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纪国近作欣赏

 新用户7160502v 2022-03-31

赵纪国近作欣赏

/赵纪国

冬雨

凄凄沥沥

小寒雨

从中午到夜晚

还没有停歇的意思

天气预报雨加雪

视频飘着山村雪花儿的信息

不管是雪还是雨

都是天公对苍茫大地的赠予

是撒向人间的甘露

预示着来年丰收的信息

面对不停的冬雨

人们的脸上露出微笑

冬眠的麦苗伸了伸懒腰:

喝饱了  喝饱了

我要扎深根  蓄能量

待到春暖花开时

杆儿

肚儿更饱

 

登胡山

还有两天就2020年了。

我和张殿海白统兴是拜把义兄。

今天我和张殿海携家参加白统兴66岁生日宴。酒足饭饱后同行胡山心旷神怡,好不惬意!

深冬的天气,和风徐徐,碧空万里真是少有的好天气!

前两天刚下入冬以来的一场雨一天一夜空气湿润,格外清新,带出好心情。

胡山海拔693.8米,是章丘第三高山山势挺拔,巉岩俊秀。那两座用神刀鬼斧劈出来的独立山头,分别称之大胡山和小胡山。山上有《老君祠》、《天公地母庙》及落鹰石。

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登此山,抒发情怀,诗词歌赋。最名的当属李开先《胡山记》李廷棨的《神鹰赋》。

胡山我老家十几里外的西南站在我的家里可以太阳落在之景

早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我就因文物普查而胡山,但真正爬到山顶却很少。去年章丘区政府又一次把环山公路延长,距主峰的垂直距离也就百十米吧。从此攀登主峰的游客更多了。

今日,我们朱家峪沿着蜿蜒的公路,拐弯抹角,边欣赏沿路风景边向胡山的顶峰进发。驶过十几华里的路程到达胡山主峰脚下,开始攀登

这座主峰海拔800多米。站在峰巅,俯瞰北坡,章丘的楼房,行驶的汽车,矗立在山头上的发电,还有那一片片山庄的红瓦白墙,一目了然。村庄像平地,楼房像小屋,汽车像蚂蚁!

拾级而上,走在用乱石铺就的甬道上。虽然顶峰就在面前,也五六百米吧,却也需要消耗一定的体力。我们就地取材,做成拐杖,一步一攀,直山顶。

胡山“南天门”,台阶很陡,在山的东边还有一无名“门”姑且叫做“东天门”吧。

我们爬了不多一会儿,身上就出了汗,我脱掉了外衣搭在手臂上,边走边喘粗气。到了“东天门”我们在垛口上稍休息,拍了照,又往山顶爬。

我们成为义兄,还得从四十多年前说起那时我在公社干文化站长团委委员殿海干电影队统兴兄在普集供销社干会计,兼团工作。殿海兄每次到统兴哥的村放电影,统兴哥就在家里吃饭。后来他又把我介绍给了统兴,从此建立了兄弟般的友情。再后来逢年过节互相走动起来

殿海兄老父亲八十岁那年办了大寿,我们从此结成“干兄弟”。如同《三国演义》“宴桃园英雄三结义”刘、关、张。

    时光流逝,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都已步入花甲,也都有了自己的孙女孙子,真是岁月悠悠,事非经过不知难啊……

站在山顶,映入眼帘的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猎猎作响。

忽然发现,离山顶不远之处有失去上端的石碑倒在地上,字面朝上,字迹清楚,我用纸擦了一下,仔细辨认字迹,研读碑文。

此碑好像庙宇碑记,刻有唐、清乾隆道光等字样。我们猜测“老君祠”的重修碑

据传说,这儿在唐朝修建“婆翁庙”,宋代又改“天公地母庙”,清代改建为“老君祠”。还有两块带花纹的碑座立于两边,一块雕刻着巨龙的完整碑额,倒立在东边的碑座上,字面朝下,上面写着“大清”二字。看到石碑的如此待见,无不惋惜。我们期望文物部门采取措施,妥善地保护起来。则立该修复则修复,恢复其本来面貌。

北面的“老君祠”一扇铁门关着,右面墙上镶嵌着2016年修祠捐款善人的名单推门而入,一尊金色的老君像矗立在面前,还有游人刚点的香火。

老君祠的西侧是部队修建的一个水池,旁边插着一面五星红旗。站在此地,举目远望,或叉腰或挥手,留了镜头!

途中,我们在路左侧又看到一个两米左右的大青石龟驮碑座还有一些石洞联想到李开先读书时曾经提到的“老虎洞”,验证了人们胡山洞多,不算夸张

短短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一路观景,无不感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章丘的经济大发展。感叹人们发展里念的巨大转变。使我们的“千年古县”旧貌换新颜,发展成今天有着青山绿水,花园式现代化城区:

冬日携友登胡山,心旷神怡触蓝天。

章丘未来无限好,幸福生活驻身边。

赵纪国。1957年生,山东章丘人。从事文化工作多年,爱好文学,喜欢写作,曾在报刊发表小稿。关注生活,有感而发。

编辑:四面八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