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硬化腹水辨治六法

 学中医书馆 2022-04-01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臌胀”范畴,乃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阴阳气血亏损,导致气滞血瘀、水湿内聚停留为患,其病在水,其源在血。至于阴虚、阳虚、气滞、湿热等,则是因体质不同而出现的阶段性反映。而血瘀阻络水泛则是肝硬化腹水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病机。辨证治疗对改善肝脏功能、纠正肝脏微循环障碍、杜绝腹水再生等有较好作用,笔者归纳为六法。

    疏肝理气

    肝主疏泄,气机以疏泄条达为顺。肝被邪伤,无论为何种因素,首先使肝气不得疏泄,郁郁不畅,气郁日久,由气及血,致脉络瘀阻,渐成肝硬化。常见胁胀牵痛,小腹作胀延及上腹,腹水量少或腹部膨隆,腹皮绷紧,叩之如鼓,腹胀难忍,或呕恶少食,或巩膜及全身黄染,或尿少色黄,大便或溏或不爽,舌白腻或黄腻,脉弦。方选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化裁:柴胡、枳壳、香附、佛手、大腹皮、白芍、陈皮、川芎、红花、泽泻、车前子、白术、云苓。此法久用、重用或运用不当,有化燥伤阴之虞,或疏泄太过,耗伤正气。应中病即止或配健脾养肝法。

     清热利湿

    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从内生,或感外湿,日久郁而生热。湿热久稽,三焦阻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肝胆疏泄失常。证见面色少华,神疲少食,肝脾肿大或肝缩小,中度腹水,腹壁柔软,无压痛及叩痛,或下肢凹陷性水肿,恶心呕吐,胸脘痞闷,大便干结或粘滞不爽,小便黄少。舌苔黄腻,脉滑或濡。方选黄芩滑石汤、猪苓汤化裁:黄芩、滑石、猪苓、大腹皮、云苓、泽泻、茵陈、虎杖、丹参、郁金、大黄、土茯苓、槟榔、枳壳、柴胡。药物剂量随湿、热、毒的轻重或增或减。浊邪一清,不宜漫投告寒,否则,苦寒既劫夺肝肾之阴,寒凉又耗伤脾肾之阳,重夺其虚;而通利二便是清解湿热的主要途径不可轻视。

     活血祛瘀

    气机郁久,日久入络,或气虚血行无力,均能导致血脉瘀塞,即“久病在络,气血皆窒”(《临证指南医案·胁痛》),也是肝硬化腹水病机之根本所在。证见腹水日久不消,胀满呕恶,饮食少进,腹壁静脉曲张,面色黧黑,有蜘蛛痣,肌肤甲错,肝脾肿大,胁痛如锥刺或抽掣样痛,痛处固定不移,齿鼻衄血,巩膜常有血络浮现,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涩。常选膈下逐瘀汤化裁:当归、桃仁、红花、丹皮、赤芍、乌药、枳壳、郁金、五灵脂、穿山甲、冬瓜皮、赤小豆、猪苓、茯苓、牵牛粉(冲)、生地榆。其中破血药不宜用量过大、用之太久;肝硬化患者脾肾已虚,固摄不力,或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故应慎用破瘀之品,以免动血。

     养阴柔肝

    肝以藏血为本,以气为用,体阴用阳。肝脏必须依赖阴血的滋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肝为刚脏,非柔润而不和。昔有“养阴柔肝,乃补肝正法。”肝气郁结,血行不利,津液不布,木失濡润;脾失健运,后天失养;病邪久羁,化火伤及阴血,皆能导致肝阴损伤,则肝用不能正常发挥。证见中度腹水,腹壁青筋显露,腹大如鼓,胁痛绵绵,口干咽燥,虚烦失眠,两目干涩,四肢麻木,或盗汗耳鸣,肤发不泽,爪甲无华,舌红苔少或剥苔,脉弦细。选用一贯煎、猪苓汤化裁:枸杞子、生地、麦冬、鳖甲、黄精、女贞子、山萸肉、当归、川楝子、泽泻、沙参、川芎、赤小豆、首乌、白蒺藜、木瓜、郁金、大腹皮、香附、白芍。用药首选甘平,次用甘酸,少用、慎用滋腻难化之品,以防恋邪;肝肾乙癸同源,滋肾即能保肝。

    强肝健脾

    适用于肝血脾气两虚者,肝随脾升,胆赖胃降,肝木疏土,脾土营木。若肝血不足,脉道滞涩;脾失健运,不能化生营血,肝失涵养。证见纳呆食少,腹水中等,脘痞呕恶,胁痛隐隐或胀痛攻窜,腹壁静脉曲张,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腹泻便溏,或自汗心悸,舌淡红,脉细弱。妇女月经后期,或经期延长,色淡量少。方选十全大补汤加减:党参、黄芪、茯苓、熟地、黄精、白术、川芎、当归、白芍、蛇舌草、猪苓、泽泻、枳实、木香、牵牛粉(冲服)、大腹皮。

     温脾肾阳

    病久耗伤阳气,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终则脾肾阳气俱伤,阳虚无以运化水湿,水邪内聚而小便不利、水胀成臌。证见腹水腹胀,或大如蛙腹,青筋怒张,纳差神疲,尿少便溏,或畏寒怯冷,面浮色晦,腰酸腿软,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方选右归丸、八珍汤化裁:枸杞子、杜仲、鹿角胶、肉桂、菟丝子、熟地、党参、云苓、白术、黄芪、制附子、车前子、大腹皮、川芎、泽泻。( 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 吴沛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