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调整过程,不会的就来学习吧~

 雨送黄昏xzj 2022-03-31
图片
图片

 这张表乍一看,哈?好像有点上头图片图片图片是不是有点难啊,讲真,第一次做是的,但搞清楚原理,后面就手到擒来了。

这张表的原理是从利润表上的“利润总额”出发,通过一些“调节项目”,最终得到利润表上“所得税费用(当期+递延)”的过程。

调节项目主要有两种:

1、未包含在当期所得税费用或递延所得税费用,但包含在利润总额中的项目,即影响利润总额,但不影响所得税费用,比如超支的业务招待费、税收罚款滞纳金等;

2、未包含在利润总额但包含在当期所得税费用或递延所得税费用计算中的项目,即不影响利润总额,但影响所得税费用,比如子公司不同税率的影响、以前期间所得税的影响等。

反过来想,如果有一个事项既影响了利润总额,也影响了所得税费用,那肯定不在这个表的调整过程中,比如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损失、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暂时性差异等。

举个例子:本期计提了100万的坏账准备,利润表中记在“信用减值损失”科目,因还未实际发生,税法不让现在扣,所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要纳税调增,假设税率为25%,则当期所得税费用应增加100*25%=25万,但现在多交了税以后可以少交税,在上次的文章中讲过这个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假设未来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抵扣,则确认一笔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100*25%=25万。最后,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25万+递延所得税费用(-25万)=0,一正一负,对所得税费用整体并无影响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调节项目是对影响所得税费用的金额进行调节,即每一项都需要乘以税率,而不是计算所得税的基数。

下面逐一对表格的填写内容进行梳理。
1、利润总额:即利润表上的利润总额,一般和TB上的审定利润总额链接公式即可,防止TB有变动,但调整表上的数据未及时更新图片
2、按母公司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母公司的适用税率
3、子公司适用不同税率的影响;集团内不同公司的适用税率可能并不一致,比如母公司适用25%税率,但子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适用15%的税率,或者相反。调整表中的第一项利润总额应是合并报表中的利润总额,再乘以母公司适用的税率,而合并报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是母公司加子公司的,如果直接用母公司25%或15%的税率,势必会多算或者少算所得税费用,因此有必要对母子公司之间税率的差异进行调整图片

这个调整事项显然是不影响利润总额但影响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公式=子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子公司税率-母公司税率),子公司税率高,需增加所得税费用,应填正数;子公司税率低,需要减少所得税费用,应填负数。

4、调整以前期间所得税的影响;一般第二年的4、5月会对上一年的所得税进行汇算清缴,如果最终汇算清缴的结果跟上一年计算的应交所得税存在差异需要补税或者退税,不属于前期会计差错的,可以直接确认在本期所得税费用中,此时就存在影响所得税费用但不影响利润总额的差异,需要进行调整。

比如本年的利润总额为50万,无纳税调整事项,故本年的所得税费用应该为50*25%=12.5万,但因上年度汇算清缴的应交所得税比当初计算的应交所得税多了2万,需补提,因不属于前期会计差错,于是在本年又确认了2万的所得税费用,所以本年实际的所得税费用为14.5万图片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上年度汇算清缴结果的差异,应结合重要性水平和差异原因来分析,如果确定是前期差错的,则应该进行追溯调整,通过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而不是直接在本年度确认所得税费用。

5、非应税收入的影响;会计上计入当期损益,但税法规定为免税收入或者不征税收入的项目,比如国债利息收入、居民企业之间的分红、权益法下的投资收益等,是永久性差异,影响了利润总额但不影响所得税费用

本项是“-”填列,且填数时记得乘以该事项所在纳税主体的适用税率。

6、不可抵扣的成本、费用和损失的影响;这一项跟5一样,也是指永久性差异,同样是影响了利润总额但不影响所得税费用,主要有超支的业务招待费、福利费、捐赠、税收滞纳金、罚款等图片

本项是“+”填列,且填数时记得乘以该事项所在纳税主体的适用税率。

7、使用前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和暂时性差异的影响:指以前年度存在的某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亏损,以前年度因为无法合理确定其转回期间可产生足够多的应纳税所得额而未对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末管理层认为满足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故在本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并贷记本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图片举个例子1,某个公司2019亏损100万,但当时预计未来没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抵扣,所以当年没有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费用。到2020年公司情况突然好转,当年产生了200万的应纳税所得额,在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时先弥补了2019年的100万亏损,因而2020年的当期所得税费用减少,变为(200-100)*25%=25万,同时因亏损已弥补完,递延所得税费用为0,所得税费用合计为25+0=25万。

