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刺络放血】刺血要穴的临床应用

 心同法综果德 2022-03-30

订阅话题 精华文章


刺血要穴的临床应用
图片

刺血疗法是针灸疗法中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近年来,随着对祖国医学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对刺血疗法的推广应用,使这一古老的针法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并依靠起沉疴、消痼疾的显著疗效,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医疗实践中,我们采用本法治疗疾病,获得满意疗效。常用的刺血穴位仅十几个,其中以头部的太阳、上肢的尺泽、下肢的委中为刺血要穴。常规取穴多选用之。临症时根据病情,或单用一穴,或选取双穴,或三穴同用,取穴虽少,但疗效显著。现将上述三穴刺血治疗疾病的临床应用分析总结如下:

1
单穴的临床应用
0
1
  太阳

太阳 属经外奇穴,位于头颞部。因十二经气血皆上注于头,故刺之不仅能调节局部气血,而且可以通调十二经气血,具有调和气血,清利头目,疏风泄热,通窍止痛之功。临床上单刺太阳放血,主要用于治疗头面、五官疾病。如眩晕、面痛、眼病、耳鸣、耳聋、齿痛等。

典型病例
马某,女,58岁。
主诉:发作性眩晕6年余,时因劳累或情绪激动而致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经多方医治未见效,近日再次发作。症见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如坐舟中,伴见恶心呕吐,睁眼尤甚。
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
治疗:取双侧太阳穴三棱针挑刺出血,血止加拔火罐,出血量约15ml。
结果:针后诸症即得控制。3日后复诊,又依上法治疗1次,随访至今未复发。
0
2
  尺泽
尺泽 属手太阴肺经“合”穴。肺主气,主宣发肃降,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肺朝百脉,百脉运行气血于周身。“合”穴又是本经经气汇聚之处,刺之调理气血作用显著。故尺泽穴具有清宣肺气,调和气血,通经活络之功。临床单刺尺泽出血既能治疗肺脏疾患,如咳嗽,气喘。又可以主治上肢及肩部的疼痛,麻木等。
典型病例
刘某,女,51岁。
主诉:右肩酸痛伴功能障碍近两年。因夏季露卧窗下致右肩疼痛不适,症状逐渐加重,夜晚痛甚,检查:肱二头肌长短头肌腱压痛明显,右肩前举60度,外展40度,后旋手背仅及臀部,舌暗淡有瘀点,脉弦。
诊断:肩关节周围痛。
治疗:取患侧尺泽穴三棱针点刺出血,血止加拔火罐,出血量约15ml。
结果:治疗完毕后,患者自诉疼痛减轻,右肩前举达90度,外展达60度,后旋手背可触及第三腰椎,后每隔1周刺血1次,并嘱病人配合作肩臂活动,共治疗3次,疼痛消失,功能恢复。
0
3
  委中
中 属足太阳膀胱经“合”穴。太阳为多血少气之经,宜出血。“本穴又名血郄,以其多以放血为治也”(《针灸穴名解》),因足太阳经“入络脑”,循行于腰脊、下部,且太阳主表,委中又乃经气汇聚之处,故刺之醒脑开窍,疏风清热,调和气血,通经止痛的作用显著。可主治腰腿病如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腰痛和下肢病等以及中暑、热病。
典型病例
邓某,女,30岁。
主诉:上背部肿痛7天,高热2天。
检查:在右肩胛内侧缘,约平第4椎处可见一5cm×6am的肿物,色红,触之中等硬度,较周围皮肤温度高,测体温为385℃,舌苔黄,脉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5×10L,中性90%,淋巴10%。诊断:背痛。
治疗:取双侧委中穴三棱针点刺放血,血止后加拔两次火罐,以求增大出血量,使总出血量达30ml左右。
结果:治疗后第2天体温降至37.3℃,疼痛明显减轻,红肿面积缩小,3日后复诊血象恢复正常,疼痛消失,1周内背痛消散痊愈。
2
双穴的临床应用
双穴配合使用,不仅能提高单穴治疗某些疾病的临床疗效,而且还扩大了治疗范围。
0
1
  太阳配尺泽
太阳位于头部,尺泽位于上肢部,二穴相配善治头面、五官病及身体上部疾患。如面瘫,头痛,眩晕,单取太阳疗效欠佳者,颈部疾病,斑秃以及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和哮喘较甚者。
典型病例
李某,男,9岁。
其母代诉:患儿息幼即有咳嗽、气喘,发病时咳嗽、喘促、喉间痰鸣、咳吐粘痰、不能平卧,虽用安茶碱、麻黄素、氢化可的松等药物可以缓解症状,但又常在夏日因受凉而诱发。胸部X光透视检查报告,两肺纹理增粗。
