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由来大概分为以下11种,大差不差。 一、以远古部落氏族的标志符号作为姓。如姬、姜、姚、任、伊等姓。 二、以国名、邑名为姓。古代各诸侯国子孙及士大夫后代以封国名、封邑名为姓。有赵、程、房、杜、阮、雷、廖、彭、韦、苏、上官等姓。 三、以乡、亭、山水之名为姓。有裴、陆、欧阳等姓。 四、以居住地名为姓。有东门、西门等。 五、以祖先名、字、号、谥号为姓。如东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姓传世;周平王的庶子叫林开,其子孙以林为姓。 六、以次第为姓。按兄弟排行取姓,如伯、孟、仲、叔、季。 七、以官职为姓。有钱、籍、监、库、仓等姓。 八、以技艺为姓。从事巫术的人,后代便姓巫,还有卜、陶、匠等姓。 九、因赐姓、避讳而改姓。如汉文帝名刘恒,恒氏因而改为常氏;因避讳东汉明帝刘庄的名,庄姓改为严姓。 十、以爵位称号及爵系为姓。有皇、王、公、侯、王叔、王子、王孙、公孙等姓。 十一、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的姓,如慕容、宇文、呼延等。 |
|
来自: 新用户5998624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