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团还是艾粄,你怎么说

 发现城市之美 2022-04-01

清明前后,艾粄又开始成了各大糕点档的热门。对这种绿油油的食物,总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儿时,很喜欢在春雨过后去后山走走,每年的这个时候,空气中都夹带着艾草独特的香味儿。耳畔也经常回忆起祖母的声音:“阿妹啊,莫顾着玩咯,想吃艾粄就帮阿婆摘点艾叶咯。”

长大后在大都市工作生活,那种美好画面和记忆中艾粄的味道,已经悄悄封存。再次见到时,才渐渐理解,为何有人说艾粄里藏有淡淡的乡愁。

艾粄是客家菜中的一种传统小吃,是清明粄的一种。要做原汁原味的艾粄,选材很重要。

艾草是艾粄的重要原料之一。三四月是艾草正嫩的时候,勤劳的客家人奔走于乡郊野外采摘野生的艾草,取其最嫩的牙尖部分。因艾草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等作用,因而客家人也有“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一说。

将采摘回来的艾草洗净后,放入锅中焯软,沥干,再放入沸水中煮水,倒入搅拌器打成泥,加入粘米粉和糯米粉,将艾草汁分几次倒进和成面团。

再将花生、黑芝麻搅碎,和白糖搅拌均匀,做馅料。



捏出一小团揉成球形,用拇指在中间压凹,顺着一个方向捏薄成为碗状,包上调制好花生的馅料,一个艾粄就做成了。


蒸艾粄也是一个技术活,时间长短,火势大小全凭经验判断。常年做艾粄的人,早已熟能生巧,做出艾粄厚薄相当,大小相近,如同一个模具里做出来的。

(蒸艾粄的时候需要垫上芭蕉叶)

揭开蒸笼的那一刻,热气腾空而起,一股浓烈的艾草香在空气中扩散。跟其他等待的客人一样,我也已经迫不及待将本要打包带走的艾粄打开。


轻咬一口,糯米香混着淡淡的艾草香,舌尖回味,意犹未尽;属于故乡的这抹味道,终究让人满足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