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腹不为目

 人也昔兮 2022-04-01

为腹不为目

为解释“为腹不为目”这句话,先引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经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从这句话所在的整个句子看,“为腹不为目”是圣人之所为。圣人,是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一书中,对人的理想化化身。这就可以肯定,“为腹不为目”是合乎大道之为。

再从这个句子后面“故去彼取此”这句话看,老子直接说,当取“为腹”,当去“为目”。

那么,这句话里的“腹”指什么,“目”又指什么。明白了老子在这里用这两个概念的所指,就彻底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最终从根本上明白,按照老子所说的大道,人该如何为人。

“腹”和“目”是人的两个器官。

腹,知寒知暖,知饥知饱,腹的所知,从最终看,是知足。人人都有一个知足的“腹”,知足则知命,知命则知常,知常可以长久。

目,代表了人的另一类器官之能,眼睛,视无极;耳朵,听无限;口舌,尝无味;手足,行无止;心念,欲无厌。人有“目”,天地万物不能足其欲。不知足,则不知常,不知常,则不知止,不知止,则妄作凶。妄作凶则早已。

所以,老子说:“为腹不为目”。

人可以取此,因为人有“腹”,人也可以去彼,因为人虽有“目”,但“目”为人所有。

2022-4-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