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僧最后是怎么死的?有何记载?

 gs老张 2022-04-01

公元664年,唐玄奘弟子疑惑地问:“大和尚得生弥勒否?”,“得生!”说完,一代高僧唐玄奘圆寂。

在《西游记》里面唐僧取经后成了佛,现实中的唐玄奘圆寂前,说自己能得生弥勒佛的兜率天,结局堪称完美。

玄奘作为唐朝的一代高僧,受到了后世人们的尊重和推颂,其历经磨难孜孜不倦,孤身一人西行取经、归来后手不释卷翻译大量经典、创建了唯识宗等种种事迹,比起其他几位西行的高僧,朱士行、法显、义净、智猛等,无疑他的成就是最高的,

但与其他高僧详尽记录了生活起居,甚至圆寂前的种种事迹,发现人们对唐玄奘的关注,其焦点放在了他西行取经和归来翻译经典上。

人们对唐玄奘取经归来后的经历印象很模糊?甚至不了解唐僧因何圆寂?唐僧想去少林寺归隐却一直无果?圆寂前唐僧见到了什么,让弟子疑惑地发问?

唐僧圆寂

公元664年,唐玄奘圆寂后,遗骸被供奉在大慈恩寺翻经院内,唐高宗敬重玄奘德行,御旨厚葬白鹿原,唐玄奘圆寂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长安,人们敬慕唐玄奘的德行,百姓都自发地来到纪念唐僧,

下葬的当天,《新唐书》记载,长安500里外,自发给唐玄奘送行的人有百万之众,直到夜间一些唐玄奘的仰慕者,还久久徘徊在墓前,人数多达三万余人。

其后仰慕唐三藏的人依然不少,甚至唐高宗每每站在大明宫前,眺望远处的白鹿原,见到了唐三藏的庐宿墓,依然心生感触和怀念之情,毕竟唐玄奘作为唐高宗的师父,两人是有着一段深厚的情谊。

公元669年,唐高宗决定将唐玄奘迁葬到风景优美的樊川凤栖原北岗,并且在此大兴土木,建造了护国兴教寺庙,同时造塔供奉唐玄奘,至今唐玄奘的舍利塔,依然保存完好,每年都会迎来大批的慕名而来的游客。

可是人们不知道,长安附近并不是他的理想归宿地,他曾经的心愿是远赴嵩山少林寺归隐,但终其一生,这个愿望都无法实现,

最终他选择了玉华寺作为归隐之地,唐玄奘一生中最后的时光,就是在玉华寺渡过,至今陕西铜川玉华寺遗址还保存着许多唐玄奘的遗迹,上世纪50年代,人们在玉华寺遗址,曾经发现脚印碑刻,当时佛教界极为关注,

1999年,玉华寺遗址又出土了另外一块硕大脚印碑刻,这块碑刻上还有残缺铭文。这两块碑刻最终经过专家鉴定,唐玄奘雕刻的佛脚印,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

除了发现佛足印碑刻,在玉华寺还发现了一尊金刚石座,根据石座上的铭文,断定它的制作年代为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石座上有玄奘亲笔题记“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迦、佛像供养”等20个字。

同时考古人员,还在玉华寺遗址,找了传说中的“圣渠”。“圣渠”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就唐玄奘在公元664年,正是要跨越这条小渠时,忽然跌倒地方。

谁也没想到,走过了万水千山,穿越漫漫黄沙的唐玄奘,就因为这一次摔跤便卧床不起直至圆寂。

在玉华寺唐玄奘总结了一生,特别是在圆寂前的几天,让弟子们取来了译经目录。不顾当时的身体虚弱重新翻译经典目录再校对一次,

认为准确无误后,才放下心来。唐僧圆寂前最为牵挂的,是他主持翻译的最后一部经典,600卷大约有600万字的《大般若经》,至今这部《大般若经》也是佛教经典中最长的一部。

