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草,人参,大枣之药用(熊广华)

 心海真情2020 2022-04-02
甘草
味甘、气平、性缓
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备冲和之正味,秉淳厚之良姿
入金木两家之界 归水火二气之间
培植中土,养育四旁
交媾精神之妙药 调济气血之灵丹
甘草最禀中和之性,调和诸药,为国老也。能纯粹补人之一气,可增加一气之总量。
熟用甘温培土而补虚,生用甘凉泻火而消满。
甘草干姜汤是回阳的最简单日常方。
中满与呕吐之人,不宜用甘草一说,有待商榷。在用甘草之时,配伍运中药即可。
人参
味甘、微苦,微寒
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入戊土而益胃气,走己土而助脾阳
理中第一,止渴非常
通少阴之脉微欲绝,除太阴之腹满而痛
久痢亡血之要药,盛暑伤气之神丹
《本经》有言
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
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久服,轻身延年
人参气质淳厚,直走黄庭,而补中气。
中气健运,则升降复其原职,清浊归其本位,上下之呕泄皆止,心腹之痞胀俱消。熟用温润,生用凉润。
人参,味甘能补, 微苦能降,微寒能阖,故能聚拢人之一气进行金收水藏之变化而成津液(止渴非常)。
对比:白术止湿家之渴,人参止燥证之渴。
白术偏开,能促进阴向阳转化;人参偏阖,敛聚一气而生津,能促进阳向阴转化,如麦门冬汤、竹叶石膏汤之用也,疗盛暑伤津之热渴,止大汗亡津之烦躁。
饮水解渴机制:
饮品→胃(游溢)→水之精气(胃外网膜)→脾(消磨上奉)→肺(敛气生水而降下洒)→生津→止渴。
诸参比较: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主产于东北三省。味甘、微苦,性平/微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红参为人参的加工炮制品,其性温,善补阳气,尤宜心阳。
党参:桔梗科植物党参的干燥根,主产于甘肃、四川等地。味甘,性平。补中益气。
西洋参: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干燥根。主产于美国和加拿大,我国亦有栽培。味甘、苦,性凉。清补之品。
太子参: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江苏、山东。味甘、微苦,性平。补益之力最弱。
人参与西洋参:
《医学衷中参西录》言:“西洋参性凉而补,凡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
人参与党参:
人参补力较强,宜于病势较急,虚损较重者;党参作用平和,宜于病势较缓,虚损较轻者。
延展:
中气者,经络之根本;经络者,中气之枝叶。根本既茂,枝叶自荣;枝叶若萎,根本必枯。肝脾主营,肺胃主卫,皆中气所变化也。凡脉沉、迟、微、细、涩、结、代之诊,虽是经气之虚,而实缘中气之败,中景之四逆汤、桂枝新加汤、炙甘草汤等,皆用人参补中气以充经络也。
大枣
味甘,微苦、辛、酸、咸,性平,气香
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味为阴,阴静而降,故入胃
气为阳,阳动而升,故入脾
补太阴己土之精,化阳明戊土之气
走左路养血滋肝而熄风
入右路生津润肺而除燥
疗脾胃虚损,调经脉虚芤
补中宫而养诸子,既左右之咸宜
天下之佳果,人间之良药
其味浓而质厚,长于补血而短于补气
人参之补土,补气以生血也;大枣之补土,补血以化气也。是以偏入己土,补脾精而养肝血。凡内伤肝脾之病,土虚木燥、风动血耗者,非此不可,而尤宜于外感发表之际。
发汗必用大枣(营血上升化为卫气,卫气泄漏则为汗/卫气沉降化为营血,血汗一也,营卫互根也。)
然大枣甘多而香少,动少而静多,宜与姜桂同用,调其凝重之气,使之游溢于脏腑,洒陈于经络,以精专之体,改而为流利之性。桂枝汤中,大枣补其营阴,桂枝开经络而泻营郁。姜桂+大枣,补泻并行之法也!
比较:
甘草、人参、大枣,均补中气之要药。
甘草,中正醇和地补中气;
人参,偏向于补气以生血、生津液,兼有润性;
大枣,倾向于补血以化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