诊断:慢性气管炎。
治疗:取双侧太阳、尺泽穴三棱针点刺出血,血止加拔火罐,出血量10ml左右。
结果:先后刺血2次,咳嗽、气喘明显减轻,喉间痰鸣音消失,饮食增加,体质增强。1年后随访;咳喘基本痊愈,仅在受凉后偶尔咳嗽几声。
0
2
  太阳配委中
二穴相配其醒脑开窍,清热解毒作用显著。可主治神志病如癫狂痫病,昏迷,惊厥等。痛、疽、、疮病情较重且伴有高热者,高血压病初期及其他热性疾病。
典型病例
赵某,男,28岁。代诉:患者因受精神刺激而精神狂躁,意识昏乱月余。发作时忽而狂笑,忽而啼哭,打人毁物,昼夜不寐。
检查:仪容不整,情感失常,对答不切题,注意力涣散,检查尚合作,心肺正常。诊断:精神分裂证。
治疗:取双侧太阳、委中刺血。方法同前,共出血约80ml,血色暗红。
结果:刺血治疗后患者当晚即安然入睡,次日醒后神志清楚,状如常人。后每隔7天刺血1次,共治疗3次即获痊愈。
0
3
  尺泽配委中
尺泽乃手太阴肺经“合”穴,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合”穴,“合主逆气而泄”(《难经六十八难》),故二穴相配可调理胃肠,止吐止泻,善治胃肠病和肝胆疾病;肺主表,主皮毛,主宣发,太阳又主一身之表,故可疏风,清热以解表治疗外感病及皮肤病;且因尺泽、委中分别位于肘膝关节,又可调和气血,通经活络治疗四肢疾病。
典型病例
晁某,男,64岁。
主诉:恶心呕吐,腹泻2天。因进食剩菜而自觉胃脘部不适,恶心有时呕吐,大便稀而臭秽。日5次,纳差,乏力。
检查:胃脘部压痛,舌苔腻,脉弦缓,诊断:急性胃肠炎。
治疗:取尺泽、委中刺血,方法同上。
结果:当日恶心呕吐消失,腹泻减至2次/日,次日毫针刺中脘、内关、上虚而愈。
3
穴配合临床应用
0
1
  委中
由于太阳、尺泽、委中位于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别代表了人体上、中、下三个部位。因此,三穴刺血不仅能调和局部气血,而且对全身的气血也具有通调作用,故三穴同用多主治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急性尿毒症、精神分裂症、多发性神经根炎、小儿惊风、脑炎后遗症。
典型病例
唐某,男,59岁。
代诉:右侧肢体偏瘫4个月。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清晨起床时,突然感到右侧肢体麻木,失灵,遂送往医院。经检查诊断为“脑血栓形成”,现症右侧肢体活动失灵,讲话时舌体强硬,转动不灵,右侧拇指内收,持物无力,精细动作差。
检查:血压120/90毫米汞柱。诊断:脑血栓形成后遗症。
治疗:取太阳(双侧)、尺泽(患侧)委中(患侧)、三棱针点刺放血,血止加拔火罐,出血。量达60ml左右。
结果:治疗后逐渐感到肢体轻快,行走有力,右手可提一壶水,后经刺血治疗3次,偏瘫得以纠正,肢体功能恢复,言语清楚,于当年11月份返工作岗位。
4
总结
太阳、尺泽、委中均是刺血要穴。《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指出“忽然眼痛血贯清,隐涩羞明最可憎,若是太阳除毒血,不须针刺自和平。太阳,在额紫脉上,出血,三棱针刺之”。《素问刺腰痛论》载:“足太阳之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委中别名)太阳正经出血”
《灵枢热病》则曰:“风痉,身反折,先取足太阳及中及血络出血。”清代叶天士也谈到“治疗疗毒生唇上,在大腿弯中青筋上,用银针刺出血来即愈,此名委中穴。”现代实验研究也证明:太阳穴放血治疗流行性结膜炎,不但能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对血象升高或降低者,均可调整到正常范围,针刺尺泽出血3~8ml,对24例瘀血病人刺血后甲皱微循环的变化进行观察,统计学结果表明:此疗法对微血管的血色、流态、瘀点、流速都有明显改善作用,而对袢顶增宽率改善不明显,说明刺血改善了微循环障碍,缓解了血管痉挛,促进了血液循环,从而改变了组织缺氧状态。
总之,太阳、尺泽、委中三穴处血络丰盛,视而可见,易刺出血,且临床验之其调和气血,化瘀通络,泄热解毒,醒脑开窍的作用显著。根据《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提出的“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的治则,凡辨证属于热证、实证、瘀证者,均可取用上述三穴来治疗,也可根据情况,适当配用他穴,只要辨病,辨证准确,选穴、刺法得当,用之每获良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