搬入玉华寺后,唐玄奘就深感自己可能时日无多,因此每天都很勤快,希望经历把《大般若经》翻译完,因此他曾经告诫过弟子们,

“玄奘今年六十有五,必当卒命于此伽蓝,经部甚大,每惧不终,人人努力加勤,勿辞劳苦。”

可见唐玄奘当时已经预感到不久将来,自己将圆寂在玉华寺,而唐玄奘的贡献不仅仅是翻译《大般若经》,唐玄奘还翻译出一部只有200字的经典,这就是著名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有好几个译本,但是论知名度最高,百姓普及率最广的,就是唐玄奘翻译的版本,可见唐玄奘对于佛教文化传播的贡献,可谓是十分巨大的。

而唐玄奘的人生成就不仅如此,他的人生成就除了译经,还有另外几个。

唐玄奘的人生成就。

一:唐僧的学术成就

历史上佛教高僧如恒河沙数,可为何唐玄奘能家喻户晓呢?

其中的主要原因,归功于一部明朝吴承恩编撰的小说《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虽然是一部神话小说,但里面的内容却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由于这是一部小说,因此情节读起来比佛经是简单有趣。

《西游记》其参考的元素之一是唐玄奘编撰的《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是唐玄奘归唐后,将自己取经的过程中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的一部游记。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对于千年前生活在中原、很少与外国接触的唐朝人来说,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为当时的学者和百姓,开启了一个未知的世界。

西域之外大大小小的国家,各种各样的风景和不同的风俗。广袤大地上生活着不同肤色、种族、语言和服饰的人,还有一路上各种神奇和荒诞的传说,以及玄奘本人坎坷的经历。所有这些被唐僧记录在大唐西域记中,因此其吸引力自然是不言而喻

宋元以后,民间出现了大量的依据大唐西域记创作的各种小说和戏曲,到了明朝,吴承恩更是将这些民间演义,汇聚成一部划时代的名著《西游记》。

从西游记被广为传颂开始,唐玄奘=唐僧,基本上唐玄奘的形象就定了下来,而这样导致历史上真实的唐玄奘,其真实的经历却逐渐模糊。

不过,稍微对唐玄奘有过了解的人,都知道留下《大唐西域记》这本巨著,实际上和唐太宗李世民有很大的关系,正是李世民的高瞻远瞩,唐玄奘才在繁重译经工作中,抽出时间来编撰大唐西域记。

后世人对唐玄奘的这部书倍加推崇,特别是这部书的内容,更指导了异邦探寻印证过去的历史,因此这本书即便是千年前编撰的,但是到了至今也被地理,历史,文化专家作为参考文献,

可后世和民间对此书如此的敬重,但唐玄奘本人却并不把《大唐西域记》放在心里。历史记载写这本书的时候,唐玄奘并没有翻译佛经的严谨,反而是“玄奘口述,辩机缀文”而成。

在唐玄奘眼里,佛经的翻译才是严谨和极为重要的,但是在客观和世俗的角度看,《大唐西域记》其价值和意义却非常的重大。

在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地理学家、文化专家眼中,它的重要性无疑比唐玄奘带回来的一大堆佛经重要。

为何专家眼中《大唐西域记》比佛经还重要呢?

因为千百年来,虽然有无数的高僧大德西行求法,归来后都留下了自己的游记,但是《大唐西域记》却以知名度高,记载内容丰富,真实性强著称。

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南亚考古学中,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的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和一些消失的遗址,都是在《大唐西域记》的指导下挖掘和重现的。

除了南亚大陆在国家,唐玄奘还在取经中,还途经中亚、西亚等地区,接触过当时富庶一时的“西域三十六国”。而《大唐西域记》同样记载了这些西域诸国的风土人情,成为了后世的西域诸国考古和历史主要文献,

《大唐西域记》作为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献,让唐玄奘在学术界的地位举足轻重,这反而是他意想不到的。

