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王昱《仿梅道人渔父图》——仿吴镇

 泊木沐 2022-04-02

古人渴慕林泉,将山水视作超越凡俗的圣境。山水画成为一种被神圣化的文化意象,表达着人们向往自然的诸种诉求。作为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画科,山水画在魏晋时即已萌芽,唐末五代逐渐成熟,宋元时期灿然而求备,至明清而流派纷呈。

河北博物院藏山水画以明清时期为主,也不乏南宋、近现代精品名作。2020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该院从院藏山水画中遴选出70余件策划了原创展“清晖依然憺忘归——河北博物院藏山水画展”,在不能远足的时候为公众提供了“饱游饫看”的场所。

展览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展出的50件清代山水画中,近三分之一的作品在题跋中提及仿“元四家”某家笔法。通过这些作品,得以窥见“元四家”对清代画坛的影响。

吴镇(1280—1354),禀性孤耿,终生不仕,深研儒释道。画山水偏爱“渔隐”题材,常以披麻皴画山,淡墨画石,浓墨点苔。擅长用湿墨法,注重水的运用,画面常有“水墨淋漓”之感。 

清代王昱的《仿梅道人渔父图》轴,绢本墨笔,纵156、横53厘米。王昱(1662—1750),字日初,号东庄,亦称东庄老人,又号云槎山人。江苏太仓人。王原祁族弟。随王原祁学山水,尽窥宋元诸家之奥。其山水淡而不薄,疏而有致,笔意在倪瓒、方从义之间。与王愫、王宸、王玖合称“小四王”。

图中远山逶迤,鹭鸟齐飞掠过湖面。右侧山势陡峻,景致秀逸。近处有丛树楼台,屋舍林立,水波静谧,一渔父端坐船边垂钓。意境疏淡秀润,颇有吴镇之遗风。 画面题款:“海内画世家,二百年来莫盛于毘陵恽氏、娄东王氏,东庄先生为麓台少司农族弟,画笔淡远□宕而仍极浑厚。

晚年喜写吴仲珪法,尤得神味,闻其向馆于我乡张少宰家,故缣素流传为最多。此轴是仿梅花道人笔意,洵先生得意之作也。时嘉庆庚辰(1820)秋日,少眉山人冯承辉跋于泾上草堂。仿梅道人笔法,东庄王昱”,钤朱文方印“少眉”、朱白文相间印“冯承辉印”、朱文方印“少眉审定”、朱文长印“娄东冯承辉鉴赏书画真迹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