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说学习中的认知

 谷哥说英语 2022-04-01
题记:
美国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 “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

最近读到了一则德国寓言:

一口不深的井里,住着一条鱼和一只青蛙。它们俩是好朋友,都想出去看看。青蛙除了坐井观天,还经常跳到井外,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鱼十分羡慕,请求青蛙讲一讲井外的新鲜事。
 

青蛙在外面周游的一番回来了,它告诉鱼:“外面有许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只弯弯的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块,肚子的下面长着四只粗壮的腿……”小鱼听着听着,在它的脑海里,出现了“鱼牛”的形象。


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就明白了,鱼对于青蛙描述后牛的形象的塑造就是在自身已有基础之上进行建构的。同样的道理,学生的学习也一定会是在建构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发展水平之上建构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同样的一个班级里边,有着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却是千差万别的。当然,也就可以完美解释我们老师都会有的一个困惑:面对一个班级或是多个班级,自己的备课教案相同,教学设计相同,教学活动相同,作业任务布置一样,要求一样,为什么评价的结果差异很大,甚至是天壤之别。

这也让我想到了教师经常会在考试后颇为感慨问的几个问题:“这道题我有没有讲过?有没有在黑板的这个地方板书过?有没有要求你记在笔记本上?有没有有求你早读背诵?有没有在前天的练习中出现?考前我有没有再次强调过?”那么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的学生没有认真听讲?是我们的学生当时没有听明白?是我们的学生课后没有及时复习?是我们的练习不够深入到位?是我们的学生不会思考?还是我们老师讲解的时候没有讲明白?没有讲到位?没有讲深入?没有要求到位?没有督促到位?没有落实到位?我们还需要思考:我们多次讲解的方式是不是一样?讲解的角度是不是一样?讲解的策略是不是一样?讲解的对象是不是一样?讲解的深度是不是一样?我们是如何知道是不是一样的?

其实,知识本身具备逻辑意义,但学生却赋予了知识个体化的心理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不同的。教师将知识输出给学生之后,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加工就出现了分化,学习的结果自然也是不同的。

教学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为基础,但学生的基础千差万别。学生在学习知识、概念之前,他们的大脑并不是一块白板,任由教师来涂鸦,而是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建构知识。而学生所依据的这个经验和知识有可能是错误的。教师教学的任务还需要把学生头脑里不科学的、错误的知识,实现一个转化,即经历一个概念转变,或观念转变的过程。

这也就进一步验证了一句俗话:见多方能识广,深思才能远虑。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走万里路也还需要“明师”指路。

当然,最终影响学生表现或者造成表现差异的因素肯定不止一种: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动自觉性、自主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教师关注度、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班级氛围等诸如此类。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学习的认知或者是个人的认知能力肯定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来临,人们的学习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学习变得随时随地、无处不在,个性、多元、可持续成为了当前学习的主要标识。在终身学习的境脉下,学习主体将由“学生”向“学习者”转变,而“学习者身份”(learner identity)也将是“学生身份”(student identity)的新图像。那么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和身份,与时代变革同频,努力成为可以不断为学生指路的“明师”。

也说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语用篇)

也说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文字篇)

也说英语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上)

也说英语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中)

也说英语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下)

教师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边阅读边关联思考

33问禹海军老师《高考英语备考教学中的学生观》

【中考备考】基于情境的中考英语完形填空语篇教学的探究及案例

基于“放羊理论”的教学实践-课前篇

禹海军老师“放羊理论”再思考


如果喜欢,辛苦点击一下文末右下角的“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