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朝的恒温平蜀北伐也没能加九锡,儿子恒玄建立了恒楚,当了皇帝

 梦想童年594 2022-04-01

平蜀北伐的桓温都没有做成的事,他的小儿子却成功了

一、“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

桓玄在义兴太守的任上,觉得很不开心。自己的父亲是名震天下的桓温,在东晋重视门第的世道下,自己却不能呆在建康,入朝为官,出将入相,手握大权。

晋朝的恒温平蜀北伐也没能加九锡,儿子恒玄建立了恒楚,当了皇帝

由于朝中对父亲桓温的所谓“不臣之迹”的攻击,二十三岁就是太子洗马的桓玄,被与自己的兄弟一起,被贬为没有实职的闲官,好不容易可以外出任职,却也只能做一个小县官。管理着一群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与朝堂,与政局,与天下,根本就毫无干系。这怎么能让桓玄不觉得忧愁难消。

“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是他对自己发出的调侃。父亲桓温在朝中要风的风,要雨的雨,对偏安一隅的晋室,更是立下赫赫战功,自己呢,只能对着湖水畅谈人生理想与抱负,实在是辜负了自己的满腔壮志。

晋朝的恒温平蜀北伐也没能加九锡,儿子恒玄建立了恒楚,当了皇帝

虽然是桓温的小儿子,但是自小桓玄就受到桓温的喜爱。长大以后的桓玄“形貌瑰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在注重门第家风,形容风骨的晋代,这样的资质还不是前途无量?于是桓玄打算反击,向那个对他不公的世道。

桓玄写了一封奏疏,打算向晋明帝上书,好让自己受到皇帝的赏识,拨开那些挡在自己大好前程上的云雾,桓玄这样写道“向使此功不建,此事不成,宗庙之事岂可孰念!” “晋室之机危于殷汉,先臣之功高于伊霍矣。”没有我父亲桓温,东晋恐怕早就城头变换大王旗了吧,我受点父荫,难道不是正大光明的吗?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这封奏疏最后并没有交给晋明帝,或许是自己也认为不妥吧。

晋朝的恒温平蜀北伐也没能加九锡,儿子恒玄建立了恒楚,当了皇帝

二、筑坛告天,正式登位为帝

虽然不能在建康朝中兴风作浪,但是在东晋乱世,身为世家子弟,哪里又会找不到大展身手的舞台呢?桓玄在荆楚地区优游无事,荆州刺史殷仲堪却对他表现出敬畏与忌惮,或许是忌惮他在朝中手握大权的父亲吧,封疆大吏与只手遮天的朝廷重臣相抗衡,岂不是以卵击石?

建康朝廷中的中书令王国宝想要削弱藩镇的力量,这让桓玄看到了进身的机会。桓玄瞅准时机,对殷仲堪建议,与其坐以待毙,等着王国宝用虚职调去朝廷,不如联合在晋阳的王恭,共同起兵,匡正朝廷。

正巧王恭也来信让他共同起兵,殷仲堪这才打消了疑虑,决定起兵。事后桓被任命督交广二州、建威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

晋朝的恒温平蜀北伐也没能加九锡,儿子恒玄建立了恒楚,当了皇帝

兵荒马乱的年代,最不缺的,就是战争。东晋自建立起就是风雨飘摇。一方面是北方军事力量的强大压力,另一方面,则是东晋内部永无休止的内斗。王恭与庾楷起兵讨伐江州刺史王愉及谯王尚之兄弟,这让一直跃跃欲试的桓玄看到了契机,审时度势之后,桓玄决定加入王恭一方。

可惜刘牢之的背叛,让王恭的起兵受到了失败,身为王恭阵营的桓玄、殷仲堪等人,也就只能屯兵停战,为了自保,于是就推举桓玄作为盟主,建康朝廷忌惮桓玄的兵势,就恢复了殷仲堪等人的官职,希望能够朝廷和桓玄能够和解。

晋朝的恒温平蜀北伐也没能加九锡,儿子恒玄建立了恒楚,当了皇帝

不久朝廷为了平衡局势,又将桓玄升迁,都督荆州四郡。势力之间的斗争,往往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昔日共同起兵战斗的袍泽,桓玄和殷仲堪,以及另一位东晋将领杨佺期争端升级,桓玄视东晋建康朝廷为无物,出无名之兵进攻殷仲堪,杨佺期,后二者不敌,被桓玄所杀。

打破了势力平衡的桓玄,手握重兵且无人牵制,终究将东晋君臣玩弄于股掌之间。晋帝拜桓玄都督荆司雍秦梁益宁七州、后将军、荆州刺史、假节,桓玄却非要将江州也纳入自己的麾下,建康朝廷无奈,只能让他督八州及杨豫八郡,不久又让他做江州刺史。

晋朝的恒温平蜀北伐也没能加九锡,儿子恒玄建立了恒楚,当了皇帝

称心如意的桓玄并不肯就此收心,相反却有了更大的野心。他编造祥瑞事件的发生,为自己的治理增添功绩。桓玄的恣意妄为,早就让东晋君臣感到不安。

元兴元年(402年),司马元显奉诏讨伐桓玄。面对来势汹汹的东晋朝廷,桓玄表现出一丝胆怯,打算坚守江陵,被手下长史卞范之却住,他认为桓玄应当出兵顺流东下,以强大的军事力量迫使朝廷屈服。

桓玄听从了他的建议,率领军队向建康挺进,让桓玄没想到的是,司马元显居然也因为害怕,迟迟不肯发兵,桓玄不费吹灰之力就控制住了东晋朝廷,并将司马道子,司马元显、庾楷、司马尚之和司马道子的太傅府中属吏等敌对力量,全部清除。

晋朝的恒温平蜀北伐也没能加九锡,儿子恒玄建立了恒楚,当了皇帝

清除政敌以后,自然就是为登基称帝做准备,这一套自曹操以后不断上演的戏码,剧本总是一样,只不过换了一茬又一茬的演员而已。桓玄自置为太尉、平西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扬州牧、领豫州刺史。另外又加衮冕之服,绿綟绶,增班剑至六十人,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奏不名的礼遇。后来又封自己为楚王,加九锡。

一切的准备工作做完以后,就是该“受晋禅让”了,并且还应当就义正言辞的拒绝,第三次才接受禅让称帝,直到清末民初袁世凯用的,也是同样的方法,才能在形式上为自己的称帝找到合适的理由。大亨元年(403年)于十二月三日,桓玄筑坛告天,正式登位为帝,并改元“永始”,改封晋安帝为平固王。

晋朝的恒温平蜀北伐也没能加九锡,儿子恒玄建立了恒楚,当了皇帝

终于成为皇帝的桓玄,完成了自己的父亲桓温也没能做到的事情,桓温虽然有平蜀北伐的功劳,但临死也没能等到朝廷的加九锡之礼,更别说登基称帝。桓玄的桓楚政权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毕竟是货真价实的皇帝。

参考文献:《晋书 桓玄传》

晋朝的恒温平蜀北伐也没能加九锡,儿子恒玄建立了恒楚,当了皇帝

本文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评论和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欢迎对我加关注,我们一起去探寻更多好看好玩的历史和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