二:唐玄奘的伟大人格与精神,成为了后世人铭记他的原因。

唐玄奘做了三件事,让后人对他是铭记很赞颂。

一:坚定信心西行取经,唐玄奘西行之路的困难,在大唐西域记中有充分的讲述,此处是不多说了,而他能孤身一人克服重重困难,坚定不移的西行取经,就这一点便值得后人敬仰和学习。

二:唐玄奘西行取经,并非为自己的私心,而是为了中原更多百姓,为此他放弃了荣华富贵机会,放弃了在西域国度被供养衣食无忧的日子,这一点任何时代都是难能可贵的,即便时至今日,依然让人敬佩。

三:他学成并没有贪恋在天竺的名誉和地位,不忘初心毅然选择了回到祖国,将自己的所学所得所思所悟,带回了中土。可见他对祖国的至诚至真,而这种的祖国人民的热爱,救苍生于水火的大愿精神,不但感动了唐王李世民,还感动了唐朝的百姓,同样感动了后来的如恒河沙数的僧俗。

四:归国后,唐玄奘大师,埋头翻译了众多经卷,翻译了大量的经典,同时还将中土的道德经等翻译成梵文,不但把佛教文化带入和融入中土,更将东方的优秀文化传播到西方,并且他还创建了为以逻辑和理论见长的唯识宗,教育出一批高僧大德,和无数的翻译人才,可他自己却不贪恋名声和荣华富贵,这等的精神和人格,是后世对他敬仰不已的原因之一。

三:唐玄奘临终异象

玄奘大师临终,徒弟问了一句:“大和尚得生弥勒否?”,很多人忽视了这个细节,就是为何这位弟子会这样发问,按照唐玄奘的修行和贡献,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其实这和唐玄奘临终的几件异象有关,唐玄奘最后几年是在玉华寺度过,而他圆寂和一次度过一条小溪有关,谁也没想到,历经千山万水,穿越过漫长的戈壁滩的唐玄奘,会在跨过玉华寺的一条溪流时,因为摔了一跤而卧床不起。

这条小溪至今还保存了部分的遗迹,就是至今玉华寺遗址的圣渠,此后唐玄奘告诉了徒弟自己的各种梦想。

“吾眼前有白莲花,大于盘,鲜净可爱。”

又过了不久,他清醒过来后,告诉徒弟们,梦中有许多人,拿着鲜花、宝幢,在美妙的音乐下,驾着一辆金光闪闪的车,来迎接他。当时在梦中,他错愕的自言自语:我有何功劳,能受如此大的供养?

想来后,他将此事告诉了徒弟们,此后在他人手最后的几天,唐玄奘还是不放心经典,不顾身体的虚弱,重新整理了一次自己毕生精力翻译的经典。

在这些都做好后,唐玄奘再无牵挂,在禅堂“吉祥卧”,等待圆寂,到了子夜。徒弟们都坐在堂下等候,一位弟子,问出了最后的疑惑。

“大和尚得生弥勒否?”

“得生!”这两个字说完,唐朝一代高僧唐玄奘闭目圆寂。

为何弟子有如此一问,因为所有的人对唐玄奘是无限的敬仰,作为人师唐玄奘的“得生”,影响非常在大,弟子们也解开了疑惑,这两个字千年来,同样也激励了无数僧俗。

玄奘大师西行,跋山涉水、数次遇险,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最终达成了取回了真经,同时不贪恋财富和地位,毅然携带所学归国,归国孜孜不倦的翻译经典,为中华文化留下了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玄奘大师其为天下苍生的胸怀和刻苦的精神,其人格魅力深深地折服了千年后的百姓,而他的事迹也激励了后来千万人,人们缅怀唐玄奘功绩,依据大唐西域记创作了名著西游记,正是《西游记》让唐玄奘在众多高僧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一代名僧。

唐玄奘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成就一番功业,必须抛却私利,初心不改努力为苍生谋福祉,才是至关重要的。

谨以此文,顶礼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