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绝格律检测案例一则

 新用户7160502v 2022-03-31

七绝格律检测案例一则

文/王维宝

现在好些诗词媒体,要求我们投稿前必须用诗词检测系统自我检测,这是必须滴,不仅是对编辑工作的支持与尊重,也是一种良好的好习惯。下面就一则案例交流检测的基本程序,共享经验。

一、案例(出处略)

七绝.初秋
 
晴空玉马奋蹄图,长伴沙鸥两不孤。
青石流泉清远岫,绿松挂月静平湖。
二、检测过程:
一般地,出生在新社会的我们,对于每个中国字的读音是有印象的,如果不是刻意用古韵(平水韵、词林正韵),绝大多数文学爱好者都是按照小学老师曾经教过的发音写作的,那么写出的初稿十有八九符合新韵(中华新韵、中华通韵)。所以,一般是先进入新韵系统检测。
㈠使用中华新韵(或者通韵)系统的检测
登陆含有检测系统的网站比如《诗词吾爱网》,打开检测系统,输入自己的作品,选择新韵(或通韵),选择作品的格式。
本例选则“新韵”和“平起入韵”,点击“开始检测”,如(图1):
 

 
结果显示:
“存在多音字:空 不 石,请根据词意判断平仄
平仄符合要求,请留意多音字!”
 
这里的“空 不 石”是带有红(或蓝)色的,如果你将鼠标放在这几个字上,就会变出一只“小手”,意思是说,这三个字带有链接。如果我们对多音字不同的读音、意义了如指掌,不必要打开连接去分析浪费时间了。否则就需要打开连接继续考察。
在这个例子中,我已经知道了“空”和“不”是没问题的,不用测了。但“石”只知道有个读音[shí],却不知道另一个读音,而且读音[shí]是个平音,这个位置必须是“仄”,所以有必要点开链接寻找另一个读音,点击,显示如下(图2):
 

 
不难看到,红色的“石”同时出现在中华新韵的“八寒(仄)”和“十三支(平)”,刚才已知的读音[shí]就在“十三支(平)”,那么,还需要去“八寒(仄)”中点击链接“石”,显示如下:(图3)
 

 
从这里看到石的另一个读音为[ dàn ]及两条释义:姓。⑵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
再回到诗文,“石”在诗中的意义显然不可能读[dàn],所以也是不可取的。
综上所述,如果用中华新韵“石”字总是出格,需修改。
 
使用平水韵系统检测
或许在想:再试试平水韵吧,那好,其检测程序与上面基本一致。下面是在平水韵系统的截图(图4)
 

 
检测系统屏幕显示两行字:
“存在多音字:空 不,请根据词意判断平仄。
平仄符合要求,请留意多音字。”
我们发现,系统提示的多音字少了“石”,提示的多音字“空”和“不”,在使用中华新韵的时候已经排除了,不用重复了。
是不是说,如此一来这首诗在平水韵里就过关了呢?那不一定!
一般地,普通话的有些多音字在古代不一定是多音字。反过来,古代的一些多音字到了普通话里有的成了单音字。换个说法就是:似如“石”这类普通话里的多音字,虽然在平水韵里是个单音字,必须进一步落实在平水韵里是不是可读的!
我们再回到新韵,重新打开“石”的链接,看到“平水韵:十一陌(仄)入声”(图5)
 

 
竟然发现,“平水韵:十一陌(仄)入声”作为标准读音的是“陌”,它是个多音字。我们可以知道陌的音节[]之韵母ò”;[bǎi]之韵母ǎi”。那么,整个“平水韵:十一陌(仄)入声”的所有字之韵母必须是ò”或者“ǎi”。
于是推得,在“平水韵”里“石”作为成员之一,是绝对不可能读[shí]和[dàn]的,其韵母必须符合ò”或者“ǎi”。
那么,“石”究竟该怎么读出来呢?至今我没找到。
亲爱的读者你找到了吗?
㈢由“石”字带来的思考
通过上述分析,你发现平水韵表的“十一陌'仄’入声”部中有那些字是可读的?那些字是不可读的?
“平水韵表”一共106部,你是否对其他韵部产生了里面所有字读音的疑问?
 
 

  王维宝,笔名四面八方,山东济南人。望月文学特约作者,大中华诗词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北京西山诗社会员等。诗文作品发表在《中华词赋》《神州》 《山东诗歌》 《山东散文》 《望月文学》 《诗词月刊》等刊物。著有诗文集《夕照闲吟》 《漫步秋天》 《烟花三月下扬州》。文学观:艺术源于现实,高于现实,不可无病呻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