变为全民抗战的一种大民族抒写,现代诗的内质被缩小,政治与社会的空间被放大,现代诗技术的精进冶修成为一种集体时代需要而暂时停止,就是说现代诗的纯度与艺术性在当时也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国家与民族的生死存亡的一种全民精神引领与导向。
  
  第二次断裂是在1949年始的“红色时代”,一个新的社会所需要的艺术必须为政治服务,从延安开始的整风运动已定调了此后漫长近30年的“红色艺术风格”。1949年前抗战时的大后方以西南联大等地聚集的以穆旦、陈敬容等九叶诗派的轰轰烈烈现代诗诗潮,在红色时代成为哑巴。
  
  第三次断裂在1989年(又是一个9,9暗合了中国政治与诗歌艺术的双便绞合,一个是生,一个是死,多么奇怪的政治学)。从1978年后开始的《启蒙》,再到1979年的《今天》,继而引发1980年后的朦胧诗潮,1984年后的“第三代诗歌运动”,1986年的“中国现诗群体大展”。可以说,由于历史与文化的长期积压久闷沉淀断裂,中国现代诗在伟大八十年代找到一个巨大的 喷口,10多年的诗歌潮流,为我们奉献了比前面两次断裂更多的诗人、流派、群体,在这10多年中,让我们看见中国文艺复兴的曙光,除了纷繁绚丽的诗歌文本外,就是诗歌理论创造朝本土化与系统化、个性化、成熟化方面发展。
  
  近10年我陆续收集到到四川第三诗人们创办的民刊《非非》(1-4)《中国实验诗歌》(创刊号)《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创刊号)《汉诗:1986,编年史》《汉诗:1987-1988编年史》《巴蜀现代诗群》(1988年卷)。我放下手中的一切,用了一个月时间,通读了里面的诗歌理论,我发现20多年来的主流诗歌历史书写与言说是片面的、局部的。
  
  四川第三代诗人的理论创造被历史尘埃隐埋太久,许多黄金在遗忘之河里闪着灿烂的光芒,它们除了滴着断裂的痛血外,就是滴着中国现代诗奋斗与进取的梦想与伟大创造。当1984年中国现代诗的中心从北京转移到四川后,四川第三代诗除了创造惊世的文本外,就是诗歌理论的创造,这也是他们成为整个第三代诗人中坚的有力证明,这股诗潮已显露复苏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的自由之境。
  
  20多年过去,我依然能读出惊心与震动,依然能从这些穿越黑暗天空的黄金文字中感觉到诗歌理想的阳光灿烂,这是一个时代的诗歌精神,中国现代诗探索者们的天才智慧的结晶。谢谢,四川现代诗的先贤们,以此作专辑献给已逝的岁月,且作为我枕边的黄金粮食,去连接历史的疼痛。2012.2.2晚12时家中。2013.4.25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