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襟危坐如常,心存诚敬耳。

 情缘半岛 2022-04-02

《太上感应篇》是太上劝人作善之书,为道教经典,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特别强调承负法则。

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太上感应篇》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旨在劝善。《太上感应篇》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太上感应篇》中有这样一段话:宋程明道先生,弟伊川。渡江舟几覆,人皆惊惧,先生独正襟危坐如常。问之曰:“心存诚敬耳。”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其意思是,宋朝程明道程颢hào先生,与他的弟弟伊川程颐先生并称“二程”,是著名的理学家。一次,程颐与大家坐船渡江,遇到大风浪,船几乎就要翻了,人人都吓得惊慌失措,惟独程颐先生正襟危坐如平常一样。等到安全到达江岸后,大家问他为什么那么镇定,他说:“我只是心存诚敬而已。”

宋朝的“二程夫子”,讲到程颐夫子,“程明道先生”讲的是程颢。明道先生的弟弟,伊川先生,就是讲程颐先生,“渡江”是有一次乘舟过江,可能在江上遇到一些风波,所以这个船,差一点就翻掉了。在这个船遇险的时候“人皆惊惧”,船上的人都感到非常的恐惧,这个我们都能想象得到;唯独先生“正襟危坐如常”。那平时怎么端坐的,在这个时候,他还是怎么端坐,一点都没有乱。

所以这个慌乱过了以后,人家就很好奇了。因为在危难的过程当中,什么样子都会出现。人一惊慌,就顾不上自己的形象了。所以有人留意,他就问程颐先生,说:“你为什么在这么慌乱的时候,你还能够危坐如常呢?”能够危坐如常,那就是面不改色,心不跳了,很镇定。先生就讲道:“心存诚敬耳。”我心里有“诚敬”这两个字啊。这两个字有时候我们读,这句话可能读的时候,你不能体会它的意思,你把这句话换一个说法,你就能够知道了。

你想想看,在危难的时候,心里还能存着“诚敬”这两个字,说明他做得了主。做不了主才惊慌呀,做得了主才能“毋不敬”,那《曲礼》第一段,他才能自己做得了主。所以他为什么自己能做得了主呢?他没有被境界转。那其他的人为什么做不了主,为什么惊慌呢?被境界转了呀。所以这段话文少,但是很有味道。

你看这段话,是不是解释刚刚我们讲的“有主则虚”呢?(是)。人家为什么能够做到那么的恬然,那么的清净、安详?人家自己做得了主啊。但是他做得了主,他不是随随便便讲一讲,他能做得了主的。那告诉我们做得了主是个什么状态、什么境界,给我们举个例子,就讲了你看看人家做得了主是什么样子的。

那提醒我们,别说在这个船要翻的时候,咱们这种大的灾难,我们遇不到;平时小的灾难,不讲小的灾难,应该是小的一点不愉快,我们就做不了主了,这个就麻烦了。所以修学一定要有榜样,以古人为榜样,这个都是经过,考验过的。所以我们常常讲,修学要达到一个什么境界、什么境界。你先看一看前人、先贤他们是怎么做的,我们才知道榜样在哪里,才知道自己的差距。

不然有些时候,我们读经文的时候,因为经文它一两句话高度地概括,尤其是咱们中国的文言文,非常的精练,所以我们有时候看了觉得自己懂了,那是因为我们的境界太有限了;所以你把这个我们觉得懂的这段文意,你再来看看前人他做的榜样,你才知道原来这一段文、这个道理,做起来它是有深浅不同的。所以我们不能老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和原则去做,那就容易很满足了,要多看古人的榜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