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一则“深圳奶茶店现1000元一杯饮料”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当事茶饮品牌门店工作人员回应称,该千元产品为橄榄汁,原料进价要800多元一斤,制作需要3个小时,因此价格较高。此事已被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介入并持续进行调查取证。 哪怕这么昂贵的茶饮一月也能售出三杯,据有关机构统计,2021年,现制茶饮整体规模突破千亿元,门店数量突破50万家。我们究竟有多爱喝茶? 琴棋书画诗酒茶,柴米油盐酱醋茶。纵贯古今,茶与悠久的中国历史如影随形。茶,既是文人雅士诗词歌赋中的宠儿,又是寻常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伴侣。 放眼世界,茶亦化身为一张中国的文化名片,在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中熠熠发光。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民族。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茶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喝的国宝。 冷茶勿饮,烫茶伤人 浓茶消瘦,淡茶养人 午茶提神,晚茶难寝 提到喝茶的文化,发现君第一映入脑海的是“潮州工夫茶”。潮州工夫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古典流派,集中了中国茶道文化的精粹,作为中国茶道的代表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茶之于潮州,就如白兰地之于法兰西。潮州人对茶之钟情,可谓深入骨髓。一声“食嗲”(潮州话喝茶的意思)定必是每个去过潮州的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乡音。 工夫茶作为潮汕地区的茶文化,其中蕴含了泡茶、品茶及所费心思、所处心境,并不仅仅是泡茶的技艺。 工夫茶常被谬传为“功夫茶”,这应是普通话同音之误。潮语中“工”发“刚”音而“功”发“攻”音,潮州方言中“工夫”不但表达时间的概念,还暗含“花费心思”的意思,和技艺并无关系,而“功夫”最直接的含义就是“武术”。由此可见潮州话中“工夫”二字并不是用来强调技巧和技能的。 在潮州,几乎家家户户都嗜茶。夏日潮州的街巷,经常可以见到一帮老者,手执蒲扇,品茶纳凉,茶几上的工夫茶具浸淫在茗香中,任由时光流逝。 工夫茶的程序多达二十一道,让人叹为观止。作家秦牧说,潮汕工夫茶道,堪称中国茶道的代表。来过潮州,你就知道真正的茶道在哪里了。 工夫茶的茶具也有讲究,白瓷茶杯与盖碗是首选。翁辉东的《潮州茶经》称:“工夫茶之特别之处,不在茶之本质,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套精良,以及闲情逸致之烹制法。” 工夫茶的茶具是“一式多件”,有茶壶、茶盘、茶杯、茶垫、茶罐、水瓶、龙缸、水钵、红泥火炉、砂姚、茶担、羽扇等十二件,讲究产地、出品。 茶叶是工夫茶的灵魂。并非所有茶叶都适合泡工夫茶,比如绿茶、花茶、白茶等就不宜冲泡工夫茶,因为每种茶叶的泡法各不相同。冲泡工夫茶当选用半发酵的凤凰单枞、福建岩茶、溪茶,这些均属青茶类。 工夫茶的冲法,总结就是“高冲低筛,刮沫淋盖”。工夫茶重在品味鉴赏,从选茶、备器、煮水、冲泡、到斟茶、品饮。 泡茶人将杯子并围在一起,壶中茶汤轮流注入杯中,每杯先倒一半,再轮流逐渐加至八成,如壶水正好斟完,便是恰到好处,轮流逐渐斟茶,是为了使每杯茶汤都气味均匀。这种斟法,美其名曰“关公巡城”。行茶时,应先斟边缘,而后集中于杯子中间,壶底最后浓汤要均匀地点点滴滴分入各杯,这一过程便是“韩信点兵”。 最后是品茶。先闻香味,再看茶汤颜色,之后才是品味道。一杯茶分为三口品完,香味从舌尖逐渐向喉咙扩散,最后一饮而尽,可谓畅快淋漓。这就是品工夫茶的三个境界:“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咙,神明凌霄汉”。 工夫茶,已然是潮汕的一个城市符号。这里上至达官商贾,下至庶民百姓都爱喝茶,喝工夫茶虽是潮人一件最寻常不过的事,但它已超越单纯的喝茶本身,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一次家庭团聚、一根待客纽带,更是潮人精神与灵魂的象征。 小时候,对工夫茶很迷恋; 上学了, 才发现迷恋的其实是 泡茶时点的小小煤油灯,那是家的温暖; 成年了, 泡茶早已用不着点灯, 但依然喜欢与家人坐下来喝茶。 原来,它无关乎茶的品质, 而关于那煤油灯曾经的温暖。 这一份乡愁也被我们记录在 《发现城市之美·潮州》中, 点击下图即可直达购买 各地也有不一样的茶文化,在下一篇,我们将介绍各地的不同茶文化,欢迎持续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