但用调整表上(即本文最开始的那张表,下同)的利润总额计算出来的所得税费用为200*25%=50万,差异原因就是2019年的100万亏损在当年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在2020年全部弥补后,没有可以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费用,导致所得税费用整体减少了25万图片

从会计利润调整到所得税费用为:200*25%-25(减少的当期所得税费用)=25,调整后的结果和所得税费用一致。

图片举个例子2,某个公司2019亏损100万,但当时预计未来没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抵扣,所以当年没有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费用。到2020年公司情况突然好转,当年产生了50万的应纳税所得额,所以2020年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时应先弥补2019年的亏损,当期所得税费用为0;另因公司预计未来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来抵扣亏损,所以剩余的50万亏损可在2020年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12.5万,所得税费用合计为0-12.5=-12.5万。

但用调整表上的利润总额计算出来的所得税费用为50*25%=12.5万,差异原因就是2019年的100万亏损在当年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在2020年弥补了50万亏损之后,没有可以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费用,同时又确认了未弥补的那部分亏损的递延所得税费用12.5万,导致所得税费用整体减少了25万。

从会计利润调整到所得税费用为:50*25%-12.5(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影响)-12.5(递延所得税费用的影响)=-12.5,调整后的结果和所得税费用一致图片

8、本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亏损的影响:指本期发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亏损,因为无法合理确定其转回期间可产生足够多的应纳税所得额而未对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影响,等于该类项目对本期利润总额的影响金额乘以其所在纳税主体的适用税率。

本项目应该用“+”填列,因为调整表中第2项计算所得税时已经把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亏损的影响考虑进来了,但实际上并未确认对应的所得税,所以应该用正数加回来。

沿用上面第7项的举例1, 2019年的100万亏损当年没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且当期所得税费用也为0,故所得税费用合计为0。但用调整表上的利润总额乘以税率计算出来的所得税费用为-100*25%=-25万,差异原因就是没有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25万图片

从会计利润调整到所得税费用为:-100*25%+25(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的影响)=0,调整后的结果和所得税费用一致。

第7项和第8项举的例子都是可抵扣亏损的,由于坏账准备、资产减值等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的差异也是一样的原理,参考上面即可。

9、研发支出加计扣除和无形资产加计摊销对所得税的影响,这一项在调整表中本来是没有的,一般在高新技术企业比较常见,如果有涉及到这项的,自行插行填入即可。

比如研发费用100万,另加计扣除75%,多扣除了75万,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为-75*25%=-18.75万,减少了所得税费用,但并没有影响到损益,所以表格中应该填-18.75万图片

10、税率调整导致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余额的变化;这一项不影响利润总额,只影响递延所得税费用,进而影响所得税费用。比如2020年期初有15万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由于企业的高新技术认定已到期,且未能重新申请到,不能再享受优惠税率,未来适用的税率变为25%,期初的15万递延所得税资产对应的100万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2020年按照25%的税率来确认,期末较期初增加了10万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递延所得税费用也增加10万,按“-10万”填列。 

这一项调整的规律为:导致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的,按“-”号填列导致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的,按“+”号填列图片

以上这些就是比较常见的调整项了,如果还有其他的,可以在表中“所得税费用”的上面插行填写,最后的结果是从第2项到倒数第2项的和等于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
顺带提示几个勾稽关系:

1、调整表上的利润总额应等于审定后利润表上的数据

2、调整表上的所得税费用金额应等于审定后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以及所得税费用附注中的合计金额,如下图:

图片
 3、调整表上“本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亏损的影响”应与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附注中“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到期表”中的最新一期可抵扣亏损*适用税率+本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适用税率二者合计金额应一致,如下图,当然理论上应如此,但实务中还是看情况吧。
图片
4、调整表上“使用前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和暂时性差异的影响”与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附注中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和暂时性差异的期末期初变动扣除勾稽3的影响后*适用税率的金额应一致,如下图,当然还是同勾稽3,理论上应如此。
图片

 欢迎大家入群学习,跟同行一起讨论交流财税审计实务问题,这里有最专业的解答和最棒的小伙伴。

如果群已加满,可加群主微信,并备注“想入群学习”



审计札记

财税审计人自己的实务笔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